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校學生法制教育的途徑思考

時間:2022-12-19 03:25:44

導語:職校學生法制教育的途徑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職校學生法制教育的途徑思考

一、職業學校法制教育的現狀

職業學校的法制教育是指學校利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掌握法律知識、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法律意識,讓學生知法、懂法、守法,提高學生的法律素質。在當今法制社會中,法律素質是一個人重要的素質之一。隨著企業技能人才的缺乏,職業學校已將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將動手能力作為培養和選拔人才的關鍵。企業到職業學校選聘員工的時候也多考察學生的動手能力如何,很少對學生的法制素質做考核,致使學校也忽視了學生法制教育的強化。

(一)課時少,教學方式單一,學生不感興趣。在當前的職業學校中,法制教育也以課堂教學為主,對學生的法制教育多采用法律常識或是法律基礎課本。授課多是每周兩課時,因需要開設實習課,法制課至少間周開課。該課知識點多,內容豐富,但總授課時數每學期一般只有14課時上下。一般學校一節課的時間在45分———50分,也就是說要利用不到14小時的時間完成龐雜的教學內容,授課教師難處理,學生也難掌握,其學習質量很難保證。為了趕進度,教師多采用填鴨式教學方式,討論式、案例式教學方法沒有時間完成。

(二)法律知識掌握不牢固,無法指導自己的行為。由于學生對這種教學方式不感興趣,對法律知識掌握的不全面、不牢固,只會在考試之前,按照老師劃的要點死記硬背,然后應付考試,不能對理論深刻的理解和領會,更無法指導自己的行為,對培養良好的法律素質收效不大。

(三)法制講座形同虛設。有的學校把法制講座作為法制教育的輔助形式,但是很多學校的法制講座形同虛設,只是在年初制定計劃的時候,印在計劃表上;有開展好的聘請專業教授舉辦講座,但形式單一,內容專業性過強,對于職業學校的學生來說不容易理解和接受。這樣的講座對提高法律素質來說缺乏實效性。

二、職校學生法制教育有效途徑

職業院校法制教育是我國法制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法律素質是一個人最重要的素質之一,尤其是在當今法制社會里,一個不知法、不守法、不信法的人,是會同社會格格不入的,很容易觸犯法律,葬送自己的一生。因此,職校為了培養合格人才,一定要注重提升法制教育的實效性,注重學生法律素質的養成。

(一)引導學生從思想上重視法律知識的學習提升學生對法制教育的重視程度。職業學校的學生,尤其是中職學生有的是初中畢業后入校的,年齡在15歲到17歲之間,對違法犯罪懵懵懂懂,在加上學校多強調專業學習,重點放在學生技能的提高上,致使有的學生只把精力放在專業課學習上。要讓學生認識到法制教育并不單單是為了讓學生懂法、守法,還要讓學生“信法、護法”,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制信仰。如果學生對法制缺乏信仰,不尊重法律,即使做到了“知法、懂法”,仍有可能踐踏法律、知法犯法。有的職校學生在明明知道會違法的情況下,還以身試法,就說明了這個道理。因此,在法制教育中,我們首先要讓學生認識到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以督促其重視日常的學習和行為規范。

(二)運用豐富多彩的教育方式。提高職校學生的學習法律知識的積極性,需要學校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豐富多彩的教育方式,例如在講課時突出重點、合理安排教學時間、案例分析、討論、觀看法制教育片等方式,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要理論聯系實際,能找到學生和法律知識的興趣點,讓學生愿學、樂學,提高學習的針對性。這樣可以有效解決法制教育課內容多而課時少的問題,提高法制教育的實效性。

(三)在法制教育中體現職校特色。職業院校主要是為企業培養技能人才,所培養的學生要能具備較快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崗位需要的實際工作能力,還要求學生應該具有創業精神和良好的職業道德。在法治教育中應當充分體現職業院校的辦學特色,確定教學的重點內容,使學生學以致用。另外,針對學生所學專業和職業發展的方向,還可以針對未來職業,有目的地講解與專業相關的法律知識,這些法律知識對提高學生法律素養,更好的完成職業使命都非常重要和實用。

本文作者:李劍波工作單位:山東煤炭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