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
時間:2022-10-17 08:40:19
導語:語文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職學生正處在道德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在這一時期,教師如能加以適當地引導,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語文是一門集工具性、人文性于一身的基礎學科,是情感教育的主陣地,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能收到“以情動人”的良好效果,培養學生的感恩之心。本文探索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的方式。
一、從教材內容入手,引導學生感恩
當前的學生心理都成熟得比較早,也懂得感恩的道理,但是往往沒能落實到行動中,有些學生對于同學給予的幫助不予理睬,或是認為理所當然,沒有感恩之心。面對這種情況,筆者從引起學生的感情共鳴入手,開展感恩教育。教材內容就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例如,在講授老舍的《我的母親》這篇課文時,在講解完課文內容后,筆者把課文的教學內容延伸到現實生活中,讓學生也講述自己的母親在生活中的艱辛與付出。老舍的《我的母親》講述了“我”在童年和少年時代如何在母親的管教和關愛呵護下成長的幾件事,表現了母親大愛無疆的愛子深情和高尚的性情品質。其中有些事情瑣碎而又細膩,展現了母親對孩子的溫暖而又深刻的影響。比如母親在父親去世后,為了養活自己的三個孩子,日夜辛勤勞作,不僅把家里打掃得一塵不染,還給別人洗衣服、縫補衣服貼補家用,在動蕩的社會中,母親堅強地撐起了一個家,保護著自己的孩子。而“我”在長大后拒絕了母親讓“我”結婚的想法,離開母親去留學甚至是在抗戰中輾轉到西南,沒有一刻讓母親省心,母親仍然理解并體諒著自己的兒子,沒有強迫過“我”。天下的母親的心都是一樣的,在學習了課文之后,筆者留出充足的時間,讓學生來講講自己的母親,講述自己的母親對生活、對自己的付出的事跡。在同學的講述和交流中,學生對母親和母愛會有一個更深刻的理解。而老舍提到母親,是這樣說的:“人,縱使活到八九十歲,有母親便可以多少還有點孩子氣。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從此卻失去了根。”結合學生自己講述的關于自己母親的事跡,他們會對這樣有深刻含義的句子有更深刻的理解,對自己的母親也會產生感恩之心,感恩母親對自己無微不至的照顧和無私的付出。課后筆者給學生留了一個實踐作業:如果母親不在身邊,學生就給母親打個電話問候,母親在身邊的,幫母親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學生對這個作業都完成得特別好。老舍的這篇文章中關于親情、友情的句子辭藻唯美、富有感染力,筆者便要求學生熟讀成誦,并注意適時引導學生去鑒賞文章語句,讓學生明白,自己便是父母深切關愛、不可替代的一切,是親情不可或缺的承載;自己便是摯友無法填補的感情空間,是友情不可多言的溫馨。幫助學生明白生命價值的可貴,讓他們親近生命、熱愛生命、感恩生命,學會感恩父母、珍愛他人,這樣的教學方式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排演以“感恩”為主題的舞臺劇
“以情動人”讓學生正確認識了感恩,但是學生對感恩的體驗還不深刻。面對一年一度的學校會演,筆者提議學生排練一個以“感恩”為主題的舞臺劇——《紙飛機》,這個劇本講述了一個成績優異的女學生突然身患白血病,并且因為化療導致頭發掉光,只能戴帽子來“遮丑”。她的心情越來越難過,越來越消極,以為自己將不久于人世,于是她拒絕了父母和奶奶的關心,動不動就朝他們吼叫,摔東西,還不去上課,整天把自己關在房間里。可是她班上的所有同學都沒有放棄她,由于她都不見班上的同學,于是班上的同學想了個辦法,每天把學校老師講課的內容工工整整地抄在一張紙上,疊成一架紙飛機,然后放飛,讓它飛進女學生的房間里。剛開始她會憤怒地撕毀紙飛機,但是紙飛機還是每天都會飛進來,漸漸地,女學生被同學們的真誠與堅持打動了,她為自己的任性向父母和奶奶道歉,利用紙飛機和同學一起學習,身體好轉后她到學校和同學們一起學習。終于女學生戰勝了病魔,收獲了珍貴的親情和友情,她抱著她親愛的同學們,滿滿的感動。在排練中,筆者讓學生在表演的同時去真正體會父母對他們的操勞與苦心,去真正明白“感恩于心,成長于行”這個舞臺劇的主題。舞臺劇表演完后,不管是參演的學生還是在臺下觀看的學生,感恩之情在他們之中醞釀升華,大部分學生都選擇用實際的行動來表達對父母的感激之情。有的為父母或爺爺奶奶捶捶背、洗洗腳,有的幫父母或爺爺奶奶洗衣做飯,有的通過主動給父母打電話問候來表達對父母的辛苦付出的感激之情,付諸行動的學生都會從內心有不少的觸動和體會。
三、在作文教學中開展感恩教育
俗話說“言為心聲”,在語文的教學中,作文教學也是了解學生并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一個重要平臺。在作文課中,筆者也會對學生適當地進行感恩教育。比如筆者向學生布置了一篇作文,主題是“爸爸/媽媽,我想對你說”,希望學生把內心中對父母想說的話或是平時不便在語言上表達出來的話,用作文的形式來表達出來。很多學生都認真去寫作文,或是向父母傾訴心中真實的想法,或是表達對父母的關心的感激之情,或是就某些與父母之間的矛盾訴說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學生用細膩的筆觸在字里行間表達了對父母辛勤勞作的體貼,表達了對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愛的感激之情。在家長會上,筆者把這些作文都交到了學生家長的手中,很多父母在看了孩子的作文、聆聽孩子的心聲之后,都慨嘆平時和孩子溝通交流的時間太少,意識到孩子都能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無私的愛和辛勤的付出,孩子都是懂得感恩的。經過這樣的深入交流,很多父母和孩子的關系更融洽了,孩子也更愿意幫父母做事情來表達對父母的感激之情。
總之,語文教師心中要有一個“大語文”的概念,語文教育不僅僅局限于課堂,而是課堂、學校、家庭、社會這四者一起構建起來的大課堂,這樣的“大課堂”給了教師更大的發揮空間。只要教師在教學中多用心,通過各種方式把感恩教育滲透到中職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在感恩教育中懷揣一顆感恩的心,去主動接近感悟感恩之情,那么就能在語文教學中塑造學生的文學思想和情感素養,提升學生的道德水準,讓學生更好地成長。
作者:廖潔芳 單位:賀州市昭平縣職業教育中心
【參考文獻】
[1]陶志瓊.關于感恩教育幾個問題的探討[J].教育科學,2004(4)
[2]王金龍,金英.融美育才德育,踐行“欣賞型德育活動模式”[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5(23)
[3]孟慶巖.在職中語文教學中有效滲透感恩教育[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4(5)
[4]陳錢林.尊重教育新理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 上一篇:淺談感恩教育與小學語文教學
- 下一篇:如何做好學生安全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