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計算機德育論文
時間:2022-05-21 10:54:47
導語:高職計算機德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發展,德育教育在教育體制中所占比重越來越大,在高職院校的計算機教育課堂上怎樣滲透德育?講述教師結合經驗,在高職院校計算機課堂中滲透德育教育,最終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關鍵詞]高職院校;計算機課堂;德育
實行教育的初衷,不是為了讓學生單純地拿高分,應付考試,而是為了學生能夠提升自身素養和綜合能力,做一個善良、正直、對社會有用的人,高職院校的學生也不例外。如果德育不到位,那對走出校門的高職院校學生可是大大的不好。隨著科技進步,計算機技術日益成為生活、工作中不能缺少的高效率工具,對計算機的教育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但是在計算機教育中滲透德育這一點做得還是不到位。
一、促進學生養成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好習慣
習慣是一個人人生道路上都會形成的多種多樣的有好有壞的行為方式。在一個人的職業生涯中,習慣的作用是巨大的,習慣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決定一個人人生的成功與否。好的生活、工作習慣,往往給共事者一個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感覺,并且讓自己的工作效率提高的同時保證工作質量,能夠迎來他人的尊重以及更好的發展機會、更高的職位;而壞的習慣,往往會讓其他人嫌棄甚至有厭惡感,這樣的習慣,給自己的人生帶來的影響往往是負面的。高職院校的學生還沒有步入社會,走入工作崗位,職業習慣還沒有形成,在職業習慣方面,學生就像是一張一塵不染的白紙,而高職教育就是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職業習慣,教會學生持之以恒,為學生以后步入社會適應新環境作準備。
二、小組之間分工協作,培養團隊協作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精力有限,可能無法兼顧每一個學生,所以,計算機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為幾個小組,將基礎好些的學生與基礎稍差的學生劃分在一起,一組六至八人為最優,一組選一位組長,小組成員互相幫助,共同思考,一起討論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又形成了一種良性的競爭關系。對表現優秀、突出的學生,教師一定要予以鼓勵,塑造“榜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也更有利發揮“榜樣的力量”,讓學生向榜樣學習,提升學生的學習態度和素質。這樣的教學方式,減輕了教師的負擔的同時,在學生間形成了良性競爭機制,激發學生的合作共贏意識,尤其是需要小組共同完成的期末綜合任務,更是體現出學生合作共贏意識培養的重要性。例如,在學習“網頁設計”這一節時,教師大致講解以后,學生小組分工,各司其職,有的學生搜集文字素材,有的學生搜索音頻素材,有的學生負責美工設計、綜合整理,一切有條不紊的進行,沒有人會拖延完成,畢竟集體榮譽感是人人都有的,在這個過程中,幾乎沒有人抱怨一句,精美的作品就這樣出現了。教師需要不斷引導學生之間磨合、合作,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體驗到合作給自己帶來的好處,不斷嘗試合作共贏,在過程中,樹立了學習的目標,堅定了前進的方向。
三、提高自身辨別是非的能力,勿信謠言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逐漸發展,網絡及相關通訊工具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很多問題,網絡上的“罵戰”大家都不陌生,其實就是一些閑來無事、又憤世嫉俗的人針對別人言論發表的一些言論,學生接觸計算機就必須接觸這些,所以教師一定要在計算機教學伊始,就給學生樹立正確的看待網絡謠言的觀念,讓學生學會透過謠言的現象看本質,學會分析,不做一個盲從的人,善用計算機網絡,而不是變成一個“鍵盤俠”,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在計算機課堂上滲透德育教育,促進學生做一個有道德、有素質、有用的人。總體來講,在高職院校計算機課堂中滲透德育教育是必要的,且意義重大的。計算機課堂與德育教育看似是新興技術與高尚思想之間差距,好像沒有關聯,實則不然,德育教育的滲透和培養的一個重要陣地就是高職院校的計算機課堂,而計算機老師就是滲透德育教育的執行主體。正是這樣,在高職院校計算機教育課堂上,我們更要利用適合的機會,堅持不懈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讓學生的思想文化修養更上一層樓,促進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和進步。
參考文獻:
[1]林志峰.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以中職計算機專業為例[J].福建電腦,2017(6).
[2]王冬梅.德育教育與計算機教學同行[J].出國與就業(就業版),2010(10).
[3]范斌瑜,田明清,應釧釧.關于運用信息化技術翻轉技校數控維修課堂的探索:以一節《渦輪蝸桿轉動件的裝配》課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7(34).
作者:杜國慶 單位:松原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農業院校英語課程改革研究
- 下一篇:美術課堂養成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