大學生電商創業熱點法律分析

時間:2022-11-12 03:09:26

導語:大學生電商創業熱點法律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電商創業熱點法律分析

【摘要】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及“雙創”教育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畢業后創業。而隨著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許多大學生選擇了電商創業。大學生創業可以緩解國內就業壓力,可以提供更多的崗位,還有利于大學生實現自我價值。但任何經濟活動都面臨著風險,大學生由于缺乏社會經驗,對創業法律法規了解不夠全面,加之我國現有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使大學生在電商創業過程中面臨著法律風險。本文就大學生電商創業熱點法律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規避電商創業法律問題的建議,期待能為大學生電商創業提供幫助。

【關鍵詞】創業;電子商務;大學生;法律問題

高校的擴招使每年需要就業的青年人數不斷上升,國內就業形勢嚴峻,甚至在一些高薪酬、高福利的大型企業崗位招聘中,也會出現“萬里挑一”的現象。自“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概念提出后,地方政府積極相應黨中央號召,鼓勵大學生以及其他青年群體創業。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使淘寶等電商平臺飛速發展,網絡購物走進了千家萬戶,許多學生投身于電商創業熱潮中。但由于我國無明確的創業分工與市場氛圍,國內的職業經理人等人才匱乏,大學生電商創業風險較高,在創業過程中容易遇到各種法律問題,嚴重的可能給大學生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一、大學生電商創業熱點法律問題

(一)商標侵權法律問題。商標是消費者辨認商品與品牌的標志,是企業文化的體現。在電子商務中,由于網絡環境較為復雜,加之部分大學生版權意識、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薄弱,在確定產品商標時忽略了市場調查,沒有認識到商標作為識別商品原產、質量或其他特定品質的作用,商標遺失、抄襲和泄露等問題屢見不鮮,無論是大學生有意識還是無意識的,這一行為都構成侵權行為。廣東某高校畢業的學生周某利用本人、父母以及表妹的證件成功開設了一家淘寶店鋪,均獲得了實名認證,該店鋪以銷售服裝為主,但店鋪中所售賣的服裝均以“以純”版型用于廣告宣傳,在其淘寶網店頁面服裝圖片下方標注了含“以純”文字且并未表明服裝的合法來源與授權許可,在3年后被以純商標注冊人發起法律訴訟,最終法院以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判定周某、周某父母以及表妹停止侵害,賠償受害人經濟損失兩百余萬元。大學生電商創業商標侵權的行為不僅給經營者與大學生本人造成了嚴重損失,也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二)創業信貸法律問題。資金是大學生電商創業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盡管國家積極倡導商業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放寬對青年創業信貸的條件,鼓勵商業銀行支持大學生創業,但由于商業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審核條件多、流程繁瑣、放貸時間較長,大大降低了大學生前往商業銀行辦理信貸業務的熱情。網絡信貸的快速發展為大學生解決電商創業資金問題提供了新的途徑,網絡信貸整體審核較快,操作也更為靈活,身份認證后即可發放貸款[1]。而一些大學生在利用網絡信貸業務去解決創業資金問題時,使用了非正規的網絡借貸平臺,需要承擔較高的貸款利率。或者是利用平臺漏洞違規套現、逃避還款等,加之一些大學生對網絡借貸合法性行為沒有足夠的認識、網絡金融監管力度不足,故一些大學生在電子商務創業過程中會出現非法的信貸行為,不僅對個人征信造成了影響,還有可能需要承擔刑事與民事責任。(三)不正當競爭法律問題。淘寶、京東等電子商務平臺的快速發展使越來越多的人看到電子商務賺錢的可能,越來越多的人開設電子商鋪銷售商品,電商平臺內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為了搶奪更多的市場份額、吸引更多的客戶、獲取更多的利潤,一些商家甚至是剛成立電子商鋪不久的大學生也嘗試低價促銷、虛假宣傳、軟件攔截等,這嚴重擾亂了平臺的正常秩序,而且有這類行為、剛畢業不久創業的大學生可能需要承擔民事訴訟風險[2]。對于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與平臺管理標準正常經營的創業大學生而言,這種不正當競爭的行為也侵犯了其合法權益,影響了其獲利,嚴重的可能導致其店鋪銷量不佳而關閉,導致其創業失敗。

二、規避電商創業法律問題的建議

(一)完善電子商務法律法規。現階段,我國雖然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電商失信問題專項治理》等法律法規,但這些法律法規大多是從宏觀層面上去約束以及引導平臺、商家的行為,缺乏強有力的措施,而且多數法律法規中缺乏實施細則,難以滿足電子商務快速發展以及買賣雙方等主體維權的需要。例如對于大學生電商創業過程中遇到其他商家的惡意注冊商標的問題,現有的商標法中僅有原則性規定,缺乏可操作性的實施細則,造成對部分惡意搶注商標的商家打擊力度不夠,難以有效保護受害人的權利。因此,建議在現有的商標法中增加商標使用義務,明確商標單位的責任,規范商標行為,規定人或單位在知曉委托人惡意注冊行為后仍接受委托的依法從嚴從重處罰;對搶先注冊他人已經使用并具有一定影響的商標,利用信用檔案、行業自律措施停止受理商標業務等監管手段進行規制。除此之外,立法機關還應該根據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需要以及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業的需要盡快建立完善、規范的電子商務法律體系,包括創業人等主體信息安全保護、市場準入規則、電子合同合法效益等問題[3]。只有建設起一個完善的法律體系,才可以減少大學生電商創業期間面臨的商標侵權等法律問題。(二)明確大學生創業信貸監管主體與責任。明確大學生電商創業信貸的監管主體與責任是十分重要的,這可以強化有關監管部門的責任意識,可以減少電商創業大學生信貸受騙以及不良信貸行為。目前,網絡信貸是多數創業大學生所選擇的貸款渠道,而大部分信貸平臺在大學生申請后還需要通過銀行或者放款人等第三方向學生放貸。此外,這些網貸平臺還提供了容納存款等業務,其業務性質與商業銀行儲蓄服務基本一致,監管的主體是銀監會。因此,銀監會等有關部門應該加強合作,需要在現有法律法規的基礎上集中控制大學生創業網貸中的不同風險要素,并按照法律要求對不同業務平臺進行規范,積極履行監管主體職責。為了可以更好地解決電商創業大學生的資金問題,引導信貸行業有序發展,降低大學生電商創業過程中信貸風險,銀監會等有關部門還應該完善創業大學生征信系統,應該利用現有的征信信息系統,詳細記錄各個平臺產生的大學生創業信貸業務,并上傳到創業大學生征信系統中,引導大學生依法、守法、合理進行信貸。除此之外,網絡借貸平臺還需要在銀監會等部門的監管下與學信系統進行合作,根據有信貸需求創業大學生在校表現等評估其借貸與信用風險,據此判定是否給大學生進行放貸,最高貸款額度是多少。(三)加強對大學生創業法律教育。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應該加強對大學生創業法律教育,以提高大學生對電商創業法律風險的認識。首先,創業導師應該在課堂上以及指導過程中積極向學生普及創業法律知識、創業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法律問題、創業法律理念等,強化大學生法律意識與利用法律處理問題的能力,例如在教學中可以通過創業法律知識競賽、創業法律案例、模擬法庭等方式開展創業法律理念教育。其次,加強創業法律課程建設。創業法律課程應該作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重要內容來抓,高校應該建立多層次的創業法律課程體系以滿足不同階段學生的學習需求。例如對于一、二年級學生可以開設電子商務法、大學生創業基礎等基礎選修課程,對于創業意愿較強且已經接受過基礎創業法律課程的學生,則可以開設民商法、訴訟法、運籌學等課程,還應該增加創新創業課程中創業法律內容的比重。在此基礎上,優化創新創業教育內容,根據大學生電商創業實際需求與法律風險,從創業主體、運行過程、生產經營規則、創業救濟等方面重新整合教學內容,突出實用性與專業性,提高學生創業法律技能。

三、結語

大學生電商創業面臨的法律問題錯綜復雜,需要大學生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需要大學生具有良好的法律素養,在電商創業過程中知法、守法,做好充分的準備,積極抵御法律風險給自己企業帶來的損失。高校以及監管部門也應該積極履行責任與職能,加強教育、加大監管力度,為大學生電商創業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張澤峰.大學生在農村電子商務領域創業法律問題研究[J].新商務周刊,2018(010):295.

[2]董彥龍,何璇.基于原產地的農村茶葉電商創業問題與對策研究[J].福建茶葉,2019,041(002):38-39.

[3]王迪.大學生跨境電商創業實踐問題研究[J].電子商務,2019,231(03):84+87.

作者:奚小龍 單位:甘肅財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