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院系就業指導鏈構建論文
時間:2022-09-01 09:33:00
導語:高校院系就業指導鏈構建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就業指導對大學生適時就業有著積極的作用,學校層面在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發揮著宏觀指導與調控作用,但院系由于其直接面向學生,更為全面具體地了解學生及專業情況,因此,其有針對性的指導作用更不可忽視。高校院系應結合實際,建立學生就業指導隊伍,形成從入學到畢業的就業指導鏈,及時調整專業結構,合理安排課時,促使畢業生正常就業。
關鍵詞:大學生人才市場就業指導鏈
高校畢業生分配制度的改革,將大學生直接推向了人才市場。供需見面、雙向選擇的就業方式既為大學生提供了展示所學、會平競爭的機會,同時也給他們在心理上帶來了很大的壓力,這種壓力在近幾屆入校學生中表現得尤為突出。盡管,就目前而言,大學畢業生在我國勞動力隊伍中的平均所占比率遠遠低于發達國家的水平;同時,就全國而言,大學畢業生仍呈現出“供過于求”的狀態,但是由于地域分布、專業結構及用人單位機構精簡、減員增效等的原因,當前大學生的就業形勢嚴峻,就業竟爭非常激烈。資料顯示,2004年高校畢業生為280萬人,2005年為338萬人,2006年為413萬人,2007年達到了并95萬人,高校本科院校的一次性簽約率一般在65%一8s%之間,而高職生的簽約率僅為50%左右。應該說,為數不少的學生在畢業時未能找到工作。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高校積極開展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對引導學生正常就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固然,不可否認,學校在學生就業指導中發揮著宏觀的主要的指導與調控作用,但院系由于其直接面向學生,更為全面地了解學生及專業情況,因此,其具體的、有針對性的指導作用更不可忽視。本文就此談一下自己初淺的看法。
一、院系領導要高度重視就業指導工作,建立穩定的學生就業指導隊伍,把提升畢業生的就業率與就業質孟當作一項重要工作,常抓不懈
畢業生在人才市場上的競爭,歸根到底是高校之間的竟爭。大學生一次性就業率的高低,直接反映了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與模式,從根本上影響著學校的發展與生存。對院系而言,就業率同樣是事業發展的生命線。因此,院系應高度重視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擯棄學生就業完全由市場決定,就業指導工作完全由學校負責的錯誤觀念,把就業指導工作提高到重要的議事日程上來抓。應指定一名院系領導具體負責就業工作,以專職班主任和輔導員為主要力量建設一支有力的就業指導隊伍,并在業務培訓、活動經費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如果可能,每個院系設一名專職就業指導員。要嚴格遵照教育部等有關部門的規定,從新生一入學就開始就業指導教育。要保證就業指導課的及時足量開設,并在學時上和課時費上予以保證。就業指導的重點在不同階段應有所側重,一年級重在適應大學生活教育和克服大學生難以就業、學無所用的錯誤認識教育,目的是消除就業恐慌,引導學生專心學習;二三年級重在專業思想教育和正確的擇業觀、職業觀教育;四年級重在就業形勢和擇業技巧的教育。四年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就業指導鏈,促使學生隨著學業的完成,按時正常就業。
二、適時調整專業結構,強化學生綜合素質,努力提高專業知名度,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
畢業生在人才市場上的競爭,從根本上來說,是學生綜合素質的競爭。因此,院系應根據市場片本院系本專業人才的要求,瞄準全國同類專業發展前沿,從事業發展高度著想,大膽改革,適時進行課程設置、教學計劃等方面的改革,增加與我國現代化建設相適應的專業與學科,增加實踐性應用性課程;從教學上,要嚴格考風、學風,不可因為就業難而放松時學生學業上的要求,努力培養合格人才;在學生的課程學習方面,要教育學生除要學好外語、計算機等工具性的課程外,更要注重專業課的學習,不可否認,高校學生在專業課學習的投入是遠不及外語、計算機及其他證書上的。忽視了這些,提高畢業生就業率就成了一句空話。
三、指導學生做好擇業準備工作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對大多數學生來說,人才市場是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院系應在學生在走向人才市場前,指導他們做好充分的準備,以避免盲目和走彎路,浪費精力與機遇。首先,是信息的準備。應通過信息會和引導學生收聽收看廣播、報紙、電視、網絡等媒體,全面了解國家當年有關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政策,了解本專業的生源情況和在本區域乃至于全國的人才需求情況,還要分析判斷所在學校在社會上的認可情況及自身的優劣勢,明確自己在求職就業中所處的位置,為自己做一個合理的定位。其次,是自薦材料的準備。自薦材料是用人單位全面了解學生的最重要的東西。因用人單位往往難以對求職者進行逐個的面試與瀏評,故自薦材料愈顯緊要。自薦材料大體上包括:學校的推薦表和成績表;學生自編的個人簡介與求職信;外語、計算機及其他的等級證書的復印件;各種能證明自己某一方面特長的獎勵證書的復印件;知果有可能,還應提供已發表的論文(設計)的復印件。自薦材料一定要真實、可信,力戒自吹自擂和制作假證。再次,是受挫的心理準備。從近兩年大學生的就業歷程看,大學生擇業的道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均是經過多次碰壁、冷遇和失敗后才最終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的。因此,要教育他們在擇業過程中,要有堅定的毅力、百折不撓的精神和強烈的自信心,不怕失敗與打擊,相信憑借自身的綜合實力,一定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最終的成功。
四、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
大學生的就業觀在求職擇業的過程中起著導向的作用,是影響大學生就業的成功率與滿意率的關健性因素。院系要教育大學生樹立以有利于自身的成才與發展為主,以講求待遇為輔,先就業后擇業的新型就業觀,響應國家號召,到基層、邊遠地區,到西部、到中小企業甚至到私營企業去建功立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要教育學生努力克服那種自我期望值過高,脫離實際,一味追求到高福利、高收入和到沿海地區與大城市、大機關就業的錯誤想法,結合自身實際,及時就業。否則,只能使自己坐失良機,追悔不已。公務員之家:
五、引導學生正確解決擇業與上課的問題
發揮本院系本專業以往畢業生的人才優勢,邀請在社會上有成就的畢業生返校,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現身說法,介紹經驗,分學生就業起到典型示范作用。此舉,還可以時非畢業班的學生起到樹立信心、鞏固專業思想的教育作用。
從近兩年大學生求職擇業情況可以看出,各用人單位為了選聘優秀人才,往往突破國家有關每年11月20日前不得進入高校或開辦人才市場的規定,逐年提前開始人才競爭。即使學生按正常的時間出去擇業,也會沖擊畢業班的正常的教學工作。凡年苦讀,一朝定位。絕大多數學生認為畢業的最后一年是就業的關健時期,擇業是第一性的,上課則退居次席;學校方面則考慮到就業競爭的殘酷性,有意無意放松對學生的管理。其結果是出去聯系工作的,不管簽約與否不想回來;在校的無法安心讀書,廣大任課教師對此既非常焦慮,又無可奈何。擇業與上課的矛盾非常突出。為此,院系應根據本單位的實際,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解決這一問題。一方面要加強對畢業尸生紀律教育,使學生明白大學的最后一年仍然是整個高等教育階段不可或缺的部分,學生應嚴格按照教學計劃規定,認真學好每一門課程,及時完成畢業論文與設計,不可輕易廢棄。對借聯系工作之際,長期滯留在外不歸者,予以嚴肅處理;另一方面,要針對大學生就業難這一新的形勢,適當調整課程設置,在最后一年盡量減少必修課的課時數,為畢業生就業創造更為寬松的環境。
總之,畢業生就業是一個政策性強,涉及面廣,高校與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高校各院系應根據自己的實際,發揮積極的指導作用,努力提高就業率。
- 上一篇:辦公室經驗交流會發言稿
- 下一篇:副市長在救災辦農建辦會的講話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