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議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計策
時間:2022-12-27 10:05:01
導語:芻議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計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就業指導教師數量不足、專業化程度不夠、非職業性等問題比較突出。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推進,使得各高校的生源數量劇增,學生的就業壓力也迅速增加。高校涉及就業指導工作的人員集中在:校級就業工作分管領導、校級就業工作專職人員、院系就業負責人與院系就業輔導員。高校在就業前夕還有的會臨時招聘“校外人員”,對學生進行就業輔導。高校就業指導師資隊伍的專業化不強。多數的教師都是大學畢業生,直接進入高校,并沒有在企事業單位和政府機關部門進行過實踐的人員,根本就談不上什么創業的經驗和切實的精力,在教學的過程中無非就是對學生進行理論上的講解而已。沒有,真正把握住時展的脈搏,對新時期和新的形式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不能根據社會的發展和企事業用人單位的實際需要對學生進行就業的正確指導。
一、影響高校就業指導課程體系建設的三大因素
(一)社會與用人單位因素。教育部公布的2013年全國高校畢業生699萬。用人單位招聘需求趨勢不穩,內地需求下降,長三角、中西部地區的用人需求開始增加。赴基層、西部和重點行業、重點單位就業,為有志于西部、基層、國家重點單位就業的畢業生建立定向推薦快速通道。并沒有建成,導致新時期高校就業指導課程體系,對社會及用人單位的需求信息不能很精確地把握,通過就業政策宣傳,引導畢業生樹立正確擇業就業觀念成為一種口號。網絡、報紙、電視等媒體載體發展迅速,但是宣傳政府促進就業的優惠政策措施,促進畢業生多渠道就業的輿論氛圍并沒有在社會上形成。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需要讓學生在較短時期內認同企業文化,培養學生對企業的忠誠度和歸屬感,強調綜合素質、敬業精神和職業素質的培養。可見,用人標準不是學歷的問題,而是綜合素質的提高與團隊協作精神的培養,高校就業指導課程建設需要對此方向準確捕捉并指導。
(二)高校方面的因素。高校在學生的就業指導上,專職人員的配備并不充足,由于重視的程度不夠,在教師的配備上課程設置上,教師多為兼職,由高校的輔導員兼任。在就業市場開發、就業基地建設、為畢業生服務方面,課程體系建設方面進展不大,達到整合現有教學資源,進一步提升我校就業指導質量的目的。有些學院的教師為學生開設過就業指導課程,招生就業處也曾向部分授課老師提供過就業相關數據和資料,但,老師們講解的主要是就業指導理論方面的知識,實踐經驗較少,對學生輔導的針對性也不足。就業課程體系建設與教務處等相關部門缺乏溝通,教學模塊的構成不規范,形勢政策課和就業指導課程兩課欠缺合理科學地整合。
(三)大學生自身因素。當前大學生多為90后的獨生子女,生活上較富裕,獨立能力和自我生存能力差,造成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大學生成長的安逸環境與社會轉型期,增強了學生的自我為中心的意識,過于求全與片面性的思想對立,影響著就業的成功。
二、提高就業質量為導向,加強就業指導課程體系建設
(一)教學內容突出針對性。教學內容需要結合在校大學生學習階段與專業特點。緊跟當前社會脈搏,結合就業形勢需要,突出教學針對性,提高教學是實效性。大學一年級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教學內容,在設置上需要偏重于專業思想教育和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升入大二和大三年級的學生,在就業指導課程設置上需要側重職業定向和基本職業能力的培養。由于大學四年級學生臨近畢業,面對擇業,就業指導課程設置,需要對學生進行擇業觀念教育,培養創業意識。也便于授課教師對專題內容的精力投入,提高就業指導課的教學質量。
(二)側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創業意識培養。新時期高校需要幫助學生培養自信和創業意識,將新的理念“放飛夢想,創響中國”滲透給學生,結合大學生自身的特征,在擇業、就業上為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謀劃方法。教給學生生活技能,擁有健康的心態,學會與人溝通與合作的處世教育。注重校企業合作培訓,讓學生真正深入社會、了解社會、實現與社會的零距離接軌,加大對大學生獨立生存能力的培養和鍛煉。
(三)注重專業隊伍在就業指導課程建設中的組建。良好而專業教師隊伍可以提高就業指導的教學質量。高校對現有的就業指導教師需要指定計劃進行分階段的培訓。積極與國家職業指導師資格掛鉤,才能從積極性上提高教師的教學狀態和和水平,有必要引進具有實踐經驗專業和專職的培訓人才和香斷的人力資源管理有資深研究的專家來校園中講授。采取“走出去”和“走進來”的方法,提高就業指導課專業教師的隊伍的整體素質。
作者:王延東單位:河南職業技術學院旅游管理系
- 上一篇:區地震局上半年工作總結
- 下一篇:區地震局工作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