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學融入法制教育
時間:2022-02-15 03:09:00
導語:政治教學融入法制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是解決青少年學生心理與社會沖突問題的體現,是實現法治社會的基本要求。作為一名職校思想政治課教師,對未成年人的犯罪問題,尤其是青少年學生的違法犯罪問題最為敏感。
青少年學生法制觀念淡薄、學校對青少年學生的法制教育缺失等問題應引起社會各界的重視。
實踐中,筆者努力探索多種途徑,創設各種方法,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識,以指導他們的生活實踐。
在教學過程中,筆者把教材知識和法律知識結合起來,把法制教育和政治課的學習緊密結合在一起,利用學生身邊的真人真事,生動具體地教育學生,貼近學生實際進行課堂講解,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法制宣傳和法制教育,啟發學生要學法、知法、懂法、守法。
筆者在高一經濟生活第一單元商品、貨幣等的教學中,結合教材綜合探究“如何對待金錢”的內容,結合學生實際,設計了下面的環節:
一、在講解“如何獲得金錢”時,拓展延伸“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的關系”教育我們的學生在生活、學習等方面所花的錢全部都來自父母,這在法律上是明確了父母對子女的撫養義務。
對學生來說,在18周歲以前,接受父母的撫養和受教育也是自己的權利。
同時,父母是孩子在法律上的監護人,父母有權利教育自己的孩子。
未成年的孩子,有義務接受父母的教育和監護,這是法律對未成年人的保護的規定。
而中專學生基本上都是在15~18歲之間,絕大部分還是限制行為能力人,所以他們要接受家長的教育,這是法律的規定。
通過這樣的講解,可以使學生明確自己的法律地位。
二、在講授“金錢要取之有道”時,有意識地將對“道”的理解轉移到法律和道德的角度上來現代社會是法制社會,人們的行為都要受到法律的約束和保護。
金錢雖然不是萬能的,可是在市場經濟中,沒有金錢是萬萬不能的。我們都想擁有更多的金錢來證明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社會地位。在法制社會,人們獲得金錢的方式有很多,但都必須遵循法律的規定,依法取得。
在此,筆者引入一個事例:一位學生因為受不了誘惑,盜竊同學財物,因而受到法律制裁。同學們紛紛就這個學生的案例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課堂上大家討論熱烈。
最后同學們自己基本上達成了一致意見,認為主要是因為這個學生對自己的要求不嚴,法制觀念缺失,最終一步步走向了犯罪道路。學生在學習的時候一致表示要嚴格要求自己,同時更要給自己上緊守法的弦。每個人都需要金錢,但是一定要通過合法渠道取得。
一個未成年的學生可以通過直接向父母要、超過16歲的同學可以通過勤工儉學等方式取得,而萬萬不能夠鋌而走險,因為觸犯法律而毀了自己一生。
三、在講授“如何使用金錢”時,請同學來發言筆者鼓勵大家主動講講自己是如何花錢的。大多數學生還是可以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有節制地花錢的。可是有個學生卻問了一個問題:為什么我自己的錢我不能夠自己隨便花呢?他給我們講述了一個自己的故事:過年的時候,長輩和親戚給的壓歲錢很多,他得到了5000元的壓歲錢。他就想,這么多錢,自己又特別喜歡上網,要是能夠有一臺自己的筆記本電腦,在家上網多好啊!
在沒有征詢家長意見的情況下,他就拿著這屬于自己的5000塊錢去科技市場買了臺筆記本電腦,高高興興回家給父母看的時候,結果遭到了家長的埋怨和訓斥。他很不理解:我都這么大了,都上高中了,為什么自己的壓歲錢,自己不能隨意支配?這正好符合筆者上課開始的時候給學生講的關于“民事行為能力”的問題。筆者根據這個問題,給全體同學更深入地講解了相應的法律知識:這個學生還不到18歲,在法律上屬于限制行為能力人。之所以受限制,是因為未成年人智力和判斷力還不成熟,對有些事情還不能夠獨立做出恰當的判斷。
在金錢方面,限制行為能力人對大額的消費開支是需要征詢監護人的意見的,只有在監護人的指導下才可以去實施大額消費。5000元對于一個普通家庭和學生來說,是筆很大的支出,未成年人是不能夠獨自去消費的。
而這個同學在沒有監護人監督的情況下,自己去實施了買筆記本電腦的行為,顯然和自己的實際是不相符合的,在法律上,他的行為是無效的民事行為。父母有權利要求銷售商退貨。
聽到這里,學生們都恍然大悟,課堂氣氛也很活躍。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生受到了法律知識的熏陶,也對自己的生活有了更多的理解。
一堂普通的政治課,找準了切入點,從學生感興趣的地方入手,適當引入一些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案例,結合他們自己的生活,讓他們自己去評價,學生還是愿意和喜歡學的。
- 上一篇:自建房安檢管理調研報告
- 下一篇:民政工作目標考核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