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學校大學生法制教育論文

時間:2022-04-17 10:02:48

導語:高等學校大學生法制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等學校大學生法制教育論文

1大學生法制教育的現狀與困境

1.1大學生法制教育的現狀

學校是大學生法制教育的根本環節。法制教育是提升學生法律素質的重要手段。法制教育成效不高必須要從法制教育的過程和現狀去查找成因。縱觀高等學校法制教育現狀,不難發現其存在以下問題:

1)沒有專門課程依托。法律人才培養大都以高層次學歷作為基本的生源要求。除少數綜合性大學外絕大多數高等學校大都沒有開設專門的法律專業。大學生法制教育主要以法律公共課為載體和平臺。2005年教育部發文將《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兩門課合并為《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以下簡稱《基礎》課)一門課,全國大學生統一使用統編教材《基礎》。該教材融合了適應期教育、品德教育、情感教育和法制教育等諸多內容。法制教育只占其中部分篇幅。針對非法學專業學生而言,沒有專門的、完整的法制教育課程作為載體和依托,其法制教育無異于沙上建塔。

2)法學專業教師相對匱乏。實現高等學校法制教育實效性的一個關鍵要素就是教師素質。法律基礎課程教師不僅要具備比較系統的法律學科知識和較高的法律素養,還要深諳學校教育規律和青年學生的成長規律。高等學校教師的薪金收入和社會地位普遍低于執業律師。法學專業教師大都熱衷于參加司法考試進而兼職律師職業,較少一心專職于法學教育。《基礎》課授課教師大都由《思想道德修養》課教師轉化而來,缺乏系統的法律理論和知識儲備。他們在講授法制內容時普遍感到較為吃力。在授課過程中往往“駕輕就熟”,偏重道德教育而忽視法制教育,側重法治理念教育而輕視法律知識講授。教師隊伍的不專業嚴重制約了大學生法制教育教學活動的深入進行。法律教師專業但不專注、思政教師專注但不專業是造成高等學校法學專業教師相對匱乏的主要原因。

3)重視措施不到位。高等學校在辦學理念上大都較為重視學生的安全。有的學校甚至把安全問題的重要性置于教學質量和就業質量之上。學生安全包括人身安全、財產安全和法制安全等諸多方面。法制安全是學生安全的關鍵內容。沒有法制安全,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就無從談起。法制安全不能引起學院領導層的重視,學生的人身和財產安全等失去了屏障。合法權益受到不法侵害時不知如何維權和法律素養薄弱經常以身試法是大學生法制不安全的兩大基本表現。學校保衛部門主要精力都消耗在處理在校學生的打架斗毆和宿舍內盜問題,這是重視措施不到位、法制教育不達標的必然結果。

1.2大學生法制教育的困境

要解決大學生的法制教育難題就必須深入剖析其目前存在的問題。

1)理論教學形式化傾向明顯。思政教師在講授《基礎》課時往往把過多學時和精力花在前面的適應期教育和道德教育,后面法律部分則走馬觀花、一帶而過。前重后輕是大部分思政教師講授《基礎》課時所犯通病。重學輕術是現編《基礎》課的編寫亮點,也是法制教育的一大尷尬。重學輕術的教材風格使得思政教師過分強調培育法律素養而忽視法律知識傳授,最終導致法律理論沒講透、法律知識沒講到。思政教師慣于重點講解熟知領域,碎片化教學應運而生。前重后輕是偏廢化教學的常見表現,重學輕術是失范化教學的重要體現,駕輕就熟是碎片化教學的必然形式。偏廢化、失范化和碎片化是理論教學形式化的三大突出表現,也是導致學生法制教育低質化的重要原因。

2)實踐教育隨意性很大。由于法律本身的高端性和《基礎》課教育資源的有限性,法制教育的實踐計劃往往被束之高閣。很少有學校能組織學生去參加開庭觀摩、街頭普法、法律援助等法律實踐教育活動。有些思政教師出于提升教學趣味性的需要偶爾也會組織學生搞“法制小品”、“法制名言警句”等課內實踐小活動,但往往缺乏點評和提升環節。偶有思政教師組織學生參加開庭觀摩,也是遇事則拖、一拖再拖,拖得學生失去了興趣,拖得錯過相應教學進度。觀摩學習最終變成參觀游玩。

3)教育成效低質化嚴重。高等學校法制教育的最終實效表現為學生法律技能的增強和法律素養的提升。法律技能是職業技能的重要內容,也是法律學習成效的顯性化評價標準。科學地守法和高效地維權是其兩大體現方面。學生是否能科學地守法和高效地維權是高等學校法制教育的外觀化實效評價標準。法律素養是職業素養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生學習法律成效的隱形化評價標準。從高等學校課程體系設置上看,大學生不能系統化地學習法律基礎知識,法律素養的培育和提升無從談起。從《基礎》課法律部分理論教學形式化和實踐教育隨意化現象的嚴重性來看,大學生的法律技能較為薄弱。低素養、弱技能的教育成效現狀使得法制教育目標完全落空。嚴重的教育成效低質化應當引起高等學校對學生法制教育理念層面的思考。

2大學生法制教育的科學理念思考

“理念即理性化的思想觀念”。理念引導觀念。高等學校要在反思法制教育理念、革新法制教育觀念上下苦功夫。要樹立法制教育“至關重要、大有可為、改革有道”的科學理念。

2.1法制教育是提升大學生法律修養的重要途徑

法律修養是學生職業修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升學生法律修養不僅是關乎安身立命的個人問題更是關乎治國理政的國家問題。法律修養包括法律理論素養和法律實踐技能。中等專業教育大都沒有開設專門的法律基礎課,也缺乏相應的法律實踐教育資源。因此大學生在入學前的法律素養較為欠缺。學生頭腦中存有的只是樸素的、簡單的法律情感和碎片的、零星的法律常識。大學生在入學后開始逐步接觸社會,其提升法律修養的自身需求和主觀意愿驟然增強。90后大學生大都個性張揚、崇尚自由,不愿意被各種羈絆所束縛。他們主張權利卻漠視義務,誓死捍衛權利卻又不得法。法律意識樸素而模糊和維權技能粗暴而簡單是大學生群體的典型特征。這種群體性特征與崗位能力需求以及文明社會的發展都格格不入。大學生學習法律的社會需求顯得客觀而緊迫。大學生法律修養提升后不僅有益于學生個人職業發展更有利于學校的管理和秩序穩定。從高等學校校園維穩和教育創新的角度而言,法制教育對于高等學校而言絕不是可有可無、無足輕重,反而是重中之重、迫在眉睫。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和個人自學是法制教育的三種途徑。司法行政部門每年都會開展大量的普法教育活動,但往往都以社區為單位而劃區域進行,很少主動前往高等學校對大學生群體進行法制宣傳。大學生要忙于日常的專業課學習和職業資格考試,沒有時間去自行閱讀法律書籍。法律書籍較為枯燥和深奧,大學生普遍不愿意去自行學習法律。社會教育和個人自學的缺失使得學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凸顯出來。高等學校法律教育資源豐富。只要態度上重視、措施上得力,高等學校完全可以實現《基礎》課課堂理論教學和保衛處、學生處等相關部門的課下實踐教育的無縫連接,可以通過理論教學全面系統地普及法律基礎知識,高效快速地革新、提升法治觀念,更可以通過實踐教育快速高效地提升學生守法維權的法律技能。大學生法律修養的提升迫在眉睫且學校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日益凸顯,高等學校高度重視學生法制教育也就順理成章且大有可為。

2.2高等學校在學生法制教育方面應當有更作大為

變革是發展的路徑。高等學校對革新法制教育模式要充滿信心,要堅信學生法制教育大有可為。

1)強化法制教育保障措施大有可為。學院領導層要高度重視學生法制教育并最大可能提供決策保障。行政部門要積極健全制度保障、提供經費保障和人員保障,要為實踐教育活動提供場地、經費和人員配備等各方面的全力支持。絕不能出現因為考慮管理因素不讓法制宣傳進校門、考慮安全因素不讓法律實踐出校門、考慮經濟因素不讓法制教育下課堂的教育怪象。對于學生法律類校內實踐活動要給予充足的經費保障,團委和學生處要指定專人進行指導和監督。

2)法律理論教學實效性提升大有可為。“教學模式的轉換是完成高等學校法制教育使命的必然選擇”。思政教師要在提升《基礎》課教學實效性上下工夫,要通過豐富新穎的教學模式來提升法律知識的可聽性和易學性,課堂舉例要貼近學生、貼近校園、貼近生活,以期增加法律知識的適用性和實用性,不斷提升理論教學的課堂效果、教學效果和教育效果。教學部門要在完善法制教育課程體系上有所作為,要鼓勵教師積極申報和開設法律類公共選修課,以期彌補《基礎》課學時不足的問題。例如鼓勵教師申報和開設《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法律事務》等實用、新穎的公共選修課。

3)法律實踐教育模式創新大有可為。保衛處要積極組織開展普法進校園活動,既可以主動邀請高教園區派出所公安人員來校進行法制宣講,又可以上門聯系相關單位引入宣傳資源,開展交通事故圖片展、消費法規漫畫展等活動。團委、學生處要經常組織大學生法律實踐出校門活動。可以定期組織學生深入社區開展普法活動,可以分期分批組織學生走進法院聆聽和感悟法官審案,也可以定期安排學生進入司法所、民調委等法律實務部門進行三下鄉實踐活動。教學部門要大膽創新法制教育校內活動形式,積極組織和開展豐富多彩的法律類學生活動。例如舉辦全院范圍全員參與的“法制小品”、“校園說法”等學生比賽活動。

2.3法制教育應當走出狹隘觀念的圍囿

教育觀念的先進與否直接影響著教育的最終效果。高等學校進行學生法制教育要走出以下幾種狹隘觀念的圍囿。

1)重道德說教輕法制教育。重德輕法的思想表現在《基礎》課教學上就是教育過程的前重后輕和對法律權利部分講授不足。“應該做什么”是思政教師的口頭禪。他們錯誤地認為法制教育就是教會學生遵規范、守規矩。其實這是重德輕法的狹隘思想在作祟。法制教育不僅在于闡明“應該做什么”和“禁止做什么”,更在于主張“可以做什么”。對法制教育目的的變異性理解是重德輕法的觀念在法律實踐教學方面的典型表現。具體表現為學管部門把法制教育當作學校維穩手段而一味地強調培養學生守法意識而無視學生維權技能的鍛煉。

2)重意識培養輕知識傳授。法律意識和法律知識的緊密關聯性是法制教育的顯著特征。不講法律知識只育法律意識易罔,只講法律知識不育法律意識則怠。知識講授是方法傳授的基本載體。大學生理論接受能力和知識學習能力較強。一旦教育者對法律知識講授不夠全面、講解不夠到位就會直接影響受教育者的學習心態和學習實效,間接左右其學習能力的提升。重意識培養輕知識傳授的錯誤思想會把大學生法制教育帶進事倍功半的尷尬境地。高等學校應當努力克服這種錯誤思想。

3)重目標實現輕路徑探尋。教育目標不是海市蜃樓,需要具體路徑來通達和實現。高等學校法制教育普遍存在著強烈的功利思想。功利性思想強調了法制教育的目的性而忽視了目的實現的過程性和可能性。法律知識講授的碎片化和零星化是課堂教學功利化的突出表現。法律實踐活動的隨意性和形式化是實踐教育功利化的典型特征。理論講授和實踐教育的脫節化是法制教育低質化的重要成因。偏離這些小路徑就難以實現具體的小目標。離開大方向也就難以到達理想彼岸。高等學校法制教育必須摒棄唯目的論的錯誤觀念,做到既遠眺目標又關注腳下。

3大學生法制教育的目標定位與路徑探尋

探尋便宜路徑是實現教育目標的前提。高等學校要在科學理念的指導下準確定位法制教育的總體目標并在該目標指引下積極探尋具體的通達路徑。

3.1大學生法制教育的目標定位

提升學生法律修養是高等學校法制教育的根本目標。高等學校法制教育要在準確定位根本目標的前提下科學定位其具體目標。

1)符合學校實際。高等學校法制教育要具備活力和實效就必須符合于學校實際,具備學院特色。高等學校法制教育不求大而全,但求少而精。知識講授以實用和夠用為理念,堅持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在具體教學上堅持理論傳授夠用為限、技能錘煉實用為要。在理論教學和實踐教育上,高等學校法制教育更側重實踐教育,注重培養學生動手解決法律實際問題的能力。

2)服務學生成長的需要。學生是教育的對象。高等學校法制教育要服務于大學生的成長需要。學習、就業和生活是大學生面臨的人生三大主題。人身傷害和財產失竊會嚴重影響學生安心學習。求職詐騙和違法用工會嚴重干擾學生舒心工作。經濟往來和情感糾紛會嚴重影響學生幸福生活。高等學校法制教育要在培養學生法紀意識、育養學生法律思維和鍛煉學生法律技能方面有所作為,為大學生快樂學習、舒心工作和幸福生活保駕護航。

3)遵循客觀規律。高等學校法制教育只能遵循而不能違背客觀規律。法制教育的規律包括教育規律、學習規律兩個方面。法制教育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雙向互動過程。法制教育既要符合教師教學的客觀規律,堅持教師的主導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堅持教學互動、教學相長。又要符合大學生學習的客觀規律,要由易而難、循序漸進,堅持理論教學與實踐教育相輔相長,堅持在學中做和在做中學。

4)實用于學生職業發展。“物的依賴關系下,個人以勞動為生存手段”。職業為勞動提供了可能。法制教育服務于大學生就是要服務于其當下的求職就業和未來的職業發展。目前大學生大都就業于中小企業,職業晉升機率較大。職業法律能力在晉升能力中居于重要地位,對晉職升遷影響重大。高等學校法制教育不僅要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更要錘煉學生的就業創業的法律技能,要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和處理就業創業法律問題的能力即法律職業能力。

3.2大學生法制教育的路徑探尋

“大學生法制教育的終極目標在于確立法治信仰”。法制教育目標的實現不可能憑空完成,必須找到科學、便宜的途徑。具體路徑大致包括四個方面。

1)解放思想,大膽革新理論教學觀念。“法制教育的價值在于倡導法治精神”。法制教育目標必須素質化。高等學校要將法律意識的優化、理論水平的提升和法律技能的增強綜合起來作為法制教育的素質目標和評價標準。法制教育內容必須體系化,其目的在于便于專題化教學以節省學時和促進科學化教學以提升實效。法制教育結果評價必須科學化。法制教育評價要從終結性評價和試卷化評價轉向到重視學習過程的形成性評價和重視解決問題的能力性評價上來。

2)實事求是,創建學院特色法制教育。高等學校要從育人、礪能的高度去開展法制教育,堅決摒棄把法制教育當做維持校園穩定、確保校園安全之手段的錯誤思想。高等學校要堅持法制教育生活化,要把法制教育溶于學生生活。無論是理論教學還是實踐教育都要貼近學生、貼近生活。實用性是法制教育的顯著特征。法制教育要能為學生的生活幸福和職業發展提供幫助,要堅持以服務于學生的職業和生活為出發點和歸宿點。

3)與時俱進,推進法制教育三化改革。法制教育的理論教學要堅持模塊化改革。要將龐雜的知識按照體系化和邏輯性的要求進行模塊化分割,然后進行專題化教學。實踐教育要堅持項目化改革。要把教育目標體系單元化為若干實踐項目,并擬定項目策劃和方案以求最終按照操作流程逐步實施。高等學校法制教育還必須堅持理論實踐聯動化,要通過科學地設置教學計劃和精心地協調教學進度促進理論教學模塊和實踐教育項目在教學目的上的一致、教育功能上互補和教學進度上協同。

4)求真務實,切實提升法制教育實效。高等學校法制教育的教學改革必須常態化。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考試模式和評價方法要根據必要性和科學化的原則常改常新。高等學校法制教育必須細節化,堅持細節育人。法律意識培養要從身邊小事抓起,法律知識傳授要從推敲條文開始,法律能力提升要從分析解決法律小事做起。高等學校法制教育成效必須務實化。要按照客觀、真實的原則去評價教育實效。要以學生法律修養切實提升為實效目標,切忌教育成效模糊化和虛幻化。“強化當代大學生法制教育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促進青年成才的重要內容”。學生法制教育對于學校和學生而言都至關重要。高等學校必須大膽革新法制教育的思想理念,準確定位其功能目標。積極探尋其具體實現路徑。只有這樣才能最終培養出廣受市場歡迎的高素質人才。

作者:朱中原朱景平單位: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