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師教學藝術方法研究3篇

時間:2022-04-23 09:53:02

導語:高校教師教學藝術方法研究3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教師教學藝術方法研究3篇

第一篇

1課程的特點

這門課程是焊接專業的核心課程,主要講解常用弧焊電源的分類、特點、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課程理論性強、概念抽象。針對這些特點采用了表一的教學方法。靈活的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這是教學的最低要求[1]。

2第一節課的重要性

如何讓學生能掌握上述這些知識點,課堂教學是非常重要的,不管課堂以什么樣的形式組織,低層次的要求可能是想讓學生掌握電源相關知識,學會常用焊接設備的操作方法。而高層次的要求是通過這門課的學習,讓學生知道怎么去學習,學會了什么樣的方法可以指導以后生活和工作。隨著電子控制元件在焊接設備上的廣泛使用,使得該設備的更新速度非常之快,所以如果只是簡單掌握現有設備的操作方法,就很難適應飛速發展的科技進步。只有掌握了學習方法,才能不斷地掌握新技術。同時在課堂上老師的一言一行時刻影響著學生,試想如果一個老師照本宣科、幾乎全部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這門課將不會達到預期的效果,另一個側面也反映了這個老師的不負責任。沒有因材施教,不會靈活的運用科學的教學手段,老師講課的思路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方法。鑒于此,我在上第一次課的時候,并沒有按教材上編排的順序講解緒論,而是從焊接的歷史講起,讓同學們了解焊接技術在人類發展過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焊接至今已經有大概130年的歷史,形成了熔化焊、壓力焊和釬焊等多達20余種基本方法和成百種派生方法,應用領域從機械、汽車、建筑和化工到航空航天、神舟飛船和導彈火箭等軍事領域[2]。第一節,對學生來說至關重要,如果第一節課生動有趣,學生就會盼望著上第二次課,這樣每一次都能給學生的帶來意猶未盡的感覺,就好比看電視連續劇,演員演的精彩,觀眾就渴望看下集。生動的第一節課,目的是想讓他們盡快進入該門課程的學習情境,進而整個學期都感覺到如此抽象的一門課,原來可以這樣的豐富、充實和新穎。間接也告訴同學們老師為這門課程傾注了大量的心血,老師熱愛這份事業。如果經常這樣引導學生,他們對學習、工作以后也必然會很認真。

3把哲學思想融入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

在課堂上教師不但給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讓他們形成正確的看世界、看人生的方法。所以要針對自己的授課對象,合理的組織課堂。如果簡單的只是知識的講解,學生指定會瞌睡。因此我在課堂上常常采用一些特殊的案例、從哲學的角度為同學們講解專業知識。比如弧焊電源有直流電源、交流電源和逆變電源等。如何把這些知識前后聯系起來,這里就可以用矛盾的觀點去講解,每一種新技術的出現,總是在克服原有技術的不足中誕生的,所以直流電源是在克服交流電源電弧不穩定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當我們用現有的技術能解決我們工程實際中的問題,這時候就考慮怎么樣節省能源,所以就出現了逆變弧焊電源,它具有重量輕、體積小、噪音小和效率高等優點,這就克服了直流電源和交流電源噪音大、效率低等缺點。這樣就會讓學生的思路非常清晰,既掌握了現有的知識,還為以后技術的創新指明了方向。總之,老師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要有自己的風格,用自己的范兒影響學生、感染學生,最終使學生成為有知識、有頭腦、有思想,高素質的新時代人才。

作者:萬春鋒工作單位: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第二篇

一、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

教學活動能否取得成功,關鍵取決于對這五個要素所構成的教學方法有機系統的選擇和運用。藝術是指即通過塑造形象具體地反映社會生活,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或指富有創造性的方式方法。教學藝術一般是指教師富有創造性地運用多種方法與手段喚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愉快地獲取知識,并能得到深刻印象的教學方式。可以說,教學藝術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為了實現教學目的,達到好的教學效果所進行的"美"的勞動和"美"的創造,教學呈現藝術性特點,給學生以美的享受,盡而實現較佳的教學效果。當然,教學的藝術性不同于其他的藝術形式,有自己的特點。教學藝術是教學領域的藝術,其兼具藝術和教學的雙重內涵,其具備師生交互作用、緊密合作,遵循教學規律,創造性利用各種教學變項,最佳完成教學任務的活動特征。其中"師生交互作用,緊密合作,遵循教學規律"是教學藝術存在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而"創造性地利用各種教學變項,最佳完成教學任務"則是教學藝術最高境界的和結構內核。教學方法是教學理論和教學技巧的組成部分,是教學科學性的一面。教學藝術是教學方法的升華,是教學藝術性的一面。教學的科學性和藝術性是辯證統一的。教學方法是教學藝術的前提和基礎,教學藝術是綜合運用教學方法的出神入化。如果說教學活動僅具科學性,將其單純視為一種機械的純科學活動是不恰當的,這將導致教學活動冷若冰霜。教學是師生雙方互感互動的過程,其體現了人的感情和價值,它們遠遠超出科學的范疇,是不能被簡單評價和運用的;如果說教學活動僅具藝術性,將其看成一種不可捉摸的純藝術活動,這將導致教學活動神妙難測、無據可循。教學是求真、求實的,其是系統的、客觀的、可被預測和控制的活動,是有規律可循的。因而,教學兼具科學性和藝術性,是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的融合,是理智和感情的和弦,是智慧和熱忱的統一。

二、在高校教學中如何靈活適用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

中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發展理念之一是以人為本,即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教授學生現代化知識、激發學生全方面潛能、塑造學生優良品行,為國家培養綜合型、創新型、國際型人才。在實現高校這一艱巨任務的過程中,教師必然發揮著重要作用。一名好的高校教師能夠點燃學生思想,發掘學生亮點,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并幫助學生塑造自我。而科學的教學方法和卓越的教學藝術是教師高質量完成這些目標的基本前提。(一)熟練掌握并運用教學方法,這是靈活采用教學藝術的重要基礎教學方法是教學的根本,只有在熟練掌握并運用教學方法的基礎上,才能對教學活動進一步加以提升。教學方法很多,在實踐中可重點掌握好以下幾種方法:1、從整體上,對課程應有準確到位的總體把握首先,對課程恰當定位。即正確認識一門課程在專業結構和教學計劃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靈活把握教材。教材是教學的重要依據,其指導教學內容,但又不應與教學內容完全相同。教學內容應在教材基礎上,進一步得以拓展,從而更豐富多彩。因而,教師在備課時應對教材進行再設計。像裁縫剪裁布料做出多款的衣服一樣,教師也要對教材進行剪裁,有所取舍,從而令課堂內容錦上添花。2、在課堂教學中,可靈活采用組織教學和研究教學方法首先,關于組織教學法。在課堂上,教師并不單純是一位講解人,而更多地應擔當起組織者或主持人的身份。教師的任務是通過多種方式,組織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計劃。因而,教師是整個教學活動中的核心人物,而學生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應因課制宜地采用"體驗式"、"互講式"、"問題式"、"案例式"、"專題討論式"等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興趣,實現師生互動,讓學生身心都能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而不是把課堂變為教師的"一言堂"。其次,關于研究式教學法。高等教育重心是教會學生如何思考、如何發問、如何學習。因而,教師不應僅是傳授知識,更多的應通過引導、促進、支持、指導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活動,來完成學科教學任務。也就是說,教師需結合課程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的培養目標,給學生安排一定的研究任務,提供研究問題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通過研究活動,既加深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又接觸理論和實踐中提出的問題,拓展視野,從而激發學生的強烈愿望,在實踐中提高思考問題、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課程教學目的。(二)講究教學藝術,提升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實踐中,教學藝術可概括為20個字:曉之以理,輔之以形,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授之以漁。"曉之以理",就是要把道理講透徹,做到概念明確,層次分明,邏輯連貫,重點突出;"輔之以形",就是要把觀點和材料統一起來,把無形的、虛的東西和有形的、實的東西結合起來;"動之以情",就是要調動師生雙方的感情,既以理服人,又以情動人;"導之以行",就是教師要以身作則,言行一致,為人師表;"授之以漁",就是不僅應該有助于學生較好地接受和掌握科學知識,而且要教會學生學習和應用的方法,即能力的培養。教學藝術具有創造性,內容十分廣泛,涉及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首先,要使這堂課的教學內容為學生掌握教師就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和綜合,深入鉆研,既要考慮教學內容的邏輯序列,又要考慮學生心理發展的序列,選擇適合教學目的的教學方法和教具。其次,教師還要考慮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怎洋啟發學生,積極發展學生的智力。這就要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設置疑點。疑點引出后,教師還要考慮如何幫助學生解決疑點,這也要講求教學藝術。再次,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遇到意外事件,需要教師迅速決斷地處理,這要求教師必須有相當的教育機智。由此可見,藝術性的教學過程是一個教師進行創造性勞動的過程,離不開教師的創造性思維品質和教學藝術修養,需要長期的摸索和積淀。

三、結論

常說"學海無涯苦作舟",實際上,這同樣適用于教師教學,所以也可謂"教海無涯苦作舟"。教學是兼具科學性和藝術性的復雜綜合體系,如要熟練掌握并運用教學方法,同時兼顧教學藝術,實現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水乳交融,達到教學水平爐火純青的程度是需要教師畢生的努力、探索與追求的。作為21世紀的新一代青年教師,我們還有很長的教學之路需要認真努力地走下去。路途雖然艱辛,但是相信我們有勇氣也有能力擔起中國教育未來之重任。

作者:褚曉琳1劉潔2工作單位:1上海海洋大學海洋學院2聊城大學

第三篇

1高校教學藝術的現狀

1.1教學手法單一,缺乏多樣化

高校課堂教學的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教學手法的單一化。此種毛病具體可分為所謂的教學“中心化”,“呆板化”以及“形式化”。即大多數高校老師在講臺上還是采取過去的照本宣科的手法來教學,以培養學生的考試能力,而并非對于知識的探求精神為最終目的。嚴重依賴于現有的計算機輔助教學,以冰冷陌生的計算機課件代替熱情跳躍的黑板板書文字也是造成教學課堂實效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這樣做的結果就是造成學生的積極性和潛能沒有得到完全的激發和挖掘。學生在學業上的創造性得不到有效的示范,思想也被限制在一個狹窄的范圍之內。培養出來的學生完全不適應現代化社會的發展要求。

1.2教學內容枯燥,缺乏啟發性

在教學的內容上,本來高校的老師應該對其進行精心的設計,來引導學生認識和把握專業知識的規律性。但是目前的情況卻是教師大多都熱衷于自己的科研事業,很少有人將時間花費在怎樣備課,怎樣設計一個好的教學內容上,這就導致老師在上課的時候將信息不經過整理,直接大量地拋給學生,學生面對這些海量的信息時,由于沒有學習上的經驗,面對問題時,根本不會有效地去處理,學習進度的安排通常表現為隨心所欲,沒有進行一個科學合理的規劃,這樣就更談不上進行深層次的研究了。

1.3教學設計滯后,缺乏創新性

要想取得高校教學的實效,單靠書本上的理論知識顯然是不夠的。追求美好的事物和美感往往是大學生的本能所在。在教學中,摻雜有一定美感的教學設計是現實的教學所必要的。但是現狀卻是老師在教學上總是憑借著自己的經驗來辦事,一套教案常常是數十年不變,無論是在知識的更新上,抑或幻燈片風格的美化上都停滯不前。這給學生勇于追求和探索未知世界的道路造成了一定的障礙。這種時代感不明顯的教學設計嚴重地拖了高水平教學的后腿。

2高校教師課堂教學藝術的構建

2.1教學的精心設計

在教學設計上,我們也要下足功夫。美化課件的風格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措施。在課件中,我們要盡可能地避免直接采用模板填充教學內容的方法。而是要想方設法地吸引學生的眼球。比如,將書本上靜止的工藝流程圖以動態化的方式,圖文并茂地展現在課件中,或者對于文字部分設計出比較好的動態效果,這些都是充滿現代氣息,當前大學生都喜聞樂見的表現形式。這樣下來的效果比起單純的文字板書的效果要好得多,后者直接給人一種壓迫感,而不是學習上的輕松感。其次,教學上也要做到獨具匠心。就像詩中有“詩眼”,文章有“文眼”一樣,在教學的形式上,我們也要力求打造出一定的“教學之眼”,這個“教學之眼”指的就是學生是否喜歡高校的課堂教學形式,學生能否在一節課中有所收獲。我們要做的就是通過教學設計盡最大努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其轉移到教學的內容上來。將重點知識從浩如煙海的書籍中發掘出來,展現在學生的眼前,這樣使得學生以最少的投入而獲取最大的回報。

2.2教學手法的更新

教學手法上的更新是破解高校教師課堂教學藝術難題的有力手段。在課堂教學上,我們要擺脫呆板、單一化的教學手法。實行多元化的模式,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融入到教學的大環境中是很有必要的。故而我們可以采取這樣的措施。比如,將自身當成即興表演的演員,而將學生當作觀眾。老師在臺下精心準備,臺上精力高度集中,近乎忘我地表演,表演中高潮迭起,不時與臺下的“觀眾”之間進行互動,這樣下來課堂的氣氛頓時活躍起來。除了“語言表演”之外,教師的“肢體語言”也應該比較豐富。如果老師在臺上講課時一動不動,一節課下來總是以同一個站姿保持在同一個位置,那么學生難免會產生審美疲勞。講解專業課知識期間隨時隨地進行手勢的變換,根據課程的內容進行姿勢的調整。“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靜相結合”,這樣才可以和學生打成一片,融為一體。

2.3教學內容

俗話說得好,實踐出真知。對于高校的學生來說,實踐的機會對于他們來說是比較少的。但是學生的實踐經歷少并不能夠成為教學內容上脫離實踐教學的借口。學生實踐能力的缺失并不表明教師的實踐能力也有同樣的問題。在教學的內容上增添一些教師親身實踐方面的經驗和教訓,對于直接經驗進行轉換,將其轉為學生樂于接受的間接經驗。避免空談大道理,而是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一個具體的案例教學來分析一個問題所產生的根源所在。比如,在有關學生安全知識的教育上,老師可以舉出當年自己上大學的親身經歷,講述出那些無法通過書本知識來表達的內容。這樣做使得學生擺脫了書本上文字的束縛,加上好奇心的驅使,學生會更加努力地汲取其中的知識。綜上所述,高效課堂中老師的教學藝術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它需要我們老師在課堂上堅持不懈地努力,抓住現代高校教學課堂中的教學特點,不斷地去探索,去實踐,去提升。另外,我們也要盡可能地為教學藝術的開展提供盡可能便利的條件。只有這樣,高校中老師的教學藝術才可以有質的飛躍。

作者:樊華[1]蘇波[2]楊肅非[2]工作單位:[1]河北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2]河北工業大學體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