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高等教育發展現狀及發展決策
時間:2022-12-23 10:35:00
導語:現階段高等教育發展現狀及發展決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等教育大眾化是我國教育發展史上的一次偉大的歷史性跨越。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經過短短數年的艱苦努力,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000多美元的條件下,實現了從精英教育到大眾化,走完了其他國家需要三、五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道路。
二、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教育內容的更新與變革——現代化、科學化、綜合化
21世紀中國高等教育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現代化,表現為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要具備時代的特色,反映一定時代科學文化的進步。21世紀中國高等教育內容將由趨向分化、學科獨立走向多學科內容的有機綜合,向現代化、科學化、綜合化方向發展。
2教育空間的拓展與開放——國際化
在空間維度上,21世紀的中國高等教育需要與國際接軌,具有全球性、國際性。高等教育國際化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教育目標的國際化,實際上就是培養面向世界的通用人才;之二是教育內容的國際化,主要是指專業設置和課程內容的國際化;之三是教育合作的國際化,主要包括師生互換、學者互訪、國際聯合辦學、合作研究和學術會議等。
3教育功能的拓寬與重塑——大眾化、社會化
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正是教育大展宏圖的最好時機,高等教育應努力去適應、去推動。在知識經濟時代,學習知識將成為頭等重要的任務,教育將成為知識經濟的中心。這就要求高等教育必須進一步拓寬功能,拆除“圍墻”,向社會開放,由學校教育過渡到開放教育,為社會上更多的人服務,促進社會教育化、教育社會化。
三、高等學校必須準確定位、確立有特色的發展策略
1認清21世紀中國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所面臨的宏觀背景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對世紀之交的國際國內形勢以及21世紀我們將會面臨的新挑戰,做了透徹的分析。《建議》指出:“綜觀世紀之交的國際國內形勢,我們有不可多得的歷史機遇,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是在國際局勢發生深刻變化的條件下進行的。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但天下并不太平。世界加快向多極化發展,新的格局日漸明顯,國際和平環境可望繼續保持;世界科技革命日新月異,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國際經濟合作和交往將更加密切;世界經濟將在起伏中進一步增長,亞太地區經濟發展更加活躍。同時,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經濟競爭和綜合國力較量中,我們面臨著發達國家在經濟與科技上占有優勢的壓力,面臨國際關系中霸權主義與強權政治的壓力。能否加快現代化進程,在國際合作與競爭中取得主動,將決定我國在下個階段的地位和前途”。《建議》尖銳指出的“兩大壓力”,就是我國21世紀將會進一步面臨的、來自外部的嚴峻挑戰。
1.1來自國際經濟、政治、文化的三大挑戰
a)21世紀中國面臨的經濟挑戰
21世紀的國力強弱將主要取決于經濟、科技和教育。所以,確立21世紀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戰略,首先必須正視新世紀我國將要面臨的世界經濟挑戰。其次是“國際化”的挑戰。因為21世紀的世界經濟模式還將是一個“國際化經濟模式”。因此,我們的民族工業,乃至整個國家經濟都將受到嚴峻的挑戰。
b)21世紀中國面臨的政治挑戰
總書記最近指出:一定要講政治,必須學會從政治上看問題。這是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最基本、最重要的出發點。因此,在研究21世紀中國高等教育時,必須充分注意21世紀我們所面臨的政治挑戰。
c)21世紀中國面臨的文化挑戰
無論是經濟挑戰還是文化挑戰,都是與政治挑戰分不開的。經濟與文化,作為國際政治的兩大手段,往往呈交替使用狀態。這一點,可以從當今世界競爭(或較量)的格局中清晰可見。
21世紀,中國能不能有效地迎接上述來自國際的經濟、政治、文化的三大挑戰關鍵在于人和教育。所以,“三大挑戰”,歸根結底還是對21世紀中國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的挑戰。
1.2來自國內經濟體制、經濟增長方式“兩個根本轉變”和政治體制、科技體制深化改革的挑戰
21世紀,我國現代化建設將乘勝向第三步戰略目標邁進:這就對中國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新時期的中國高等教育,必須是培養新型人才的搖籃;必須是“第一生產力”的孵化器和擴大器;必須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輻射源。
2依據國際、國內未來的挑戰,確立新時期中國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戰略
依據上述要求,我們確立21世紀中國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戰略主要有以下幾點思考:
2.121世紀的中國高等教育,必須更加堅定地堅持馬列主義、思想和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地位。
2.221世紀中國高等教育必須確立“系統優化”的發展戰略
21世紀的信息革命將推動高等教育更加融入社會發展之中。同時,21世紀我國深入實施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又要求高等學校更好的拓展自身功能,更好地為社會服務。這就勢必要涉及到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教材體系、教師隊伍、實驗條件、資料信息等方面的全面改造與更新。其中、許多東西“重在創建”,并無現成的章法可循。走“產學研一體化”的新型人才培養之路,正是實現以上“重在創建”的有效途徑,也順應了21世紀經濟、科技、教育進一步密切結合的必然趨勢。
- 上一篇:行政辦公處工作報告
- 下一篇:英語老師職稱評定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