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高校大學生就業論文

時間:2022-02-02 10:17:31

導語:我國高校大學生就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高校大學生就業論文

一、我國大學生就業難成因

1.人才需求的結構性矛盾雖然現在的就業形勢很嚴峻,但并不是我國各地都已經達到人才飽和。大學畢業生在選擇就業地時不愿意去西部欠發達地區,寧可去東部一些就業競爭大的地區爭搶飯碗。城市與農村的發展也是如此,農村畢業生大量滯留城市不愿回到農村就業。為了改變這種人才需求的結構性矛盾,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政策,我國也紛紛執行“三支一扶”“一村一名大學生”“大學生村官”“選調生”和“農村教師資助行動計劃”等,這些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欠發達地區及農村的人才需求,但這些地區所能提供的工資收入、發展機會、流動性等還難以補償大學生的人力資本投資,是不能在根本上解決這種結構的不合理的。

2.高校方面關于大學生就業準備不足學校設置的課程過于理論化,我國只有較少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的課程,在綜合素質、道德品質方面學校也重視不夠,致使用人單位覺得現在的大學畢業生缺乏經驗不能很快上手工作,而且缺乏溝通、協調及解決基本問題的能力,這都與學校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有關系。最重要的是學校在就業指導工作方面沒有做足功夫,如就業指導滯后,創業教育缺失,就業服務措施缺乏科學性和系統性等。

3.錯誤的觀念束縛在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的思想驅使下,多數的家長即使家庭困難也要千方百計供孩子讀書,更有相當一部分家庭認為讀書是改變命運的唯一手段。這樣的觀念使家長在投資教育時比較盲目,沒有認真考慮過什么樣的教育適合自己的孩子,什么樣的工作適合自己的孩子,在很多方面不能給學生以正確的指導。學生在擇業時期望過高,不能正確定位。對于創業,不管是學生、家長還是整個社會都是呼聲過高,實踐較少。很多學生表示愿意自主創業是由于就業壓力大,并非真正做到理性地分析自己是否適合創業,是否具有創業的條件,這種盲目性導致了很多創業的失敗。

二、高校有效促進大學生就業的建議

1.專業設置應與市場需求掛鉤學校應該根據市場的需求調整自己的專業設置,甚至是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等,以提高自己對外部市場的適應能力,消除大學生在勞動力市場的結構性失業問題。學校還應該針對自身的辦學能力和師資力量以及學生的素質和能力,確定學校的培養目標,要定位準確,突出特色。

2.加強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高校在抓好專業課的同時,要加強學生的道德觀念、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等方面的教育,還有學生的誠信教育、心理素質的培養及挫折教育等都不能流于形式,要做到實處。除此之外,還要指導樹立正確的就業觀。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應幫助學生擯棄自己以往自視過高的就業觀念,樹立正確的就業觀,認真分析形勢和自己的優缺點,科學、合理地調整就業思路;幫助學生認識到要以長遠的眼光來看待就業,不要一味地追求眼前的高薪水,而放棄一些其實適合自己但薪水不滿意的工作。現在的社會已經不是一次就業就定終身的年代,大學生應該有一個長期的職業規劃,先就業后擇業,在實踐中豐富自己,完善自己,以期最終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可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給予重點不同的指導,如一年級要了解自我,認清自己擅長什么;二年級要拓展職業視野,鎖定職業偏好,知道自己今后想做什么;三年級要根據以上的定位做好充分的準備;四年級做出職業選擇,完成從學生到職業者的轉換。

3.做好學生就業和創業指導學校要在學生在校期間,加強其實踐能力的培養。在課程設置上要增加實踐環節,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有條件的學校應積極與用人單位接觸,了解社會需求,并以此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一些高職院校也可以與用人單位建立聯合培養的實習基地,使學生能早日在實踐中鍛煉自己。另一方面,學校還要加強學生的創業教育,做好創業的引導和培養工作,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挖掘學生的創業潛能,使自主創業不再是一種口號,而是切實可行的解決就業難的方法

作者:孫麗單位:武漢東湖學院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