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影視鑒賞課教改思索

時間:2022-06-07 11:08:00

導語:高校影視鑒賞課教改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影視鑒賞課教改思索

在全球化、信息化時代的今天,影視的功能與魅力已經滲透到大眾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形象、直觀、生動逼真的試聽語言引領當今時代,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結合得越來越緊密,影視鑒賞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的一種形式,進而影響人們的生活方式、審美方式以及思維方式,在這一客觀形勢下,尤其對于以就業為導向的高等院校,培養學生影視鑒賞能力、增強其審美情致、提高健康的審美觀念與審美能力更是顯得尤為重要而且刻不容緩。而高校影視鑒賞課教學模式比較傳統,教學方法比較單一,理論與實踐脫節,理論課枯燥乏味,觀摩課興致高漲,如何解決好諸如此類的問題,對提高高職體系下影視鑒賞課教學效果有著深遠且重要的意義。

一、高校影視鑒賞課的現狀

高等院校的影視藝術教育主要是通過影視鑒賞課程進行的,我國影視教育進入大學課堂是20世紀80年代,由于當時開展影視教育的高校數量較少,而且僅僅面向部分系科和專業的學生,所以導致影視教育沒有形成一定的規模,直至1985年4月教育部下發《關于高等院校開設電影課程的情況和意見》,這才使電影普遍地、大批量地進入我國高等學府,正式地列入高等教育計劃,這也對我國影視教育課程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當前經過廣大從事電影研究和教育的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再加上影視教育學科的優勢,高等影視教育在全國范圍內已初具規模,很多高等院校已開設了影視鑒賞、影視藝術概論等影視教育課程,我國高等影視教育雖然在蓬勃健康地發展,但還是存在著教學內容缺乏統一性、教學方法單一性、教學創新點不足,教學觀念陳舊等諸多問題,有待改革和創新。

二、影視鑒賞課程定位及意義

影視鑒賞課是普通高等院校素質教育的一門重要課程,是視覺與聽覺相結的過程。通過欣賞影片使學生掌握影視的基礎知識,還對影視傳達的歷史、人文、生態、風俗等都有進一步了解,通過影視鑒賞旨在培養學生掌握鑒賞的方法,掌握影視評論的基本寫作要領及寫作技巧,并通過對中外優秀影視作品的鑒賞,拓展大學生的藝術視野、培養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學生的感知力、想象力與創造力,更重要的是塑造大學生高尚的人格,豐富的感情,完善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國家培養全方位的優秀人才。

三、影視鑒賞課教學模式的改革

任何教育都應該秉承因材施教的原則,高校開設影視鑒賞課目的不是培養藝術家而是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啟發藝術創造力,不能以傳統的教學模式和單一的訓練方式,不能再以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根據影視鑒賞教育的發展規律、高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要求、影視鑒賞課程的性質以及特點,要改變落后的傳統教學模式,應采取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傳授方式,強調生動活潑的審美體驗,重視啟發式、合作式、互動式的教學,應該“習、感、讀、研、作”五環高效有序地協作,從而使學生產生輕松愉快、積極的情緒和情感體驗,摒棄被動的聽課方式,例如在講解之前放映一至兩個影片,然后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進而引出所講解的內容,這樣會使學生積極表達自己對影視作品的感受,在互動中激發靈感。使學生對藝術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刻,其感染力和沖擊力會更大,能讓學生身心放松,使其潛質得以充分發揮,從而使其受到鼓舞,實現該課程指定的教學目標。

1.創新與改革。影視鑒賞課程內容較為復雜,涉及面較為廣泛,與時俱進、勇于創新對于了解認識影視,提高影視藝術的欣賞水品有著重要的意義,影視鑒賞這門課程以分析經典電影作品為主,但也要掌握大學生這個青年群體求新的心理狀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分析經典電影、解讀經典段落的同時還要引導學生了解最新影視動態,教師把最新的影視動態介紹給學生,這對解讀當下電影所體現的文化審美趣味,指導分析當下電影的現象更有現實意義。比如近幾年刮起的電影仿戲之風,前有香港演員周星馳主演的《大話西游》,到現如今的《西游記》新版,以及張藝謀根據曹禺《雷雨》拍攝的影片《滿城盡帶黃金甲》都引起了不小的轟動,諸如此類的影視信息的介入無疑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興趣,更能引發學生的探討以及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在教和學的互動中多層面,多視角的對某題展開討論,也能讓學生在探討中啟發心智,領會電影藝術的獨特魅力。

2.教學設備與內容的改革。影視鑒賞課是視聽結合的課程,教師可以針對影視藝術特點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提高教學效果,比如講授影片可以把《出水芙蓉》《雨中曲》《音樂之聲》等影片串聯起來進行講解,談及電影蒙太奇剪輯時可以對格里菲斯的《一個國家的誕生》的最后一分鐘營救聯系起來加以闡述,這樣更有助于學生的理解和分析,另外,必須在課堂教學中結合電影畫面講解電影理論知識,邊看邊分析。現代化的教學設施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各高校的投影儀等多媒體器材等設施還基本健全,這為影視教學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基礎,但是隨著社會科技的不斷發展進步,人們對影視教學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網絡技術資源的利用已成為新趨勢,建立共享的多媒體影音室也應在不久的將來走進校園,為學生提供便利。

3.加大師資力量的改革。針對高等院校承擔影視鑒賞教學任務的大多數是從事語文教育以及漢語言文學教育的教師這一情況,可采取以下方法解決。一是每年有計劃地安排現有的教師去進修專業理論知識來彌補自身的不足。二是創造條件加強各院校教授影視鑒賞教育課程的教師的聯系,可以采取定期召開座談會的方式進行學習溝通。三是可以考慮引進影視專業的社會人士以及電影創作人或導演進行輔助授課,另外學校還可以支持教師參加國內外相關學術會議來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水平。

4.課程評價考核體系的改革。高校的影視鑒賞考核體系比較單一,第一是學生的平時成績考核,包括上課出勤、平時作業、課上發言等方面,應把欣賞完影片后寫鑒賞類的文章或影評作為學生平時成績的主要依據,這樣才會使影視鑒賞課達到提高學生影視鑒賞能力和審美水平的目的。第二就是期末考試卷面的考核。為了提高影視鑒賞課的教學效率,應該全面的對學生進行了解,從學生的欣賞水平對影視知識的運用,對影視鑒賞的延伸和對電影歷史背景、影響的理解,例如影片《阿甘正傳之水門事件》所要表達的美國歷史政治丑聞等等,創作實踐的綜合角度全面的考核學生掌握影視鑒賞知識和能力的水平,讓學生養成欣賞完影片后自覺對影視作品進行分析的能力與習慣。

作為一門年輕的學科,影視鑒賞探索路才剛剛起步,值得思考的問題還頗多,影視鑒賞課程教學要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除了要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外,還要尋求相關學科的支持,更需要教師對該門課的教學觀念、教學過程的思考探索,尋求一條緊密結合學生實際,貫徹人文教育理念,啟發心智,陶冶情操,完善品格,使其成為審美心理逐步趨于健全的教學路子,總之,我們一定要抓住我國重視素質教育的新契機,無止境地探索,制定相應的影視教育體系,才能使影視鑒賞課為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的藝術修養并塑造真善美的情操發揮作用,并得到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