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學校計算機教育創新能力研究

時間:2022-11-06 09:11:33

導語:中職學校計算機教育創新能力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職學校計算機教育創新能力研究

一、中職院校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1.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的提升。中職院校學生在完成基礎教育的同時,學院加大創新教育力度,在基礎理論和實踐的專業課教學過程中穿插創新能力教育,并充分挖掘各學科中的有關創新的內容,將使學生知識框架越來越完善,知識面越來越廣。創新能力的培養,能夠從知識理論上為學生實踐能力奠定基礎,使院校專業理論課程更易轉化為實踐能力,從而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2.有利于院校的競爭力提升和長遠發展。中職院校以學生就業為導向,加強創新能力培養,提升學生就業和創業的素質,不僅有利于學生就業能力的提升,還有利于樹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意識,增強學生自主創業意識。學生畢業后能夠得到社會的充分肯定,樹立良好的口碑。在中職院校生源逐漸緊缺、招生難的形勢下,良好的學生素質和創新能力,將會是對院校最好的宣傳,對于院校的競爭力提升和長遠發展功不可沒。3.有利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永不枯竭的動力”,新時代國家正在不斷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中職教育作為全民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大力推行學生創新能力教育,有利于培養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更好推動全社會素質教育氛圍的形成。

二、普遍存在的突出問題

1.傳統教育創新理念缺乏。教學觀念是教學的靈魂,是推進教學改革的理論先導。沒有正確的教育思想和觀念,就不可能有正確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傳統計算機教育強調標準化、程序化、統一化,教學方式以填鴨式、灌輸式為主,老師怎么講,學生就按照老師講的來做,不提倡創新。傳統教育理念一定程度阻礙了學生的獨立思維,把本具有創新意識和興趣的學生,變成了流水線上的標準件。現代經濟發展,知識更新頻率大大加快,傳統教育模式已很難滿足學生以及社會的需要,不調動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就難以適應新形勢下市場對人才新需求,難以勝任就業、創業重任。2.學校創新氛圍不夠(1)缺乏創新能力理論性研究。當前,中職類院校普遍缺乏計算機教育創新性研究,特別是創新理論的研究。互聯網時代、信息時代,社會對于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中職院校在計算機教育中往往局限于傳統的教育模式,仍然是以職業教育、就業為目標,以學生技能為本、就業為重的培養路線,忽略創新能力研究,依舊采取傳統的課堂授課方式以及陳舊的案例,素質教育、創新能力教育的作用大打折扣。(2)實踐環節薄弱。以計算機課程為例,除了講解課本上基本的理論知識和案例外,更多的都是需要學生自己去動手實踐,實現人和計算機之間的互動。老師在講完一個章節后,應該立即讓學生通過操作計算機,來增加自己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只有在操作實踐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學生才會對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然而,現在很多中職院校仍然是以理論講解為主,實際操作為輔,特別是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課程,上機操作或者相關實驗涉及嚴重缺乏,計算機實操往往是理論課程的補充,不是作為課程必須完成掌握的硬性任務。(3)考核制度不科學。一是考試重結果。從考試方式來看,分為平時表現分和期末考試分,往往期末考試分便是決定一學期考試成績的主要因素,因此很多學生忽略了平時知識技能的技能,畢其功于一役,到了期末考試才想起來從頭到尾重新學習。二是考試偏理論。從考試內容來看,計算機考試分為理論考試分和實際操作分,這兩部分的比重往往各學校有所偏差,但共同的特點是實際操作題目及賦分都比較少,100分的卷面分實操題分數占30%左右。三是考試差別小。不同院校、不同專業、不同教學體系對于計算機專業教學的要求給有不同,但學校往往都是在期末集中進行開考,考試時間、形式、內容幾乎都一樣,無差異的考試抹殺了不同專業的屬性,也影響學生對于計算機專業的熱情和投入,不利于培養高素質的專業化人才。3.學生創新意識薄弱。從學生角度來看,作為中職學校學生,想要提高自身的創新意識,不僅需要教師的幫助,更重要的是從思想上要積極主動,依靠自身主觀能動性,學深學透計算技術的課本資料,并在計算機實操課程中不斷將理論付諸于實際操作中,合理利用網絡技術進行思考探究,反復發現問題,并且及時解決問題。但部分學生可能會認為,理論學習對于實際能力沒有多大幫助,特別是他們中職學生更要盡早盡快進入工作崗位,盡快學習到實際操作才是更重要的。從主觀上就放松了對于創新能力理論的熱情和興趣。

三、培養創新能力的措施

1.轉變教學理念。計算機創新能力教學中,教師首先要轉變教學理念,變知識的傳遞者為知識的指導者。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近幾年知識總量呈幾何倍數增長。課堂教學中,老師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多媒體優勢,鼓勵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并給與評價與指導,讓學生自己思考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部分,從而使學習不再是單純被動的過程。中職院校應加大創新性師資隊伍的建設,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引入新鮮血液,讓那些具有創新意識和能力的教師,充分利用好現代信息技術,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實現從“授之以魚”轉變為“授之以漁”,真正點燃學生創新創造的火焰。2.營造創新氛圍。總體上說,創新氛圍包含教學設計和教學環境兩方面。課堂上經常會遇到,老師講課內容超出了課程所設計的內容,面對此種情況,有的老師會盡量將學生思維向預先設定的范圍內引導。另外的老師可能會在把握課程大方向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大膽提問,歡迎學生與自己交流探討,盡可能給學生發表自己觀點的機會,這種不在預先設定范圍內的交流學習,對于教師自身能力也是一種考驗。在教學期間,個別學生對于老師的觀點提出不同看法,教師不能簡單對于學生的觀點進行對錯評判,而是要弄清緣由,學生為何會如此思考,并鼓勵學生勤于思考是好習慣。諸如此類,從方方面面營造輕松自在的課堂氛圍,有利于學生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狀態,不會因為課堂形式的原因影響創新思維的發揮。總而言之,計算機教學方式必須要靈活多樣,學生在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中進行學習,更有利于精力集中及活躍思維,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保障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3.激發學生創新思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計算機教學同樣適用,當學生對計算機課程產生濃厚興趣以后,學習過程會更加積極主動。同時,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才是課堂真正的“主人”,以主人翁的身份參與課堂,學生的思維才會更加開闊。更為重要的是要增強計算機與各學科的聯系。計算機作為一門技術課程,本該是一個開放的課程體系,不僅是計算基本上的理論和案例。在當今社會,計算機的應用幾乎涵蓋了所有場景,從課堂到課外,從學校到校外,從國內到世界,計算機可以與所有學科交叉滲透。通過加強與其他學科的聯系,延伸應用范圍,達到知識的有效遷移,提高學生知識遷移能力,創造性的解決不同學科的問題,增強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綜上所述,在中職院校計算機教學中,面對當前普遍存在的創新理念缺乏、創新氛圍不夠、學生創新意識薄弱的困境,教師務必要明確培養創新能力的目標,通過不斷營造創新氛圍、激發學生創新斗志,從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不僅能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增強院校競爭力提升促進長遠發展,更有利于素質教育的全面實現,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報告[M].2017,(10).[2]姜麗萍.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D].華東師范大學,2007(05),28.

[3]倪筱燕.高職院校素質教育創新能力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5(05).

[4]江澤明.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的講話[N]1995(05).

[5]吳蕾.職業院校計算機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J].學術交流,2012(06).

[6]鞠娜.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8(2).

[7]劉琳.大學計算機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J].教育天地,2017(11).

[8]黃榮梅.創新教育在高職計算機教學中的體現[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0079(11).

作者:聶玉嬌 郭小蓮 易正貴 李冬利 單位:宜昌市機電工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