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生涯決定分析論文
時間:2022-12-31 05:50:00
導語:大學生生涯決定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研究方法
1.被試。第一階段抽取100名大學生試測,收回100份問卷;第二階段按學院、專業、年級進行分層隨機抽樣,以班為單位隨機選取某高校在校大學生正式施測,年齡在18~23歲之間,發放調查問卷800份,收回有效問卷752份,問卷有效率為94%。其中男生361名,女生391名。
2.研究工具。自編的《大學生生涯決定問卷》。對試測階段數據做信效度檢驗,同質性信度為0.756、分半信度0.824,效標效度為0.652,說明本問卷具有較好的信效度,可以作為測量工具。
3.研究程序。以班級為單位進行集中施測,由心理學專業教師主持并監控全程。
4.統計處理。采用SPSS16.0forWindows進行數據的分析和處理。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分別從整體大學生、性別、家庭社會經濟地位三個方面考察被試在學校教師、輔導員、父母價值觀或期待、父母目前工作和同學各影響因素上的次數,作檢驗,結果分析如下:
1.從整體來看。研究數據表明:在校大學生認為父母親的價值觀或期待最能影響生涯決定,認為有影響的占82%,而認為學校輔導員對其生涯決定的影響最小,認為沒有影響的占64.3%。前者強調出傳統上父母對子女生涯影響的深刻,Middleton和Loughead指出家長如果控制、獨裁地支配子女互動,則子女的生涯選擇由他們來決定,Hoyt,Otto的研究指出,父母是子女生涯決定最強有力的影響因素,這與本次調查的結果是一致的。考察中國的家庭不難發現,中國是一個具有極強家族觀念的國家,家長在家庭中的權威不容置疑,“百善孝為先”“子承父業”等在中國人的觀念中根深蒂固,再加上家庭生活中父母往往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是被模仿的對象。這無疑使得父母的價值觀或期待在子女的生涯決定中占據了極其重要的影響地位。
Post-Kammer&Perrone,Willings研究指出,大多數青年認為在其生涯過程中,雖仍需要成人的協助,但傳統生涯輔導對他們并沒有發揮顯著的成效。這與本次研究中學校輔導員對大學生生涯決定的影響最小是一致的。學校是對學生產生各種影響的主要環境,按理應該對學生的生涯決定發揮較大的影響作用,可研究結果卻不是這樣。究其原因,我們發現,目前高校輔導員多為年輕教師擔當,他們剛出校門不久,對人生的領悟、個人的發展尚處于探索的時期,缺乏經驗,實難擔負起指導學生生涯決定的重任;同時,高校管理中輔導員與管理學生的比例往往高達一比幾百,由于精力有限,也很難與學生進行細致而充分的互動。這樣,高校輔導員無論是輔導能力還是輔導精力都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對學生的影響自然弱了。
2.從性別方面看。由調查結果分析可知:父母價值觀或期待、父母目前的工作、同學對生涯決定的影響,雖性別間并無顯著差異,但其中父母價值觀或期待、同學對生涯決定認為有影響的占80%以上。學校教師、輔導員對生涯決定影響雖然較少,但對生涯決定影響程度的差異均達到顯著水平,多數學生認為學校教師對其生涯決定有影響,且女生認為有影響的比例高于男生,在對學校輔導員沒有影響上,男生高于女生,可見男女生受學校教師和輔導員的影響有差別。多數大學生根據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來進行生涯決定,男生偏向于實用的、需要體能的、技能的或管理的發展方向,而女生則偏好支持性的、有關健康的、文書的或社會導向的方向。男生在家庭、社會、學校中被灌輸的是男子漢的角色要求。因此,男生從小被要求有主見,獨立地思考和處理問題。在低年齡段這種表現還不太明顯,而到了大學時期,這種性別角色的要求與青春期強烈的自我覺醒綜合起作用,使得高校中男生對教師、輔導員的依賴程度大大降低。女生從小到大往往被灌輸的是以家庭為主,事業上不需要怎么優秀和突出,但一定要以賢妻良母為榜樣,因此選擇職業優先考慮支持性的工作,如文秘、護士等,考慮穩定性強的工作,如教師、公務員等。她們較男生更容易受到教師和輔導員的影響。
3.從大學生家庭社會經濟地位看。根據調查結果可知:不同社經地位大學生認為學校教師、輔導員、同學對其生涯決定影響沒有差異,其中有75%以上認為學校教師具有影響力,64%以上認為同學具有影響力,這與Gottfredson所主張同學會對抱負產生相當的影響力的見解是一致的。有62%以上認為輔導員沒有影響力,但反映一般低社經地位大學生受學校教師及輔導員的影響比較大,值得注意。另外,父母的價值觀或期待以及父母目前的工作對不同社經地位大學生生涯決定影響的差異顯著。其中,中、高社經地位大學生認為前者對其有影響力達77%以上,低社經地位大學生則只占47.5%。同時,高社經地位大學生認為父母目前的工作對其生涯決定有影響,而低、中社經地位大學生則認為沒有影響。這與多數研究結果近似,分析原因,高、低社經地位者的父母對待子女的教養態度不同,高社經地位者父母本身往往受到過良好的教育,自身的素質較高,比較重視孩子的教育,也有能力輔導和陪同孩子學習和成長,孩子自然受父母影響就比較大,低社經地位者則相反。另外,因社經地位不同,家庭氣氛有溫馨或冷酷的差別,雙親對子女有關注或漠視的差異,子女有被父母接納或拒絕的影響等,對其生涯決定發揮的作用自然有不同了。
三、結論
影響大學生生涯決定的因素有:父母的價值觀或期待、學校教師、同學、父母目前的工作、學校輔導員,但各因素的影響程度不同;占大多數比例的大學生認為有極大影響因素的是父母的價值觀或期待,有影響的因素是學校教師和同學,沒有影響的因素是父母目前的工作,完全沒有影響的因素是學校輔導員;在性別上,發現女生比男生有較多比例認為學校教師和輔導員二者是有影響力的因素;不同家庭社會經濟地位上,高、中社經地位者認為父母的價值觀或期待對其生涯決定有較大的影響,而低社經地位者認為較沒有影響。另外,高社經地位者認為父母目前的工作對其有影響的占較大比例,而中、低社經地位者多數認為無影響。四、建議
1.利用高校教育陣地,建立完善的服務于大學生生涯決定的機構體系。綜合考察影響大學生生涯決定的各因素發現,除父母的價值觀或期待、父母目前的工作外,其余各因素都與學校大環境密切相關,我們無力改變大學生家庭的特定背景,但有效利用高校這一教育陣地,服務大學生生涯決定則責無旁貸。筆者在調查過程中發現,大多數大學生在當初高考填報志愿時存在極強的盲目性,只是一心想考上大學,但讀什么專業?如何利用大學學習為將來的發展奠定基礎?則從未思考過,這顯然需要在大學中來補上這一課。為此,高校教育中應該適時增加有針對性的生涯決定方面的內容,建立從學校到二級學院、系、專業,自上而下完善的工作機構,真正把服務于大學生生涯決定當做一件實事來抓。
2.提高學校教師與輔導員對大學生生涯決定輔導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教師和輔導員是直接與大學生接觸的成年人,也是大學生方便求助的對象,高校的各種教育目的、教育內容都是通過他們去落實和實施的,因此,提高他們對生涯決定的知識和技能,能更好地協助大學生做出生涯決定。高校可以通過短期培訓、專題講座、外出進修、教師座談等方式為教師特別是輔導員提供機會,提高其輔導的知識和技能,再通過他們去影響在校大學生的生涯決定。
3.為大學生提供多元化的資訊服務,增進其生涯探索的能力。做生涯決定的重要基礎,需要有工作和涉及教育需求的資訊,這是大學生做出恰當生涯決定的關鍵。調查中發現,大學生關注與他們直接有接觸的職業資訊遠多于沒有接觸的職業資訊。這與他們資訊來源貧乏有關系,資訊缺乏恰恰嚴重阻礙了大學生生涯決定的做出及正確選擇。因此,高校有必要也有責任利用圖書館、校園網等多種資訊渠道為大學生提供有關生涯的大量、適當資訊。在提供資訊的同時,還要有目的地引導大學生進行生涯探索,如與成人討論有關的生涯計劃、選讀有助于做生涯決定的課程、參與相關課外活動、進行部分時間制或暑期工作、接受工作訓練或教育、考量工作的條件等。這一系列生涯探索活動的進行,將幫助大學生提高生涯發展計劃成功的可能性。
4.利用校園文化建設、大學生社團活動等途徑,營造正面導向的良好氛圍。調查發現,同學群體對大學生生涯決定有較明顯的影響,年輕的大學生渴望與同齡人交往,受同齡人影響也較大,他們希望有自己親密的團體以交換經驗、溝通觀念,甚至形成集體的意識。因此,在校園中營造思考生涯發展、積極探索生涯趨勢的良好環境,讓大學生感到有志同道合的同學,有密切合作和交流溝通的渠道,可方便地分享必要的生涯資訊,必然會對大學生的生涯決定產生正面作用。目前的高校學生工作中,對課外活動、社團組織、社會實踐都非常重視,可以利用已有平臺,加入大學生生涯決定方面的活動內容,在校園中營造正面導向的良好氛圍。
5.掌握父母教育需求,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提供其成長和增進輔導生涯決定的知識與技能。調查結果表明,無論從哪個角度看,父母對大學生生涯決定的影響都占據著最為重要的地位,大學生在生涯決定遇到困難時,首先會轉向他們的父母尋求幫助,而現實中,大多數父母未曾研讀相關的課程,具備相應的知識與技能,無法有效地幫助子女。這一問題隨著社會的變遷和快速發展,已經成為阻礙大學生生涯決定及個人未來發展的攔路虎,如何解決呢?筆者提出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現有的現代信息技術教育資源,在遠程教育中開設專門針對學生家長的生涯發展、生涯決定與生涯輔導的課程,在獲得成效后還可以進一步擴大范圍,面對全社會開展生涯教育,這必將促進高校服務社會這一理念的進一步實現。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生涯決定影響因素
[論文摘要]文章通過問卷調查,發現影響大學生生涯決定的因素有:父母的價值觀或期待、教師、同學、父母目前的工作、輔導員,但各因素的影響程度不同。并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礎上對高校教育提出了五點建議。
進入21世紀,高校在經歷了招生、專業調整、就業分配等重大改革后,確定了面向市場的新機制,大學生對個人生涯發展的期望和把握顯得更具個性化,加之目前就業形勢日漸嚴峻,如何幫助大學生做出恰當的生涯決定就成為高校面臨的一個問題。在這一背景下,研究影響大學生生涯決定的因素對大學生專業教育及就業指導工作具有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魏曉華,程春生.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芻議[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5(4).
[2]吳志功,喬志宏.美國大學生生涯發展與就業指導理論評述[J].比較教育研究,2004,25(6).
[3]邱美華,董華欣.生涯發展與輔導[M].臺北:臺灣心理出版社,1997.
[4]李斌,王欣.2002年河北師范大學畢業生生涯規劃的調查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6(2).
- 上一篇:高校談話教育研究論文
- 下一篇:數學創造性思維培養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