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信息化策略研究
時間:2022-08-22 03:56:02
導語: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信息化策略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有了更為豐富的內涵與表現形式,其信息化策略的探索,對于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具有重要意義。文章立足于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現狀,主要分析了“新媒體視閾下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信息化策略”。
關鍵詞:新媒體;大學生;就業指導;信息化
1當前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信息化的現狀與問題
新時期,我國政府主管部門、大專院校陸續創建了大學生就業信息服務網站,相關行業部門和一些人才勞動市場,也設有畢業生就業服務在線專欄。就業信息網絡正逐漸形成,并成為大學生擇業、就業的主要信息來源。然而,當前的大學生就業信息網絡在內容和功能上都存在明顯不足,即多數信息服務平臺僅僅定位于就業信息和政策的、網上求職及接辦相關手續,很少有涉及深層次的信息服務,如:行業環境預測、職業狀況分析、個人求職方向測評和在線咨詢輔導等。因此,有關單位和部門仍需進一步加強技術優化和信息網絡建設,完善就業信息網絡。針對上述現狀,分析當前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信息化中存在的問題。第一,就業信息源有限,社會關系網絡不足。目前,大學生就業信息源主要為學校、政府部門、活躍的用人單位和人力資源中介機構,但相對于大批畢業生和浩瀚的網絡信息海洋來說,僅這些信息源是很難發揮較大作用的。此外,很多大學生缺乏明確主體性,主動尋求就業指導、自身就業信息的意識和能力較差,而以家庭為主的社會關系網絡在此過程中表現乏力。第二,信息化等同于網站化,信息渠道狹窄。雖然就業指導工作信息化普遍應用到新媒體技術,但以網站開發為主的渠道建設無法擺脫單一化的局限。在信息化進程中,由于缺乏明確目的與科學規劃,造成了硬件和軟件建設失衡、成本投入比失調以及信息審核機制不完善等問題。這種情況下,畢業生從中獲取有效信息指導的難度加大,降低了利用率。第三,信息指導等同于信息,指導方法單一。大部分高校和有關單位對畢業生的信息指導停留在簡單的信息提供層面上,即通過網站招聘資訊,而無個人職業性評測、職業狀況分析等動態指導。對于大學生普遍接觸的新媒體,如:微信、微博和APP應用等,開發、利用程度較低,各主體之間缺乏實時交流和有效互動。這種傾向于單向性和靜態化的就業指導,很難真正吸引畢業生并滿足其需求,其實際效能有限。
2新媒體視閾下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信息化的策略
2.1豐富就業信息源,拓展學生社會關系網絡
為了最大程度上完善就業信息體系,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應充分發揮新媒體優勢不斷豐富就業信息源,主動吸收各方就業關系主體,并將之納入信息網絡結構中。同時,高校應著眼于縮減學生非能力因素差距,積極拓展學生社會關系網絡。信息時代,個人的社會關系網絡規模影響著其資源獲取程度。一般來說,社會關系網絡規模越大,就越容易獲取更多的社會資源,并轉化為個人資本。社會關系網絡在大學生就業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夠為其獲取就業信息、增加就業機會及自主創業等方面都創造有利條件。因此,在新媒體環境下,拓展大學生社會關系網絡是就業指導工作信息化的重要環節。具體而言,高校可以依托自身資源,尤其是校友資源,幫助學生搭建人脈關系,通過論壇、博客及社交平臺等形式,實現學生與就業相關方的實時交流和互動,并從中獲取有效就業信息及指導。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學生在非能力因素上的不足,有利于突破過往以家庭為核心的單一社會關系網絡,對社會資本處于劣勢的農村生源學生意義更大。
2.2注重指導內容和方法創新
就業指導信息化要注重內容和方法的創新,這也是該項工作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一方面,就業指導信息化在內容創新上具有理論可行性。職業生涯規劃作為就業指導的核心內容,應包含學生就職前后兩個部分,根據其詳細內容又可分為信息、職業、技巧及咨詢指導4個方面,這些內容都應納入就業指導信息化建設中。例如:職業指導既要有國家政策、就業趨勢及職業道德等宏觀層面的指導,也要注重對某類職業的從業要求、發展前景、薪資水平及升職難易度等微觀層面的指導,乃至實現對學生個體心理特征、職業興趣及職位匹配程度等方面的個性化指導。另一方面,就業指導信息化在方式創新上具有實際可操作性。不同于傳統的課堂面授、“一對一”咨詢,就業指導工作信息化可以利用多種信息技術載體,提供各類授課軟件的下載和在線學習,使學生可以隨時隨地獲取就業資訊、學習就業知識,突破了現有就業指導課程在時間、地點及授課資源等方面的限制。此外,網上模擬甚至網絡招聘的方式,使大學生與用人單位實現了在線交流、互動甚至直接面試,簡化了就業指導過程,更提高了學習、求職效率。
2.3加強新媒體環境下的軟件建設
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信息化應堅持硬件、軟件建設并重,雙管齊下。針對目前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硬件有余、軟件不足問題,我國政府相關部門和高校應著眼于軟件系統的開發與應用,加強軟件建設以滿足各方主體的多樣化、個性化需求。第一,開發符合學生需求的就業指導APP。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APP以其強大的功能性和多樣化的風格而廣受人們歡迎。基于此,可以通過研發就業指導APP,或一些手機求職客戶端,從而為學生擇業、就業提供便利。就業指導APP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還因其個性化的指導而提高了學生求職成功率。就業指導APP的應用,是指導內容上的豐富,也是指導方式的創新,實現了當代大學生在較大規模內的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第二,統一就業信息平臺接入標準,規范就業信息管理。時下,我國各大招聘網站、高校及用人單位之間的信息平臺有著不同的接入標準,妨礙了資源整合利用,也不利于提高大學生使用率。因此,各有關單位和部門應聯合制定共同的應用系統、統一信息平臺接入標準,并通過統一的身份認證來規范就業信息管理。此外,政府部門應積極倡行全國性的就業信息管理機制,健全相關法律法規,設立嚴格的管理隊伍,從而保障就業各方主體的合法權益。
3結語
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信息化是理念轉變與技術創新的結合,是新形勢下實現知識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統一,促進大學生和諧就業的必然要求。在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應著力于豐富就業信息源,拓展學生社會關系網絡,彌補學生就業信息上的鴻溝。要堅持創新思維,注重指導內容與方法上的革新,實現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可持續發展。最后,應大力加強就業指導信息化進程中的軟件建設,滿足就業各方主體的多樣化、個性化需求。
作者:姜文杰 單位:河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吳立保.社會資本與大學生就業的實證研究綜述[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1,15(3):64-70.
[2]許文杰,金天星,鄭曼.論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就業信息的不對稱[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36(2):139-141.
[3]洪佳士,陳亮,馬妍妍,等.全媒體環境下新聞學專業就業動向與教改對策[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11(4):76-79.
[4]劉銘嘉,陳茜,黃庭瑞,等.社交媒體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與分析——以微博、微信為例[J].西部廣播電視,2014,5(9):54.
- 上一篇:大學生就業問題及對策8篇
- 下一篇:大學生就業工作中職業指導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