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鋼琴教學節奏能力的培養
時間:2022-10-09 08:32:19
導語:兒童鋼琴教學節奏能力的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節奏,作為構成音樂的第一要素,在音樂作品中發揮著關鍵作用。節奏直接反映了樂曲的音樂情緒。在音樂演奏過程中,不同的情緒需要不同的節奏進行藝術表現。演奏者對音樂作品的節奏掌控力在鋼琴表演藝術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筆者在本文中重點論述了如何使兒童節奏能力在鋼琴教學中得到有效提升。
作為音樂的靈魂和骨架,賦予音樂鮮活的生命和表現力,但是,在兒童鋼琴教學的啟蒙階段,多數鋼琴教師將教學重點放在了兒童手型和旋律上,節奏并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兒童鋼琴教育的啟蒙階段是對節奏最為敏感的時期,此時對兒童鋼琴節奏給與系統、科學的訓練,將有益于他們節奏感的建立和音樂素質的全面發展。
一、當前兒童鋼琴教學中兒童節奏問題
(一)節奏掌控力弱。大多兒童鋼琴學習者的智力和身體協調能力尚未發育完善,對鋼琴演奏節奏感把握能力不強,很難做到在鋼琴演奏時保持作品演奏節奏的穩定性,例如自己察覺不到鋼琴作品演奏越來越快。有些兒童學習者甚至在演奏過程中做不到雙手協調,例如在演奏節拍強弱轉換時表現生硬,需要合手演奏時顯得非常慌亂。甚至有部分學習者不能做到聽覺節奏感和演奏節奏相一致,缺乏對教師的節奏示范精準模仿的能力,彈奏不出與節拍器相契合的節奏。(二)對節奏符號不理解。由于年齡較小的學齡前兒童對文字符號幾乎沒有接觸,尚沒有形成理性認知,感覺這些文字符號異常復雜、難以理解。孩子們翻開嶄新的《拜爾鋼琴基本教程》《孩子們的哈農》等鋼琴教材時,發現教材中有很多難以理解和記憶的規則線條與符號的各種各樣的組合。由于對這些組合不能記憶和理解,不能獨自對作品節奏進行掌控,作品彈奏只有借助課上鋼琴教師對作品節奏的提示或者通過模仿鋼琴教師節奏才能順利完成。由于缺少對樂譜符號的認識和理解,不能對未曾接觸過的樂譜進行閱讀和獨自演奏。(三)節奏專門訓練未得到應有重視。無論在兒童鋼琴教學實踐中還是在兒童鋼琴各種教材中,節奏能力培養均未得到應有重視。兒童鋼琴開始啟蒙,學生和家長對鋼琴系統學習缺乏整體認知,片面地認為彈會曲子就是學會了鋼琴。另外,鋼琴教育市場化,鋼琴教師和家長急功近利,只注重孩子可以大致演奏作品的“表面成績”,這種拔苗助長的培養機制,使大家只注重明顯的音樂旋律,忽視了對學生手型準確性、音色、音樂表情、速度和節奏掌控能力的基礎訓練。另外,兒童節奏能力訓練教材匱乏也是造成兒童節奏能力鍛煉得不到有效重視的原因。在《拜爾鋼琴基本教程》《孩子們的哈農》等鋼琴教材中,有關節奏訓練的章節很少,僅僅穿插于個別少數章節,對音符介紹也很少,這些均不利于兒童節奏能力的培養。
二、兒童鋼琴教學中節奏能力培養的路徑
(一)加強樂譜節奏讀法學習,提升兒童節奏認知能力。鋼琴作曲家們將自己的音樂感受記錄在樂譜上進行傳遞。為了準確地表述出作品的內涵,要求演奏學習兒童必須能夠準確掌握樂譜中的音符和節奏關系,這就要求兒童鋼琴教師在學生對鋼琴節奏有一定認識的基礎上,加強學生樂譜節奏朗讀能力培養,這對兒童鋼琴學習者后續學有裨益。幼兒鋼琴啟蒙初期,一定要重視新樂譜的學前劃拍讀節奏這一教學環節,要做到以下兩點:(1)兒童鋼琴練習過程中,保持合適讀節奏速度,做到不緊不慢;(2)兒童鋼琴彈奏時,演奏聲音和語調嚴格依從作品節拍,注重節奏強弱對比的真實感受。除此之外,在鋼琴節奏訓練中要利用好節拍器這一輔助工具。通過鋼琴節奏訓練,使學習者對節奏形成感性認識,為今后的鋼琴演奏學習打下良好基礎。(二)接觸自然聲音,感受節奏韻律。音樂節奏源于自然,大自然中各種聲音節奏非常適合兒童體驗和感受,例如自然界的小河流水、潮水漲落、泉水叮咚,自身的規律心跳、均勻呼吸,生活中時鐘的滴滴答答、百鳥齊鳴、林中蟬鳴等。在兒童鋼琴學習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好自然界中的聲音資源,讓孩子們用自然、活潑的方式發現、觀察、感受和模仿自然界中的各種聲音節奏,引導孩子們發現和感受節奏的變化,感受節奏帶來的快樂,使這些節奏在孩子內心中生根發芽,使孩子們對節奏形成深刻的認識。(三)語言與節奏的有機契合。人類語言本身就是節奏寶藏,節奏資源異常豐富,有些節奏生動,有些節奏微妙,都是音樂節奏的重要源泉。基于此,奧爾夫提出了“語言朗讀”概念,通過對人類聲音和語言的在鋼琴教學中的充分利用,為兒童架設音樂學習新天地。鋼琴學習兒童正處于語言能力快速發展的階段,如果將語言作為鋼琴節奏學習的契合點,會讓學生對鋼琴節奏學習沒有陌生和疏遠的感覺。由于語言不像其它能力提高需要訓練和技巧,合理利用語言,兒童鋼琴學習者的心理負擔將會減輕很多。德國著名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卡爾•奧爾夫提出,合理利用語言中的節奏資源,將這些節奏提取出來作為“節奏基石”,終將筑成光明的音樂前景。1.合理利用“節奏基石”對處于鋼琴啟蒙階段的兒童而言,由于年齡太小,以前對附點節奏沒有認識和接觸,如何對附節點節奏進行把握是遇到的第一個攔路虎,頭腦中缺少小數點和分數沒有任何概念,對音樂節奏的一拍、半拍、一拍半之間的關系感覺異常困惑。他們常常在作品彈奏遇到附點音符時,就會出現對附點音符節拍把握不準確的現象。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們可以合理利用語言“節奏基石”。人類語言中蘊含有很多短小,但富有音樂韻味的字、短語,我們可以將這些字和短語拼成最小單元用于幼兒鋼琴節奏學習。在年幼兒童鋼琴教學實踐中,為了使節奏訓練更加具有趣味性,可以組織他們使用兩拍子的節奏有節奏地講出喜歡或熟悉的動物、食品、玩具等名稱,在鍛煉他們節奏感的同時,增加孩子們的學習興趣。2.用兒歌、童謠作節奏短語進行訓練在兒童鋼琴節奏訓練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合理利用學生熟悉的字、短語、詩歌,將他們組合成兒歌,通過四拍子節奏訓練的形式將這些兒歌引入鋼琴節訓練課堂中,在增加教學趣味性的同時,有效提高學生的反應能力和音樂創編能力。所以,用兒歌、童謠作節奏短語進行訓練的教學方法將有效提升鋼琴教學的效率,并且使教學過程成為鋼琴教師的靈感源泉,推動教學內容和方法更新。3.通過語氣表達弱拍和強拍在語言諸多組成要素中,除了構成語言骨架的語音和語氣,音調、節奏等使語言獲得豐富,這些語言構成要素均可與音樂藝術的組成元素觸類旁通。如果在兒童日常鋼琴教學實踐中合理運用語言中語氣的特征進行教學,通過語氣表達弱拍和強拍,將使學生對鋼琴藝術底蘊領悟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有益于學生藝術領悟力、藝術表現力和藝術創造力的培養。通過語氣表達弱拍和強拍,運用語言中語氣的特征進行教學是一種有益的教學嘗試,在體驗式教學方法摸索實踐中非常富有實踐價值。綜上所述,在兒童鋼琴教學實踐中合理引入語言教學方法,有益于教師和學生心靈溝通,增強學生課堂學習興趣,有益于學生藝術領悟力、藝術審美能力、藝術表現力和藝術創造力的培養。兒童鋼琴教學實踐中引入語言教學方法為兒童鋼琴節奏訓練開辟了新的路徑。(四)用“聲勢”來表現音樂的節奏美。“聲勢”有跺腳、拍手、拍腿、捻指等四種基本表現形式,它是人類情感最原始、直接的表達方式。在兒童鋼琴教學實踐中,提升兒童鋼琴節奏的訓練方法有很多。由于動作蘊含豐富節奏和動力,“聲勢”訓練法在諸多的訓練方法中顯得非常重要和高效。基于兒童自身發展特點,在培養其對鋼琴節奏樂感諸多途徑中,利用“聲勢”表現的方法最簡潔、高效。學生在訓練過程中,將鋼琴作品中的音調、音速、音量、音色等要素通過“聲勢”的四種基本表現形式呈現出來,這種訓練方式將使學生的音樂節奏感、記憶力、藝術創造力得到有效提升,有益于學生對作品藝術風格和情感的感受,發掘學生對鋼琴藝術的表現本能,激發學生學習鋼琴表演的動力。(五)通過“體態律動”再現音樂節奏美。人類的動作元素很多,含有諸多的基本素材,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運動動作充分感受鋼琴作品節奏,并將節奏進行再現。“體態律動”是指鋼琴學習者可以通過自己的身體動作變化來體現鋼琴作品節奏變化。在日常鋼琴節奏訓練中,完成作品欣賞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習者完成形體變動與作品節奏元素的觸碰。如果將通過“體態律動”體驗音樂節奏美這一教學方法引入兒童鋼琴教學實踐中,學生在欣賞作品時,將自己對作品的內心感受通過形體“演奏”出來,在收到最佳教學效果的同時,也可以使學生的身體得到協調發展,有助于孩子們節奏感、音樂敏感性的培養,激發音樂創作動力,有益于他們的身心發展。(六)優選兒童節奏訓練的時間與方法。速度掌控和時值把握在兒童鋼琴節奏訓練過程中均顯得非常關鍵和異常重要。由于學習者年齡較小,接受能力有限,所以應該優選簡單、高效的訓練方法。了解每個孩子的性格、學習基礎等特點,因人而異,要根據每個孩子具體特點合理規劃,例如有些學生適應課堂速度慢,剛彈奏作品有些緊張,開始錯誤較多。針對這樣的學生,教師可以通過課前節拍小游戲、伴著音樂節拍進行簡單知識問答等環節,在緩解學生“緊張”情緒的同時,強化學生的節奏感訓練,為后續的鋼琴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三、結語
在兒童鋼琴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始終將鋼琴節奏訓練放在首要位置,貫穿于教學過程中,主動突破傳統節奏教學方法的桎梏,根據兒童身心發展特點,對教學方法進行有益的創新和嘗試,改變原來枯燥的訓練方法,使教學活動更富有趣味性,為鋼琴教學方法增加生命力。
參考文獻
[1]許君君.心智技能培養在兒童鋼琴教學中的運用——淺談兒童音樂感知與理解能力的培養[J].藝苑,2009(Z1).
[2]譚永局.兒童鋼琴教學中識譜能力的培養[J].商情(教育經濟研究),2008(7).
[3]龐培婕.琵琶教學中學生節奏感培養的重要性[J].藝術科技,2017(10).
作者:曹亞 單位:中國人民大學
- 上一篇:淺談鋼琴課程資源開發
- 下一篇:音樂與舞蹈課程設計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