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高校生思政教育
時間:2022-07-01 08:24:18
導語:談論高校生思政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目前已進入新的發展時期,國內國際形勢風云變幻,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不斷涌現,知識創新和知識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如果不加強學習,就會落后于時代,無法在這個時代立足,加強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勢在必行。如何將學習型黨組織建設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本文擬從三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抓住兩個主陣地
第一個主陣地是傳統意義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堂,包括主流部分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課堂和邊緣學科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以及創業教育課堂教學陣地。第二個主陣地是網絡信息時代出現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這是新時期新形勢下產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載體。無論是傳統主陣地還是網絡時代新載體,要抓住主陣地,掌握主動權,都對從事思想政治教育課的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
1.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要真信真講。如果傳播信仰的人對自己所要傳播的信仰都半信半疑,或者言不由衷,如何將信仰傳播出去呢?思想政治理論課做不到真信真講,教師傳遞給學生的信息就有可能出現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所要達到的目的適得其反的效果。
2.思想政治課教師不同于其他專業課老師,要求博學多思,這是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學的魅力來源。如何免于簡單說教帶來的枯燥又不落于插科打諢似俗套,同時還要將道理說通講透,思想政治課教師既要有扎實的思想政治理論功底,還要及時“掃現代盲”,與時俱進跟上“新知識”、“新科技”、“新事件”發展步伐,做到信手拈來,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才能使學生產生共鳴,愿意傾聽,樂于接收,從而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3.講課要注重趣味性和藝術性,這是思想政治教育課的教學魅力體現。其實講課也是一門藝術,課堂教學有沒有吸引力,很大一部分程度決定于授課者的語言藝術把握,在講課過程當中適當穿插一點民間熱議的話題,增加一點生活趣味知識,可以放松聽課心情,理論知識又高度概括傳輸給了,可以讓學生感覺收獲多多,啟發多多,受益多多。但是作為大學課堂,既要有趣味性,又不能流于低級趣味。
4.不斷增長的新知識要與原有知識融會貫通,形成一體。無論是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都是多年積累提煉形成的,所以個人知識也需要不斷積累、整理、提煉,光有積累不會提煉,就成了知識的倉庫,而懂得提煉卻不重視學習積累,就好比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了。所以要成為知識的加工廠,就要注重知識的積累和不斷更新,這樣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才具有連貫性和系統性。
5.教學形式要做到多樣化。從教學模式來講,有灌輸式和引導式,我們既要有傳統的理論灌輸方式又要有現代大學生樂于接受的啟發引導式。從教學形式來講,有講座式,課堂板書講授式,多媒體演示講解式,還有情景模擬角色扮演式等等,不一而足。
二、把握三條主渠道
1.黨支部建設。近幾年高校大學生黨員隊伍發展很快,這是對未來人才和祖國棟梁的一種信仰傳播與引導。開展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在黨支部建設中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條主要渠道,通過大學生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帶動普通學生加強學習,凈化思想,自覺抵制外來思想和雜音的誘惑。通過黨支部學習,進一步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促進大學生全面素質的提升。
2.校園文化建設。校園文化是以無聲的和有聲的,無形的和有形的,實體的和虛擬的共同營造出的一種氛圍,是大學校園無處不在并且最貼近學生也是最容易影響學生的一個主渠道。同時,校園文化建設又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和不斷創新的建設,覆蓋面很廣,既包括全體學生和從校長、書記到教師、管理人員、后勤保衛的全體有編制的、無編制,甚至是臨時的教職員工,又包括校園里的一草一木、一建筑一標志,還有所開展的活動、體育運動、標語口號等等。3.社會實踐活動。包括志愿者活動、德育基地活動和假期實習、社會兼職、頂崗實習等。這是大學生走出校園象牙塔直接面對現實社會的過程,也是畢業之后走向社會的一個過渡和銜接口。大學生在社會實踐過程中,會碰到許多在大學校園里面沒有經歷過的挫折和問題,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覆蓋到了,及時引導、擺脫困惑,那么就可以避免一些惡性事件,幫助學生增強抗挫折力。因此,社會實踐活動中要消除思想政治教育盲區。
三、關注五個方面的意識培養和文化傳播
1.注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灌輸,進行信仰文化的傳播。在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有著鮮明的科學性、民族性、時代性和開放性,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靈魂和根本。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必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融入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全過程。大學是重要的思想文化陣地,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滲透到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和思想品德教學中,體現在學校教育教學和日常管理的各個環節,真正做到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同時,運用各種校園文化載體來表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深刻內涵和精神實質,對于進行共產主義信仰文化傳播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2.注重國家意識的培養,進行“根”文化的傳播。臺灣著名作家龍應臺與她兒子安德烈的母子書信集,其中有一段與友人的一段對話,提到為在香港參加體育比賽的哪個隊加油的問題,這位在臺灣出生長大祖籍湖南先后旅居美國、瑞士、德國,擔任過臺北市首任文化局局長,在歐洲、中國大陸、臺灣三個文化圈都具有很大的影響的著名作家。面對著友人的提問猶豫了:是給瑞士隊、德國隊還是給臺灣隊加油呢?友人痛快地說:去你的全球公民,我只給中國隊加油,因為她是半年前才從中國大陸去的。中共中央印發《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提出要對全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要把培養廣大青年的愛國主義感情,提高他們的愛國主義覺悟,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觀、價值觀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要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在全球化時代、大移民時代,國家意識的培養首當其沖。
3.注重歷史知識的積淀,進行傳統文化的傳播。我國是一個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國家,中華民族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中指出,在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抓好黨的基本路線教育,中國近代史、現代史和基本國情的教育,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根文化”的傳播是建立在厚重的傳統文化基礎上的,無論是先秦散文還是唐詩宋詞元曲,亦或是明清小說,無不折射出我國古代歷史的光輝與璀璨。通過一些經典閱讀課程或相關活動,比如誦讀比賽、自排話劇等,提高大學生的文學素養,可以達到傳播傳統文化的目的。
4.注重職業道德的培養,進行誠信文化的傳播。一個人事業取得成功的基礎是愛崗敬業。荀子說:“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敗也,必在慢之。”也就是說,敬業,是各項事業的基礎;不敬業,則是事業失敗的根源。敬之以至于畏,由敬生畏,才會以職業道德自覺約束自我。人們無論是在社會交往中還是在職業活動中,都應該遵守誠實守信的道德規范。“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這是李白的詩句,言簡意賅,卻說明承諾的分量比大山還重。在市場經濟為主導的今天,人們越來越看到了誠信的價值。一個企業或是一個人,如果只是過多地考慮一時之利,總有一天,將失去立身之本。而恪守應有的職業道德,卻會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和信賴、尊重。
5.注重文明禮儀的傳承,進行行為文化的傳播。中華民族乃禮儀之邦,禮儀既是人類歷史文明的結晶,也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個人而言,禮儀是一個人思想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是一種行為文化的體現。禮儀形成本身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是在風俗和傳統的變化中形成的行為規范。在這種發展變化中,表現為一種繼承和發展。禮儀作為一種人類文明的積累,將人們在交際應酬中的習慣做法固定下來,流傳下去,并逐漸形成自己的特色。對于既往的禮儀遺產,正確的態度不應當是食古不化全盤沿用,而應當在揚棄中繼承和發展,這就需要與時俱進地學習。在學習型黨組織建設中,要確保思想政治教育卓有成效,只有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學習的自覺性,不斷創新理念,科學謀劃,找準工作定位和方向,把握工作重點和著力點。
通過與時俱進的學習與探索,切實掌握大學生成長規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緊緊圍繞培養什么人、怎么培養人這一戰略主題,堅持知識、能力培育和價值觀培育相結合,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傳統方法與現代手段相結合,建立長效機制與即時應對相結合,努力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學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