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和學校和諧教育論文

時間:2022-05-26 11:18:00

導語:家庭和學校和諧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家庭和學校和諧教育論文

家庭教育是教育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家庭和學校一般都把它簡單地理解為“家庭內的教育”,這是和學校教育明顯脫節的表現。家庭教育不是單項封閉的而應該是和學校雙向互動的教育活動。在構建和諧教育的今天這個問題應被重視并落實到位。

社會的和諧是以人的和諧為基礎的,而要培養和諧的人,其關鍵因素還在于和諧教育。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鄧小平早就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如今的“現代化”要求我們不僅要為學生成長提供良好的客觀環境,更要具備有利于學生健康發展的主觀環境。主觀環境即是指:和諧教育在最終實現和諧人的發展時,必須處理好師生關系、干群關系和家校關系。這三種關系中,家庭和學校的關系所存在的問題尤為突出,協調二者的關系也顯得尤為重要。

近年來,很多學校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它們硬件設施齊全,學校環境幽雅,師資力量雄厚;但學生流失現象依然存在,學生中途輟學時有發生,開家長會時仍然還有部分家長怨聲載道。大力倡導和諧社會的今天,極力打造和諧教育模式的今天,這些不和諧音符又是怎么產生的呢?

家庭與學校的關系是實現和諧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處理好二者關系,建立有利于學生健康發展的環境,才能推動教育的和諧發展。反之,其出現的不和諧問題必將制約和諧教育的發展。不和諧問題的產生,一方面來自家長對學校的不夠支持、不夠理解,另一方面來自學校對家庭如何建立有利于學生健康發展的教育環境缺少幫助和指導。

對如何建立有利于學生健康發展的教育環境問題,家長們實際上處于一種困惑狀態,要么是一臉“茫然”,要么是一頭栽進“誤區”。多種政策力量緩解學生學雜費壓力的今天,很多家長抱著孩子“能讀到哪里就砸鍋賣鐵送到哪里”的堅定信念,但由于家長本身文化水平較低,在如何切實指導教育孩子的方法上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有家長將所有希望都寄托到學校,認為孩子入學就似進入了成材的保險箱,到期取產品即可,產品不“合格”就將責任全歸咎到學校或老師身上。有更多家長是積極“取經”——從朋友那里獲取間接的家庭教育經驗,但實施過程確實要子女向某某看齊。其結果當然是邯鄲學步,反而加重了學生的反感情緒。也有家長受當前社會打工熱的刺激,抱著“讀書無用”的觀念,給孩子造成“到學校讀書就是混畢業”的思想。如此種種,使得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距離越拉越遠甚至發生了錯位,試問,我們的教育目標如何與學生的健康成長相一致呢?

如何讓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這兩股力量真正連接成一股力量,學校應該首先站出來解決這一難題,幫助家庭和指導家庭建立起有利于學生健康發展的環境。學校本有義務和責任這樣做。目前學校往往只重視了硬件建設,師資隊伍的培養等問題,卻忽視了協調學校和家庭的關系。學生輟學、流失,家長不滿意,學校得先思考自己哪些工作沒做到位。學生為什么要輟學,學生為什么不在你學校讀了,老師清楚其中的原因嗎?家長缺乏家教意識是一個方面,如果開家長會就只為了走走形式,家長能沒有怨氣嗎?家長會本來是和家長溝通的一個重要紐帶,卻不知怎么在家長心里種下了“反正又是收錢”的惡果。這是學校的“茫然”,沒有盡到對家庭指導和幫助的義務。

要構建和諧教育,學校和家長都必須共同努力。學校和家庭雙方都要樹立正確的教庭教育意識。學校切實做好家庭教育宣傳和輔導工作,而不是得到一塊“家長學校”的牌子就完事;工作重心應進一步落實到對班主任的培養上,而不只是在大會小會上批評某某班主任在開家長會又“大放厥詞”;學校不僅要及時反饋學生的在校情況,更要幫助、指導家庭和學校一道為學生的發展創造良好環境;不只是調動學校力量和呼吁社會給貧困家庭的子女以物資上的幫助,更重要的是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庭教育意識。對家長來說,要積極主動地向學校“靠攏”,主動與老師聯系、溝通;在家長會上家長要抱著學、傾聽、了解地態度去;樹立起家庭教育意識,本著“最好的老師其實是家長自己”的想法,在引導教育子女的時候,自己先做好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