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課的法制教育論文
時間:2022-09-29 05:06:35
導語:思想品德課的法制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打造民主課堂氛圍,鼓勵學生大膽說實話
構建民主的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氛圍,必須結合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編排教學,允許和包容學生在認知上的暫時誤差,寬容學生對待問題的個人思維,允許求同存異。教師主導的民主意識確立了,才能真正讓學生也擁有開闊的課堂空間,學生才會獨立思考、大膽創新、勇于探索。
二、讓學生積極參與,鼓勵學生抒發真情
思想品德課教師要創造必要的教學課堂情境,促成學生釋放表達真意的空間。主要從兩個方面著手,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
1.提前備好學情。
學生最感興趣的話題也是他們最樂于探討的問題。在備課時,教師要把學生身邊的焦點和熱點問題進行梳理和篩選,以保證學生敢于和教師面對面地交流,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學生的話匣子自然就會被打開。教師可從各種媒介搜集整理學生身邊的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典型案例及全國最美孝心少年的故事等做為載體對學生進行正反兩方面的教育,從而滲透法紀法規、孝敬父母等方面的教學。教師要處理好教學內容中生活現實與法律的關系。法律既是規范人們行為的一種規則,又是構成社會大和諧的最有效的工具,即源于生活又超越生活。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中,要恰如其分地選擇和處理好法律現實與理想實例的內容,即達到與學生產生共鳴、有感召力,又不庸俗地迎合生活現實的內容,使學生愉悅地提升自己的情操,又能潛移默化地適應社會法律生活,從而提升了學生的法律素養,保證了學生學會正確處理和應對生活中各種法律問題。
2.運用“互動活動式”教學手段。
讓學生參與諸如小品表演、游戲等“互動活動式”節目,學生才會真正感興趣,才會全身心地“動”起來。例如,在講授“訴訟”相關內容時,讓學生通過小品和“模擬法庭”扮演各種角色。另外,讓學生用演講和唱歌的方式表達對父母的感恩,喚起學生回憶兒時或現實中父母對自己的關愛,使學生明白孝敬父母既是美德更是公民義不容辭的的義務。此外,盡可能運用多媒體手段,發揮它在思想品德課中的作用。比如讓學生能在校園網上自由沖浪,應該也是學生喜歡的一種內容。其他如辯論賽方式、課堂表演方式,都是對學生抒發真情是大有補益的。
三、預設認知矛盾、矛盾中明辨善惡是非
學生在形成法律觀念時,由于心理和生理不夠成熟,缺乏生活經驗,法律知識和運用法律的能力較弱,在生活當中的法律概念中存在誤區。教師一定要把法律生活化,預設生活中的法律沒矛盾與沖突讓學生充分地進行討論,讓學生學會抓住矛盾,正確地判斷和分析。我設計了這樣一道辨析題:如到游戲廳玩電子游戲,違反了未成年人保護法,肯定是不對的,若有些學生認為這是正確的,那就是“錯誤思維”。但如果認為“賽跑車”“練準頭”比輸贏,只要合理安排時間,不影響學習和休息,對培養觀察力、靈敏性還是有幫助的,這就屬于異象思維了,有它存在的必要性。在法律教育中,我們要善于捕捉這些容易引起討論爭議的“雙刃劍”問題。比如,在現代市場經濟下,怎樣處理參加公益勞動時碰到的各種問題。如讓學生談談在同違法犯罪分子斗爭中可能會遇到的哪些困難、如何解決。這一提問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紛紛提出了他們在遇到暴力侵害或同違法犯罪行為斗爭中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現實問題,如父母和自己想法不一,堅決反對;犯罪分子太囂張少管閑事為好、揭發小偷害怕小偷報復等。讓學生去把這些認識上的理論和現實之間的矛盾與沖突去作為思考的焦點,使其在辨析中明理,從而更好地指導其行動。同時,在辨析活動中要努力讓學生自己選擇正確的法律認知,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法制觀,提高法律素養。在法律教育中,務必要尊重學生的自我意識教育,只有把法律教育的要求轉化為學生的需求,成為學生的法律素養,法律教育的目的自然就會達到。
四、延伸課堂,拓寬社會實踐,教會學生學會做人
教師在不斷創設完美的教學情景的同時,要做到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的結合。開放教學環境,讓活生生的法律生活步入課堂,走進學生的心靈,讓學生感知法律的魅力,進而提升法律品質。如讓學生尋找現實中感興趣的話題談談如何依法維權;讓學生調查身邊的學生如何對待不良誘惑和暴力侵害,形成并撰寫調查報告,進而分析學生的法律行為的認知水平和能力素養,并在活動課上進行交流,這樣思想品德課法律教育的目的就達到了。
五、結語
最后,教師要給注學生榜樣的力量,教師的標桿作用不能忽視。我們教師時時處處的言行都是學生看和做的引導,教師的教學行為和生活行為會直接影響教師滲透法制教育的成效,思想品德課教師只有樹立大寫的“人”,表現育人的“魂”,學生才能用真正的情去感受教師的魅力,感受法治的力量。這就是有法乃大,有“情”乃“真”,使學生真正成為一個追求真善美的人。
作者:曹穩年單位:河南省三門峽市陽光中學
- 上一篇:開放大學遠程教育論文
- 下一篇:我國高校法制教育論文
精品范文
7思想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