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藝術創新發展

時間:2022-04-23 10:28:26

導語:課堂教學藝術創新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課堂教學藝術創新發展

一、感受自我價值,課堂教學藝術

宋學家曾總結孔子的教育說:“孔子教人,多因其材。”正因如此,孔子培養了眾多的杰出人才。孔子培養的學生之所以能成才,實際上是因為他遵循了一條基本的教育規律,即對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也就是所謂的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予以不同的指導,施以不同的訓練,使他們在各自的基礎上逐步提高自身水平,達到殊途同歸的目的。筆者認為這是獲得教學成功之基礎。正如一位德國教育家所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教學的過程也是師生之間情感交流的過程。我們通過以上諸方面的努力,會使學生為這種教學風格所吸引,產生積極、歡迎的態度。而這種態度正是教師所企盼的,它對于以后的教學工作是影響深遠的。創造是人的本質力量的體現,有無窮的樂趣,而機械勞動只能使人感到枯燥乏味。好的教學一定能使教師的創造性得到很好的發揮,教師在實現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的同時,會產生更大的創造欲望,真正地體會到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崇高的職業。課堂教學作為師生雙向互動的活動過程蘊含著豐富的審美因素。一位教育工作者曾經用詩一般的語言滿懷深情地對課堂教學作了如下描述:課堂教學不是一潭死水,它應當像大海永遠變幻,就是在寧謐的時候也孕育著豐富多彩的波瀾。當你直面大海有時你會感到它奔騰似虎,有時你會感到它平靜如練,有時狂濤跌落若幽深峽谷,有時怒浪突起似高高峰巒。就是在潮涌潮落時分你也會看到,它或像猛士般強悍,或像處子般安然。

二、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合理調控教學情緒

人類的情感永遠是調節人際關系、處理環境氛圍的最好潤滑劑,它具有極強的感染性、相通性。若教師帶著一臉的燦爛笑容走進教室準備上課,那么傳導給學生的信息便是今天教師心情不錯,今天的課堂會是愉快的。上課過程中教師再不時地運用言語、臉部表情、目光暗示等把自己的愉快心情、激昂情緒傳導給學生,那整個課堂將會是熱情高漲、積極向上的。反之若教師帶著一臉的憂郁或漠然走進教室,那么學生也將看不到一絲新鮮,覺得每一天的上課都是平淡無趣的。所以,教師,或者說是教師的情感,是創設良好課堂氛圍的關鍵。一位教育家說過,當教師一跨入校門,他就應該把個人的所有不快和煩惱留在門外,因為在學校里他整個人是屬于教育、屬于學生的。具體而言,課堂教學氛圍首先應該是不平淡的,分主次,有起伏,通過語句的重復和音量聲調的高低交錯,反映和體現出教學內容的重點與一般。這種節奏的變換作用于學生的感官神經,就能產生大腦皮層的周期性興奮,引起學生的豐富聯想和強烈共鳴,增強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其次,課堂教學氛圍還體現在教材的處理、教學形式的變化、課堂結構設計以及這三者的和諧統一上。教學過程中,必須把握教材的規律,揭示其內涵與外延,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切忌平均使用力量,盡量將重點和難點形成教學上的高潮,反復強調,而將非重點、非難點作為教學上的低潮,和風吹拂。力求做到重點突出———反復講,難點分散———緩慢講,一般內容要交代———簡明講,這樣才有分散有集中,有一般有重點,才可使教學高低起伏,節奏分明。另外,課堂教學氛圍還應體現在知識密度的結構安排上,要疏密相間,使學生心理感受有張有弛,否則會使學生一直緊張而造成認知疲勞;太過疏松分散則使學生情緒過于松弛而注意力難以集中。只有講究節奏,突出“三性”(準確性、典型性、啟發性)的適時提問,才可達到促進思維的預期目的。課堂教學節奏是課堂教學藝術的具體體現,有效掌握和體現課堂節奏不僅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技巧,而且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發揮“移情”的作用,將自身的情緒或情感投射到學生身上,同時能感受到學生的情感體驗,并引起與學生相似的情緒性反應。移情能使教師與學生的意圖、觀點和情感連接起來,在教育情境中形成暫時的統一體,有利于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移情會使學生更多地參與課堂活動,形成更高水平的自我意識,獲得較高的成就。教師的移情有賴于心理換位,要將自己置于學生群體中。高校教室中的講臺高高在上,教師下課后若還是穩坐前面,不輕易下來走動,那么學生也不敢或不會輕易走上講臺與教師交流。同時,移情也有賴于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能以“假如我是學生”去思考和行動,努力做到將心比心,能有更好的教學效果。另外,教師的移情還有賴于師生間產生共鳴性的情感反應,學生快樂,教師也快樂。

三、感受到教師的職業美,不斷創新發展教學藝術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夏沔尊說:“教育不能沒有情感。”感情充沛,而又能恰當地加以控制,也是一種境界。激情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教學效果,然而激情過于充沛,始終慷慨激昂,保持高聲量、大嗓門,如同講演一般,不僅教師本人會感到身心疲憊,聽課的人也會感到很勞累。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張一弛。”語調的高低、音量的大小都要適當;情感的抒發要能放能收、收放自如,做到“聲”“情”“形”的有機結合,巧妙運用,并且恰到好處,方可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當今科學技術的發展,尤其是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廣泛采用,使得設計色彩斑斕的教學情境變得如此輕松、自如。那種“一本教材一張口,一塊黑板一支筆”的傳統課堂教學情境已成為歷史,取而代之的是音頻、圖像、視頻、動畫等多種媒體交融在一起的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情境。從宏觀上來說,教師只有明確地感受自身的價值,形成教師的職業認同感,深深地體會到教師的職業美,才能不斷地追求藝術化的教學目標,不斷地創新發展教學藝術,完美地完成教學任務,使高校教學藝術的流暢性、開朗性、思辨性、幽默性和激勵性充分體現在每一門課程的每一節課堂教學活動中。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隨著教學實踐的逐步增多,教學經驗亦會逐步積累。只要我們以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兢兢業業地投入教學實踐,在虛心學習老教師的教學經驗的同時,注重自身教學經驗的積累和教學方法的探索,我們的課堂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就一定會不斷提高。

作者:袁格俠王娟平工作單位:陜西省寶雞文理學院機電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