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藝術的影響
時間:2022-04-23 10:15:17
導語:課堂教學藝術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高校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矛盾
現(xiàn)在的高校對教師科研成果的要求遠大于對教學效果的要求,而教師對科研的理解大多數(shù)以自己所學專業(yè)的知識為主,而忽視了學生這個主體,導致教師對課堂教學不重視,得過且過。學生作為知識的接受者,卻對知識如饑似渴,當教師與學生的需要產(chǎn)生矛盾后,問題出現(xiàn)了:教師埋怨學生上課睡覺、玩手機、逃課及基礎差等,學生則埋怨教師照本宣科,所講知識枯燥乏味、聽不懂、講課缺乏激情,等等。如果讓這種情況惡性循環(huán)下去,教師對教學會產(chǎn)生抵觸情緒,學生對教師和自己都會喪失信心。如何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需要教師提高教學藝術,把學生吸引到課堂中來。
二、教學藝術的體現(xiàn)
1.教師扎實的教學基本功
教師的基本功有兩方面,一是備課,二是講課。備課主要有備內(nèi)容、備學生、備板書、備方法、備教態(tài)。備內(nèi)容就是要將所講知識吃透,既要知道這部分內(nèi)容的重、難點,又要弄清楚它與前、后知識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總之一句話:融會貫通;備學生,要充分了解所教學生的知識基礎,身心特征,生活經(jīng)歷、個性特長,[1]這樣在講課時才能做到因人施教,避免有些教師在上課時,戴有色眼鏡看待學生,導致學生產(chǎn)生厭學情緒;備板書,黑板字是教師的“門面”,如果字寫得一般,在上課時也一定要寫得工整,讓人舒服,且板書的設計一定要合理,重、難點突出,使學生一目了然;備方法,不同的知識對學生的要求不一樣,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會不盡相同。如果教學方法得當,就會使教學活動事半功倍。時下有很多教師為了自己的“方便”,不管什么課、什么內(nèi)容都用PPT進行教學,教學變成了照屏宣科,學生上課無精打采,有些甚至睡覺、逃課。所以,要想上好課,一定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備教態(tài),教師在上課的時候一定要樹立講臺即舞臺的觀念,把自己當一個演員。既然是演員,就離不開一個“演”字,就要配合聲音、眼神、服飾、舞臺位置等各種因素的變化,使觀眾覺得聲情并茂、多姿多彩。[2]許多教師都不會“演”,只會“講”,上課連學生都不看,與學生一點交流都沒有,課準備得再好,也只是和尚念經(jīng),自說自話,令學生覺得枯燥乏味。試想,教師如果能將自己和知識“藝術化”地呈現(xiàn)給學生,使學生在學知識的同時也在感受美,而美則是人人都渴望的,學生對這樣的教師能不敬佩和喜歡嗎?因此,教師不僅要鉆研知識,也要提高自己的審美意識,利用課余時間去唱歌、跳舞、練習太極拳、集郵等,陶冶自己的情操,從而帶動學生,感受美。教態(tài)中眼神的運用是重點,兩眼要有神,[3]眼神運用得好,也可以起到不怒而威的作用。例如每次上課前,早去幾分鐘,目的是將所有的學生看一遍,有一個準備,告訴學生調(diào)整好狀態(tài)要上課了,對于調(diào)皮好動的學生總是多看幾眼,為了讓學生把心收回來。在課堂上對學生的表現(xiàn),也是盡收眼底,表現(xiàn)好的會笑一笑,開小差的會嚴厲地注視一會,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隨著教師的眼神調(diào)整自己,課堂紀律也就井然有序了。當然在看學生時,眼神里要充滿對學生的愛,一定不要用蔑視甚至歧視的眼神,那樣只會起到反作用,導致學生的反感。語言是教師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的主要方式,教師講課時語音要準確,有的教師教了幾十年的書連起碼的普通話都講得不好。[4]語調(diào)要抑揚頓挫,恰到好處,有時也可以通過語調(diào)的變換,來引起學生的注意,讓學生把分散的注意力重新集中起來。語速要適中,太慢太快都不好,要根據(jù)學生的聽課情況進行調(diào)整。講課邏輯要清晰,特別是理工科的課程公式推導要講究方法,讓學生學起來簡單明了,舉一反三。有些教師為了證明學識淵博,將簡單的問題復雜化,最后把自己也弄糊涂了,影響了教師在學生心中的形象。好的教師對上課內(nèi)容一定要懂得取舍,游刃有余,不要滿堂灌,該少說的要少說,該不說的要沉默。教師的服飾也要搭配合適,讓人舒服。
2.教師豐富的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是一個教師從事教學活動的信念,即教什么才能讓學生學有所獲?教知識,那么知識到底是什么?有很多教師認為是書本。筆者認為,一個只講書本知識的大學教師,課講得再好也會很空洞,與學生產(chǎn)生不了精神上的共鳴,無法促使學生進行有效學習,培養(yǎng)出來的好學生也只是書呆子,甚至不能算是完整的人。書本知識是教師進行教學時直接傳授給學生的知識,很多教師會發(fā)現(xiàn)學生在消化書本知識時很困難,即使有些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已經(jīng)很好,但教學時間久了,學生的新鮮感沒了,學生的狀態(tài)也會是“人在課堂,心在窗外”。經(jīng)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是學不懂,有些是覺得書本知識枯燥無味,有些則覺得知識無用,等等。學生的這些想法,都是因為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沒有跳出書本,沒有讓學生知道知識的重要性,更確切的說,是教師沒有把書本知識活化,沒有把書本里蘊涵的更深層次的知識挖掘出來,沒有形成有效教學。比如講“石油加工工藝學”,講到汽油的氣化性和工藝流程中的影響參數(shù)時,要告訴學生書本知識里蘊含著一個哲學道理“過猶不及”,然后舉很多實際的例子強化所學內(nèi)容,效果就很好。知識是活的,它來自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教師在講解時應將知識生活化,讓學生學以致用,即要進行有效教學,要體現(xiàn)知識的力量,而不是將知識僵化了。
3.真誠對待學生
教師不能因為學生的表現(xiàn)不好,就對他們妄加評論。不管什么層次的學生,也不管他們有多么調(diào)皮,都要真誠地對待,學生才會以同樣的真誠來回報教師,會寬容教師在從教過程中的失誤。學生對教師的寬容與理解,能從學生對教師的測評中體現(xiàn)出來,這就是真誠的力量,更進一步說是人格美的力量。教師對學生的每一個真誠的眼神、真誠的微笑,學生都能感知得到,也會回報給教師,這種教與學過程中的情感交融,才是所有教學藝術的最終體現(xiàn),也是任何一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所無法替代的。好的教學是在提高教學基本功的同時,用愛去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這樣的課堂就像是一個強大的磁場,吸引著教師和學生,使教學與學習充滿了生機,這樣的教學才真正具有藝術和活力。
作者:張玉璽馬紅軍工作單位:銀川能源學院石油化工系
- 上一篇:高教教學藝術素養(yǎng)培養(yǎng)
- 下一篇:生物課堂教學藝術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