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學生感恩教育思考

時間:2022-07-03 09:03:52

導語:高職學生感恩教育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學生感恩教育思考

1高職學生感恩意識缺失的現狀

隨著科技水平的發展、社會生產力水平的快速提升、社會多元文化的沖突加深等等,人們的物質欲望在得到極大滿足的同時,精神追求卻逐漸消失。在對高職學生的感恩意識的問卷調查過程中,出現部分學生存在對父母的感恩意識淡薄、對他人冷漠、社會責任感缺乏等不良現象。部分學生不懂感恩圖報,只知受惠;不懂關心他人,只知被愛;他們以自我為中心、自私冷漠、只圖索取的道德負能量,使學生道德建設面臨著嚴重挑戰。

2高職學生感恩意識缺失的原因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的古訓。感恩本應該是理所當然的問題,但在一些高職學生身上卻全然沒有,把別人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受人恩惠不懂得知恩圖報,不會為他人著想、也不懂得感激他人、更不會回饋社會等等。學生感恩意識缺失不僅僅是學生自身的原因,還有很多方面。一是家庭只注重孩子的文化課教育,以孩子為中心,使得家庭感恩教育偏失;二是一些學校還是以學生的升學率、就業率為評價標準,忽視了對學生的感恩教育,使得學校感恩教育脫節;三是市場經濟的負面效應使得人們之間的關系都打上了功利化和物質化的烙印,使得人與人之間相互利用、忘恩負義,高職學生至身于這種社會環境中,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缺乏感恩意識,不懂得感恩之情。

3高職院校加強學生感恩教育的對策

所謂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運用一定手段對受教育者實施的以知恩圖報和施恩不圖報為內容的人文教育。高職學生的絕大多數時間是在校園里度過的,學校的感恩教育對學生的感恩意識的養成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說高校是學生感恩教育的主陣地。本部分主要從高職院校的學校、教師、學生三個層面提出加強高職院校學生感恩教育的對策。3.1學校層面3.1.1積極營造校園感恩文化氛圍校園文化可以“潤雨細無聲”般向學生滲透,引導和規范他們的思想和行為。一是可以通過收集事跡,樹立典型,利用校園廣播、校報、畫廊、宣傳欄、校園網、貼吧、網絡、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各種媒介來傳播正能量,形成濃厚的校園感恩文化底蘊。二是加強校園感恩硬件環境的建設,如利用校園中的人物雕塑、建設布局、花草樹木、校友捐贈等來傳遞感恩情懷。三是通過開辦感恩論壇,舉辦感恩講座,確立學校固定的“感恩日”,運用圖片展、書畫展、電影展、電視展、主題班會、感恩文藝晚會、傳統節假日等形式,營造良好的校園感恩文化氛圍。3.1.2加強推進校園感恩課程建設將感恩教育的相關內容融入到思想政治課、心理健康教育和專業課教學中,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同時學校還可開發與專業相關的特色感恩教育校本教材,挖掘學校身邊的人和事,收集最為真實、最為直觀、最貼近學生生活和未來工作的案例,增加感恩教育校本資源,利用真實的感恩素材來感染學生、感動學生。3.1.3健全完善校園感恩評價體系把學生的感恩品質納入綜合素質考評體系中,充分發揮綜合素質評價的導向功能。主要依托學生的感恩教育實踐活動進行評價,同時還要關注學生的投入程度及踐行程度。我們可以根據高職院校及學生自身的情況,先制訂一套行之有效、適合學校自身特色的感恩教育實踐評價標準。一是學校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實踐活動跟蹤,對學生的感恩實踐活動情況進行具體的登記及量化考核,如周登記、月匯總制、學期考核等。二是學生可采用自主評價和互相評價的辦法,找到差距與不足,不斷提高自己的感恩意識。三是建立企業社會反饋評價制度。最后我們在學校評價的基礎上,結合學生評價和企業社會的反饋評價,進行綜合評價。可以將感恩教育作為學生評優評先、黨員發展等的參考。加大感恩的激勵力度,注重思想引領、精神獎勵等,引導廣大高職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斷踐行感恩行為。3.2教師層面3.2.1教師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高職思政課教師應針對高職生文化素質較低特點,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和“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兩課中加強感恩教育。按照“配方新穎、工藝精湛、包裝時尚、終身受用”的要求,通過案例教學、影像資料、情景模擬、故事講述、多媒體等教學手段,使得感恩教育既時尚又接地氣。沿用好方法、改進老辦法、探索新手法來提高大學生的感恩意識。同時,還需將感恩教育融入到其他公共課、專業課和實踐課教學中,培養大學生要熱愛專業,還要有感恩意識。教師只有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感人心靈”,才能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教育。3.2.2輔導員積極推進學生活動的實踐作用輔導員、班主任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等學校從事德育工作,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輔導員在大學生感恩意識教育中起著關鍵作用。輔導員可以以各種二課活動為載體,開展形式多樣的感恩活動,調動學生黨員、學生干部積極參與到各種感恩活動中去,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恩、實踐感恩,并將感恩傳遞給身邊其他學生,帶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其中。輔導員積極參與各種各樣的感恩活動,聆聽學生的心聲,從身邊小事引申出大道理,通過潛移默化的行為,教育學生善待他人,懂得感恩。3.3學生層面3.3.1認知層面———要識恩、知恩生命是唯一的,也是寶貴的。每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都有自己的學業、事業、家庭、朋友、同事、親人和未來,所以生活不僅僅是屬于自己一個人的,不光要對自己負責、對朋友負責、對親人負責,更要對家庭、對社會負責。學生在課堂、二課活動、主題班會課、社會實踐活動、各種大賽等來感受這種責任,捕捉日常生活中的感恩。正確認識人的生命,要有珍惜、尊重、熱愛、感恩生命的態度,才能增強自己的責任心和擔當,才能感恩身邊的人和事,感恩社會。3.3.2情感層面———要培養感恩意識學生只有識恩、知恩,才能培養和激發自己的感恩意識。學生可以通過感恩演講、寫感恩家書等活動,培養自己的感恩意識,延伸出感恩情感。通過參加一系列的感恩活動,寫下自己的感受,引發自己的感恩情節。當學生不斷被自己的感恩感想和體會所滋養,感恩的心靈就會不知不覺地提升。學生內心的感恩意識提升,就可以將感恩意識化為行動。3.3.3實踐層面———要感恩于行學生將感恩意識化為行動。一是可以利用學校的“學雷鋒”活動月、“五四”青年節、“大學生暑期三下鄉”、重陽節敬老、參觀烈士陵園、走訪孤兒院、養老院、開展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務實踐活動、科技服務回報社會等活動去播散愛心、回報社會;同時也可在父親節、母親節、教師節、感恩節,為父母、老師、朋友、身邊的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感恩他人。二是可以通過志愿者活動、獻血活動、幫助困難人群、愛心活動、為災區捐款捐物等公益活動,學會幫助他人,關懷他人。三是可以利用社會實習,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通過專業技能回報社會,通過與社會的親密接觸,感念學校、社會給予自己的培養。感恩教育需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且要不斷地去踐行。

4結語

作為今后社會發展主力軍的高職學生,要有承擔責任、奉獻社會的意識。正值心智成長的高職院校學生更需涵養感恩情懷,只有懂得感恩,才會常懷喜樂、知足常樂、會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只有懂得感恩,才會孝敬父母,關心他人,回饋社會,報效祖國。

參考文獻:

[1]王嘯.試論大學生感恩教育缺失的現狀與對策[J].學理論,2013(27).

[2]馮睿,潘莉莉.社會學視域下的高校輔導員工作科學化[J].河北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3(6).

[3]張天寶,范效東.當代高職大學生感恩意識教育缺失現狀、原因及對策[J].衛生職業教育,2013(27).

[4]何定雯.高等職業院校感恩教育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2.

[5]劉錦霞.高職學生感恩品質形成機理與感恩教育的路徑選擇[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23).

作者:趙麗娜 單位: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