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閱讀教學藝術論文

時間:2022-05-25 10:36:18

導語:語文閱讀教學藝術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文閱讀教學藝術論文

一、創設情境,激發想象力

小學階段是學生思維發展的最好時光,小學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創造能力,激發想象力。創設情境是閱讀教學藝術的重要手段,教師通過創造一定的情境,讓學生自由想象,不僅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印象,還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例如課文《日月潭》里有一段描寫日月潭下雨時候的朦朧美,“要是下起蒙蒙細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輕紗,周圍的景物一片朦朧,就像童話里的仙境。”對于小學生來說,可能不知道朦朧是什么景象,這就需要教師帶動學生發揮想象力,讓同學們談談在下小雨時自己看到的風景和晴天看到的風景有什么不同,學生可能會說:“下雨天遠處的景物看的不清楚。”有的可能會說:“像是在蚊帳里看東西,很模糊。”然后教師再讓學生想象日月潭那種“仙境”的畫面。“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感受。如《雪地里的小畫家》,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根據文章中的描寫,畫一畫各種動物在雪地里留下的圖案。學生通過把自己的感覺帶入到文章,會對文章理解的更深刻,閱讀能力也隨之提高。

二、提高閱讀興趣,培養閱讀習慣

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一般是以教師為主,是教師引導學生去閱讀,學生只是很被動的接受知識。新課改背景下要求閱讀教學藝術注重提高閱讀興趣,讓學生主動的閱讀,主動的學習。當一篇文章里有很多人物角色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扮演朗讀課文,例如文章《將相和》,朗讀完畢,教師引導學生從人物的性格、優缺點、智慧等方面談談對文章中人物的看法,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看法,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能讓學生學習課文中正面人物的優點。在小學階段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會使之一生受益匪淺。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舉一些有良好閱讀習慣人物的例子,例如、畢淑敏,說明養成閱讀習慣的好處。也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多閱讀帶有故事性的文章,學生在文章中讀出樂趣,自然會促進閱讀習慣的養成。

三、分小組教學,培養自主性、合作性

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可以采用分小組教學,把學生三五人分成一個小組,小組分配要合理,優中差搭配,教師針對課文的內容,預先想好需要學生思考的問題,例如討論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采用的寫作手法等等。把這些問題提出來后,開始小組討論,小組討論時,要做到每個人都有發言的機會,說出自己的觀點,最后每組派一名代表將本組討論的結果進行發言。這種閱讀教學通過發揮學生的思維能力,獨立思考,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都有所加深。

四、正確引導,培養閱讀自學能力

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達到的,教師的引導教學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的自學能力與自覺性、主動性是分不開的,小學生可能在自主性方面還很欠缺,這就需要教師的循循善誘,諄諄教誨。國內外很多著名人物都是自學成才的,可見自學能力的重要性。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引用自學成才的成功案例,鼓勵學生,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感受到自學能力的重要性。要想學生主動、積極的去閱讀學習,最重要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讓其有所收獲。在課堂上,教師需要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讓學生體會到上課的樂趣,激發學生主動去學習的動力。

五、注重朗讀,培養語感,提升情感

閱讀教學的效率影響著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朗讀也影響著閱讀教學的效率。葉圣陶說:“文字語言的訓練,最要緊的是訓練語感。”“讀”是閱讀的前提,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要加強對學生的朗讀訓練,讓學生能正確、流利并且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小學生的生活經驗比較少,可能難以很快的投入感情,教師可以范讀文章,聲情并茂的朗讀,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感受,把感情帶入到學習當中。學生在閱讀中融入感情,有利于學生更好的感悟文章所要傳達的思想和感情。

六、結束語

閱讀教學藝術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創造性、審美性、實踐性等特點,能夠讓課堂氣氛和諧融洽、生動有趣,對于小學生來說,閱讀藝術教學能夠更快、更好的學習語文文化。希望教育人士和小學教師能夠根據實際情況不斷探索和完善閱讀教學藝術,為我國小學生提供好的學習條件,讓“祖國的花朵”在教學的陽光下成長。

作者:王海莉潘薇王敬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清潭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