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取向引導策略
時間:2022-07-13 08:24:22
導語:大學生就業取向引導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扎根理論的內涵與特征
所謂的扎根理論,是針對于醫護工作人員與絕癥病之間互動所采用的的一種理論方法。經過多年來的發展與研究,對于這個理論被引用到許多的研究領域。包括管理學、教學、旅游等多層面的領域。經過研究表明,扎根理論已經被認可為構建本土化的有效方法之一。在過去的幾十年間,研究人員對于扎根理論進行了不斷的研究與改進,在國外該理論已經被普遍認可。扎根理論與量化研究方法存在有一定的區別,扎根理論需要建方在一定的經驗資料基礎之上來進行研究并得出相應的理論構架,其理論所采用自下而上,并且要求一定要實際情況出發,以具體發生的事件中進行理論的提煉的研究方式,然后融合進相關的參考文獻進行對比分析等形式。扎根理論不僅要求在原始數據中進行系統地收集后進行分析,把核心概念進行整理并建立理論。扎根理論可以說是一種非常嚴謹和規范的研究形式,整個研究過程都是需要經過大量資料的收集、整理、對比、分析以及反復的檢驗的研究試工。扎根理論在研究過程中,還特別強調要與所被研究對象進行互動,通過這樣的一種研究方法所分析出的數據具有一定的適用性,在整個研究過程中,還要求研究人員考慮進更多的個人因素的影響,有效地增強了理論的可操作性。
就業取向是人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以及環境中所產生的對于就業行為的一種追求、定位、評價以及選擇。就業取向具有一定的傾向性,它是一種自我價值的體現,同時也是一種看待社會的態度的表現。通過學生自己所確定的就業選擇與追過,來達到一定的就業價值。在這個就業取向轉變的過程中,不同階段所反映出來的就業觀念與就業心態都不相同,這也充分的表現出了學生的就業取向與社會發展有著息息相關的聯系。通過我國幾個階段的大學生就業價值來進行分析,可以把我國大學生就業取向的轉變分為以下幾個階段:第一,70-80年代,這個階段的大學生都具有自己的理想,服從黨和國家的安排,極其看重國家利益。第二,80年代后期,出現了注重個人利益,信仰多元化,對于酬勞與地位有了較高的要求。第三,逐漸形成了體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結合體系,功利化傾向較為突出。第四,90年開始至今,這個階段的大學生就業取向更多的是在尋找個人與社會之間存在的最有價值的結合點,更大程度上的突顯出了就業的主動性、功利性以及多元性。通過這樣的一個轉變過程,我們可以分析出當前的大學生就業取向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從以前的追求理想往功利性和實用性層面進行了轉變。這樣的轉變,雖然可以讓大學生獲得一些社會經驗,對于工作的勝任能力有一定的提升,但是,沒有正確的引導會導致目前大學生人文素質嚴重缺失,對于國家和集體的利益不看重,甚至會出現忽視道德修養以及奢侈享受的情況發生。讓當前的大學生走進價值觀的誤區,這樣不利于當前所倡導的和諧社會的構建。
三、大學生就業取向發生轉變成因分析
大學生的就業取向、人生觀、價值觀從一定層面上來說,取決于當前所生活的社會環境以及自身的特點。目前我國的市場經濟得到了迅猛地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在這樣的形勢影響之下,大學生能夠正確的樹立起競爭機制、利益原則等具有促進意義的思想觀念,并且能在這樣的大好環境的促使之下,讓當代大學生增強拼搏意識,以求真務實的精神來面對社會的發展與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維護群體正當利益行為的發展。但是,在這樣的一個良好環境之下,也存在有許多的負面影響。比如:市場經濟發展的盲目性、市場經濟發展過程的交換原則等層面,非常嚴重地影響到了大學生的就業取向。而且在這樣的一個市場經濟體制下,出現了一些腐敗現象。不僅嚴重地影響了黨的威信,對社會的穩定發展也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從一定程度上也對大學生的就業取向產生了干擾。讓一些大學生產生了理想的動搖或者是信念的困惑。甚至出現了有的大學生表現出了想升官發財的意識觀念。這些現象可以從當前對于公務員報考的熱衷程度可以表現出來,許多的大學生在進行就業意識調查報告中,對于是否愿意報考公務員感覺到搖擺不定。其次,我國的社會環境隨著近年來的改革開放,有許多的思想意識也隨改革的深入影響到了大學生的就業取向。尤其是許多的西方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意識,讓當代大學生產生了思想意識的轉變,過多的看重就業后的生活與現實利益。個人價值的定位也出現了一定的偏差,把個人利益以及冢利益看得非常重要,而忽視了國家和集體利益,甚至對于其它人的生活狀況出現無視的情況發生。在近年來許多國家的社會體制的轉變,也沖擊著當代大學生已經具有的社會主義觀念,讓一些大學生的理念信念產生了動搖。這些負面的影響,促使了當代大學生的就業取向的轉變。此外,由于我國高等院校的擴招,讓我國的高等教育成為了大眾化教育,讓曾經的佼佼者成為了歷史。同時由于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也給許多的學生帶來了經濟以及就業的壓力。在這些壓力的促使之下,讓當代大學生只能積極的做出選擇,選擇出能夠更加適合于這個社會以及市場需求的就業取向,從而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在市場中的競爭力。目前許多的大學生都是90年,大多都生活于一個環境較為良好的家庭環境當中,對艱苦、獨立、自立的意識都較為薄弱。從本質上就缺少艱苦生活的磨練,獨生子女的自大心理促使了他們在就業取向上出現了各種問題。比如:缺乏奉獻精神、急功近利、自私自大等,缺乏大學生應該具備的自律意識,對于西方價值觀有一定盲目追崇的表現,甚至太過于自我、貪圖享受等問題。
四、正確引導大學生就業取向的策略
通過前面所述,目前的大學生的就業取向在社會以及市場的變化下,也不斷地發生著轉變。對于當前大學生的變業取向中所表現出來的功利性與實用性等問題,筆者認為要加以重視與認真地對待。需要結合多個方面的教育,才能引導當代大學生的就業取向重新走向正軌。
1.社會層面給予大力的支持緩解大學生的就業壓力
社會是人這個群體所生存的一個載體,因此要讓生活在這個載體中的人都具有一定的共同意識,才能保證社會給予的支持與幫助。從而,應該在我國全社會增強尊重意識,讓全社會的每一個元素都能夠本質上尊重科學、尊重人才、尊重知識的用人理念。從根本上轉變陳舊的觀念,以較為積極有效的方法來規范管理大學生就業市場。在社會體系中形成一個良好的就業氛圍,從而才能保證人才流動的良性循環。國家、社會、學校都需要轉變原有的就業指導理念,政府要大力支持取消某些對于大學生就業不科學、不合理的限制與政策,通過對社會、市場的研究,來制定出更加有利于當代大學生就業的規范法則。在全社會中形成有利于大學生就業的渠道以及人才供需體系。有效地把就業指導信息,及時地向學生進行,并且嚴格規范招聘方式,要以公開、公平、公證的態度來完成招聘工作。避免在招聘過程中出現徇私現象,改變傳統的重學歷輕能力的看法,以完善的就業體制完成對各個層次大學生的就業,以人才儲備為前提在適當時候進行合理的人才調整,為更多的大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就業機會,從而才能真正意義上的緩解大學生的就業壓力。
2.學校層面要加強大學生就業指導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就業取向
對于當前的大學生的就業取向的轉變,學校應該加強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要從本質上改變當前大學生的就業取向觀念。學校應該提高就業指導的服務質量,引導大學生更好地做好就業規劃,要把就業指導教育融入到大學生的學習以及生活中,定期地組織好當代大學生進行講座活動。通過有效的宣傳以及當前最火熱的網絡化形式,讓大學生就業指導貫徹到他們的每一個層面當中。真正把大學生的職業教育與規劃落實到實處,幫助當代大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就業取向。讓當代大學生從心態上得以調整,從技巧上得以學習,從渠道上得以拓展。當前國家大力倡導大學生創業,應該響應國家號召,發揮大學生的才能在社會中尋找到那一片屬于自己發展的天空。同時,學校還需要教育大學生要提高自身的適應能力,來適應社會的需求與發展環境,讓當代大學生意識到自我存在的意義以及人生價值。要讓當代大學生意識到,個人價值不在于從事的職業,也不是對于工作環境的要求,而是要以自身最大的努力投入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當中,引導他們樹立起正確的就業取向,通過全方位的渠道,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指導信息,讓學生意識到通過自身努力來改變生活環境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從而引導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就業取向。
3.引導學生自身能力提升增強學生實踐能力
對于大學生自身而言,除了要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取向、人生觀、價值觀之外,還要引導學生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就業問題。通過求職與就業經歷,以正確的標準來進行自我評價,準確地定位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設計出適用一生的職業規劃。以正確的就業取向來實現自我價值,為社會主義建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要加強大學生自我能力的提升意訓,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到實踐活動當中,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溝通技能、管理技能、認知技能,通過實踐活動積累更多的經驗,把自身的優勢發揮出來,結合實踐經驗投入到構建和諧社會建設大軍中。五、結語在當前的市場經濟以及發展的作用下,大學生就業取向受到了影響與轉變。通過不斷的革新大學生就業模式,引導大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就業取向,才能有效地實現大學生的就業發展。從每一個層面來為大學生營造出更好的就業環境,幫助大學生減輕就業壓力。
作者:寧敏 單位:河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