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校教師塑造高層教學境界的路徑

時間:2022-01-26 03:55:00

導語:探索高校教師塑造高層教學境界的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探索高校教師塑造高層教學境界的路徑

【摘要】高校教師在教學方法、教學態度、教學技能方面有著較大的差異,因而形成了不同的類型,有著不同的教學境界。不同教學境界的形成與教師的成熟度以及與學生的關系有著重要聯系。在所有的教師類型中,無為型教師是每一位高校教師致力奮斗的目標。

【關鍵詞】高校教師境界

高校教師與中小學教師,特別是義務教育的教師有很大的差別,其中一點就是教師與學生雙方的直接接觸較少,教師以授課為主,聽不聽的主動權在很大程度上則主要由學生自己來把握。在這樣的條件下,教師課堂上的授課效果,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多少,都在影響著教學的質量和教師的形象。

一、高校教師的不同教學境界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①”借用老子的話,依照今天的思維模式,我們將高校教師進行分類,教師類型共分為四類,即最好的教師,學生不知道他們做了什么貢獻,究竟教了自己什么,但是知識卻真的掌握了;第二等的教師,學生都喜歡他,稱贊并親近他;第三等的教師,學生都害怕他;最差勁的教師,學生甚至都侮辱他。按照上述分類,可以把教師類型總結為無為型、口碑型、監工型和敵對型。

建立一個坐標系,橫軸為教師的成熟度,縱軸為學生對教師的關注度,成熟度和關注度都有高低之分,形成一個2×2矩陣,對應教師的四種類型,我們把這個模型稱之為教師境界模型。可以說,教師的境界是從失敗型到無為型的一個從不成熟到成熟的發展歷程。

1.1無為型

對學生來說,最好的、最高層次的教師是無為型的教師。所謂無為,并不是碌碌無為的意思,而是說這樣的教師做了很多事,卻好像什么事情也沒有做一樣,學生在不知不覺之間從這些教師身上學到了很多知識,教師對學生有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做了相當大的貢獻,但是由于平時學生看不到教師究竟做了何種工作,也體會不到教師的貢獻,只是自己來上課了,學了一些老師課堂上講授的內容,并沒有覺得自己學會了什么。但是真正運用的時候發現自己的確學到了很多東西。學生們認為自己知識的獲得是由于主觀努力的結果,這是想當然的事情,和教師有什么關系呢?

歷代的教育家提出的“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循循善誘”、“誨人不倦”、“躬行實踐”等,既是師德的規范,又是無為型教師特征的體現。“無為而無不為”②,正是無為教師正是的真實寫照,也是學生對教師的最高褒獎。一個真正的教師,不僅僅是教學授課,而是用人格魅力來影響他們,讓所有學生都回歸到他自己本性上去了,都發自真心,讓他們感到很快樂,讓他們自由發揮聰明才智,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無為在形,而真正大為在心。

1.2口碑型

第二等的教師是口碑型教師,我們日常中常說的“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就是這種類型教師的真實寫照。口碑型的教師在學生當中有著很高的口碑,學生都喜歡親近這些老師,不論上課還是下課都喜歡和老師交流,平時可能在各種場合都稱贊這類教師。學生們喜歡他們的人格魅力,喜歡上這些老師的課,也能學到不少的知識,而且課堂氣氛輕松活躍,師生之間互動性很強。

雖然受到了很多學生的愛戴和贊譽,但老子說這不是第一等的教師,是第二等。學生親近你、贊美你,是因為他們熟悉該教師的存在,喜歡聽你講的東西,那就說明這個教師在境界上還沒有達到無為而治,還是有為而治。

1.3監工型

第三等的教師是監工型教師,這類教師喜歡用嚴格的規章制度來約束學生。例如有的教師每次上課點名,雖然是為了學生好,但學生不買賬。這種次次點名的做法并不被學生所喜歡,因為他們感覺自己總是被監視著,是被逼著來上課的,但是如果不來的話,成績又不會高,所以學生很怕這些老師,有時候硬著頭皮來上課,這是一種典型的“畏之”。學生對教師存在一種畏懼的心態,而這種畏懼的來源不是權威,而是因為你有權力,所以這類型的教師是不為學生所喜歡的。畏懼大多是由于集權的管理方式和苛刻的規章制度造成的。監工型的教師,從思想根源來看,是認為“學生都不愛學習”為出發點的。

老師是向導,是顧問,而不是監工。而學生從骨子里是絕對不喜歡一個監工的,他最多表面上暫時屈從他,內心絕不會聽他的話。

1.4敵對型

最后一個類型的教師是敵對型教師,和學生之間關系緊張,甚至是處于敵對狀態。敵對的原因主要是學生遭受挫折引起強烈不滿時表現出來的一種反抗態度,教師與學生之間出現這種敵對的關系,輕則學生對老師的授課、行為等置若罔聞,重則產生報破壞的行為,影響較大。

這類教師不一定是教學質量不好,其主要原因由于和學生的人際關系狀況惡劣所造成的。雖然你有權力,有能力,但是學生卻可能在私下里一定都不尊重教師,甚至可能當面指責你。這樣的教師肯定是最悲哀的,最不成功的。師生雙方視對方為敵人,自然不可能有真誠的合作,關系緊張。

二、高校教師塑造高層教學境界的途徑

如何達到無為境界,孫武在《孫子兵法》中給出了答案。孫子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③在此,我們借用孫武的話,拋開軍事思想,從教學管理的角度來闡述高校教師塑造高層教學境界的途徑。

2.1道

道者,令民與上同意,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危也。③教師和學生有著同樣的目標,就是教師教好、學生學好,將來學生能夠找到滿意的工作。在這個共同目標的指引下,教師可以凝聚高校的向心力、團隊精神和價值觀,使學生對目標高度認可,將學生緊密的團結在教師周圍。教師與學生以共同的精神和價值觀、統一的行動方向,順利達成目標。

2.2天

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③天時,是教師發展、壯大的時機。教師從年輕生澀到經驗豐富,要經歷起步期、發展期,最終到成熟期,作為教師需要能夠準確地分析自己所處的發展階段,什么階段做什么事情。既不冒進,也不猶豫不決。能不能準確把握外部機會發展壯大自己,是向無為型教師發展的重要衡量因素。

2.3地

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③所謂地,指教師發展的外部環境,外部環境不斷變化,呈現出一種動態性的特征。教師更應該具有敏銳的環境洞察力,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能夠準確地預測環境,發現和識別機會,才能比別人領先一步,抓住發展的契機。

2.4將

將者,智、信、仁、勇、嚴也。③教師應該從五個方面培養自己的權威和人格魅力,即足智多謀、言而有信、宅心仁厚,勇敢果斷,制度嚴明。作為教師應該具有綜合的管理知識,有一諾千金的氣魄,有關心學生的行為,有雷厲風行的作風,有獎罰有據、獎懲有度的嚴明紀律。一個教師的教師如果能夠真正做到了這幾點,無疑是位優秀的教師。

2.5法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師面對學生,應該有自己一套獨特的教學和管理方法。在日常的教學管理中,不僅需要講究管理的方法,還要講究管理的藝術。

教師們總是在以自己的思維和行為方式扮演著自己在教學中角色,受個人偏好、慣性、能力、素質等多方面的影響,教師們也總有一套適合自己的獨特的管理理論和管理方式,我們不能厚此薄彼,妄加評論。但是,我們可以通過理論的闡述從某些角度向他們提出更加合理化的建議。無為型教師作為教師的最高境界,達到這種境界無疑有相當大的困難和挑戰性,但人總是要向前發展和進步的,通過多方面的措施培養自己把握方向的能力,掌握科學的管理方法和管理藝術,逐步提升自己的管理境界——無為而教。

參考文獻:

[1]韓宏偉,何宏,譯著.道德經[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2]李明陽,譯著.孫子兵法[M].安徽:黃山書社,2008.

[3]張其成,《大道之門》,廣西: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4]易鋼、周振林,《現代領導學》,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

[5]項目管理資源網站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