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高等教育質量演變及啟示

時間:2022-01-03 10:25:32

導語:美國高等教育質量演變及啟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美國高等教育質量演變及啟示

美國高等教育強國,但美國高等教育發展的過程也并非一帆風順,它也是經歷了重重磨難才得以屹立于世界之巔。秉承“教育是社會自由的保證”的教育理念,美國高等教育以其高度自治、種類豐富、質量過硬等特點而聞名于世。美國高等教育的蓬勃發展,使其創新人才源源不斷,加速了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

一、美國高等教育質量演變

(一)20世紀60年代后期以前。二戰以前,美國高等教育質量參差不齊的問題就已經存在。為改善美國高等教育系統質量情況,美國民間先后成立了許多中介機構。中介機構的紛紛建立,預示著美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得到了的初步發展。聯邦政府在二戰后先后頒布多部法案,使國家對高等教育的控制力度大大加強,有力推進了教育民主化進程。20世紀40年代到60年代,美國主要以擴大高等教育規模為目標,因而對教育質量問題的關注度相對不足。(二)20世紀6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后期。1984年,美國高質量高等教育研究小組發表了《投身學習:發揮美國高等教育潛力》的報告。該報告指出了諸多有關美國高等教育質量存在的問題。大體可將這些問題歸結為三類:一是學位獲得率較低的問題,二是課程成績下滑的問題,三是教育資源短缺的問題。美國高等教育質量下滑的問題,一方面是由于美國高等教育迅速擴張所導致的。另一方面,動蕩的社會環境也嚴重影響了高等教育質量。雖然這一時期美國高等教育總體質量出現一定下滑,但是美國著名研究型大學的發展對保障美國高等教育質量所起到的作用仍不容小覷。據統計,美國碩士、博士學位獲得人數從1960年的270439人增長到了1980年的400653人。美國高學歷人才相較于大眾化初期已經有了顯著增長。(三)20世紀80年代后期以來。隨著美國社會對教育質量改革呼聲的日益高漲,聯邦政府也開始呼吁對高等教育認證體系的完善。中介機構因此開始積極采取措施,對認證制度加以調整以適應高等教育發展的需要。20世紀80年代末,美國教育領域借鑒企業管理的經驗,嘗試在高等教育領域引入了“質量管理”的理念。質量管理理論(TQM)被越來越多大學所采納,到1993年,絕大多數高校都開始提倡實施質量管理。但是由于一些高校在實踐中遇到了諸如資金不足等的困難,人們開始注意到,大學照搬企業管理的理念是不可取的,而應該更加理性的分析、全面的思考問題,“因地制宜”的采取革新措施。

二、美國高等教育質量管理對中國的啟示

(一)適時調整高等教育的價值取向。在關于高等教育價值取向的抉擇過程中,平等與優異歷來為社會公眾所追求。從美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歷史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其價值取向的變革,從平等到優異再到兩者兼顧,美國價值取向逐漸穩定下來。在高等教育領域中,平等的價值取向是實現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堅實基礎;優異則是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體現,是社會進步的必然要求。高等教育的平等與優異不是絕對的,更不是孤立的,應該看到二者的相對性和聯系性。因此,我們在對平等與優異的價值取向進行抉擇時,應盡量避免以犧牲任何一方為代價而單純注重另一方的發展,而應該促進平等與優異的有機統一,使二者協調發展、兼顧并存。(二)不斷完善高等教育結構體系。美國高等教育結構體系也經歷了一個逐漸完善的過程。美國的高等教育結構體系從單一化到多樣化,較好地解決了質量與數量兩難選擇的問題。在中國在大眾化發展過程中,也應該注意到結構調整的重要性,結合本國實際,適當調整高等教育結構,進而實現教育公平與教育質量的雙贏。(三)優化高等教育質量管理模式。美國高等教育質量管理體系相對比較完善,認證工作也會經常進行,為美國高等教育質量的保障提高了良好的監控機制。美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包括資格標準、信息標準以及條件標準三個大部分,涉及范圍廣泛、內容十分豐富,對我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制度的進一步完善有著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美國高等教育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已經具備了較為完善的結構體系,教育水平一直在世界處于領先地位,其教育制度為世界各國所爭相效仿。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雄厚人力資本成為一個國家持續發展的主要動力。隨著高等教育日益國際化,我們應該做在學習美國經驗的同時,充分考慮本國高等教育的實際情況,適時調整高等教育發展的方針政策,進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作者:趙文慧 單位:河北省唐山市華北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