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淺析未成年人家庭教育

時間:2022-07-14 08:52:00

導語:獨家原創:淺析未成年人家庭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獨家原創:淺析未成年人家庭教育

摘要:未成年人家庭教育對他們的成長影響很大,本文嘗試從不同領域的家庭教育、未成年人不同成長階段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影響因素、未成年人家庭衛生保健與營養等方面對未成年人家庭教育進行探析。

關鍵詞:未成年人;家庭教育;德育;智育;心理健康教育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和知識經濟的迅猛發展,未成年人發展戰略地位日益凸顯。家庭教育作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越來越被社會所重視。積極探索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新規律、新途徑、新機制,著力構建家庭教育新模式,合力推進家庭教育工作,是目前和將來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務。

1、未成年人不同領域的家庭教育

未成年人家庭教育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德育、智育、個性心理培養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等方面,每一個方面都是未成年家庭教育不可或缺、不容忽視的。

1.1加強未成年人家庭教育中的德育培養

家庭的倫理道德是整個社會倫理道德的基石。家庭道德責任教育在未成年人的成長中具有基礎性作用。未成年人家庭道德責任教育是加強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中最基本的內容。社會發展對未成年人家庭道德責任的形成造成沖擊;家庭教育方式存在問題,家長重智育輕德育的現象比較普遍,致使孩子道德責任的形成受到影響;未成年人的家庭道德行為失范現象較為普遍。這些都使得人們有必要探討未成年人的家庭道德責任教育問題。孔子曰:“少若成大性,習慣成自然”,就是說孩子自小養成的習慣,對其今后的發展,甚至一生的前途將產生重要影響。未成年人家庭思想道德教育,是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不斷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是實現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和知識培養均衡的的重要方法和途徑。

1.2加強未成年人家庭教育中的智育培養

所謂智力教育,就是知識教育。當前,我國對未成年人治理教育非常重視,并且已經有了很多探索。未成年人對事物的感性認識的興趣遠遠超過理性認識。所以,作者認為,如果采取未成年人智力教育生活化的方式將會更有利于增強未成年人學習興趣,提高未成年人學習效率,同時,智力教育也是改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的一種家庭教育有效方法和途徑。所謂智力教育生活化,就是把智力教育與生活實踐聯系起來,從實踐中找到學習的樂趣。美國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就是兒童現在生活的過程,而不是將來生活的準備”。在他看來,最好的教育就是“從生活中學習”、“從經驗中學習”。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則認為,“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改造”。比如,家長在教孩子識別動物時,就可以把孩子帶到動物園,對這活生生的動物進行現場教育,這要比在書本、畫冊上教育孩子效果好得多。

1.3未成年人家庭教育中的個性心理培養與心理健康教育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信息時代的來臨,一些全新的觀念和生活方式正在極大地沖擊著我們,而且以驚人的力量和速度改變著青少年的思維和行為方式。這就客觀上要求我們的家長和家庭教育要轉變舊有的思路和模式,以適應新的變化。然而,在當今的家庭教育中,家長卻很少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而且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也十分缺乏。家長對孩子精神上的過度保護,如同身體上的過度保護一樣,極大地降低了孩子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家長應對心理健康教育常識充分了解,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給予重視和指導。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在未成年人成長及社會化過程中的重要性已經成為一種共識,其意義已經得到了廣泛的認同.首先,它有助于孩子思想品德和人格的發展,有利于培養其自主性和自律性。作為家庭成員之一,孩子有權利發表自己的意見,這無形中培養了獨立思索的能力;同時,家庭中有原則可循,這就需要嚴格要求自己。從小培養孩子自我約束、按一定行為規范辦事的習慣,同時也培養了孩子的意志。其次,健康的心理狀態在發展孩子的情感、意識、興趣、動機等非智力因素的同時,又可以提高孩子的智能水平。健康心理可以使個體保持愉快樂觀的心境,這對于調動個體智力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大腦皮層優勢興奮中的形成,以及新的暫時神經聯系的建立和所有神經聯系的復活,都是十分有利。

2、未成年人不同發展階段的家庭教育研究

2.1嬰幼兒期家庭教育

嬰幼兒的發展應是全面、和諧的發展,應該重視發揮各種教育手段和方法在幼兒教育中的交互和滲透作用。行為是一個人品行的外在表現,加強對嬰幼兒行為的指導,讓嬰幼兒在知行合一中快樂而健康地成長。完美的教育都是非常重視良好習慣的培養的,家長要樹立正確的觀念,與幼兒園相互配合,激發幼兒的行為意識,促使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有力地促進幼兒各方面的發展。

2.2小學期家庭教育

在對未成年人實施小學教育的整個過程中,學校教育始終處于主導地位,然而家庭教育卻起著關鍵作用,由于這種關系,二者必須有機結合達到合諧統一。作為家長,應該主動到校了解學生在校表現,配合老師做好工作,限事態于萌芽狀態,切實負起家長的職責。避免臨渴才掘井,發現自己的孩子落后很多了才來關心,表現為被動教育,不利于孩子成長。

2.3青春期家庭教育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他們有很強的叛逆心理,那是很正常的也是發育的必經過程!由于這個階段孩子隨之自己的長大和與社會接觸面的擴大,知識面的拓展和經驗的增多,他們的眼界更加開闊,興趣也逐步由家庭轉向外部世界。他們希望獨立,不再像兒時那樣事事聽從父母,如果父母過多地干預他們的事,他們則會不高興,甚至產生對立情緒。許多父母對孩子的這種強烈的獨立傾向表現不理解,感到悲傷和失望,認為自己為孩子吃了很多苦,而現在孩子翅膀硬了,不需要自己了,于是總是把孩子緊緊抓住不放,事實上這樣做是不對的。應該認識到青少年尋求獨立的傾向有著積極的意義,問題是做父母的應該如何去進行科學引導。沒有認識到這點,仍然按照自己的邏輯來管理孩子那將帶來更多的麻煩!作為家長要管理好孩子就必須注意他們的心理和生理的發展變化規律,特別是心理,抓住他們內心的動向,正確引導,在問題出現的時候合理處理,給孩子一個正確的答復,為孩子樹立榜樣!

3、未成年人家庭教育中的影響因素

3.1不同文化背景對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有一定影響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家庭教育也會不同。不同的家庭文化對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是不一樣的。家長的文化程度和教育背景對未成年人的成長影響不同。在我國未成年人教育中,應當重視不同家庭背景的文化差異,使他們獲得與其家庭相一致的教育,以促進他們個性的健康發展(文化差異包括地區差異、民族差異等)。

3.2社會變遷影響著未成年人家庭教育

社會變遷主要是指社會關系、社會風氣、社會組織、社會管理、社會心理、社會風氣等方面的局部性變化。社會變遷影響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也沖擊著家庭教育的理念、方式。隨著社會的變遷,家庭對未成年人的教育理念,甚至對教育是否成功的評價標準也是很有影響。現代社會,家長對子女的教育越來越重視,期望值也越來越高。但一部分家長由于忽視子女主動探求新事物能力的培養,忽視子女性格和情感的培養,忽視子女的自信心和創造力的培養,忽視子女的勞動能力培養,使一部分子女的獨立生活能力差,缺乏社會責任感,家庭教育已是社會變遷中的突出的社會問題。就當前而言,家庭教育應該與時代同步,掌握教育規律,把孩子培養成合格人才。

3.3社區對家庭教育的影響

社區文化對家庭教育也有很大影響。社區文化是通行于一個社區范圍之內的特定的文化現象。包括社區內的人們的信仰、價值觀、行為規范、歷史傳統、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地方語言和特定象征等。我國城市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工作性質、經濟收入在總體上處于優勢地位。與農村青少年的父母比較,城市青少年的父母對子女的教育相對更全面、自覺和科學,其精力和物質投入也更大。表現在教育方式上就是給子女的溫暖多。要求也多,管理也嚴。在農村,父母雖然“望子成龍”,但囿于自身文化素質和各方面條件限制,他們對子女的教育相對來說主要還是處于一種自發的或自然而然的狀態,因此在教育方式大多數維度上的得分低于城市父母。從農村和城市兩類社區的文化背景來看,父母角色的認知和分工存在差異。

3.4家庭因素對家庭教育的影響

影響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家庭的生活氛圍、父母的品格和文化修養、父母的教育方式、以及家庭結構的變化的等等諸多方面。父母應該多創造有利因素,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作為父母要尊重兒童的獨立人格,作風民主、和藹可親,這對幼兒身心的健康成長將產生極為有利而深刻的影響,在生活和工作中處處以身作則,凡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多示范,少說教。父母樂觀、鎮定、愉快的情趣對孩子可以產生巨大的感染力,父母應自覺克制來自各方面的煩惱、傷感和憂郁,控制自己的不良性格,以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讓孩子感到家庭是溫馨安全的。另外,家庭中的物質環境和心理氣氛也應充分考慮其教育的影響。

4、未成年人家庭衛生保健與營養

4.1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影響因素

要想對未成年人進行良好的家庭教育,首先必須了解影響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因素。一是避免家長對未成年人的期望過高,這讓孩子的壓力過大。二是不要過度對孩子保護,養成孩子的過度依賴心理。三是對于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不要過多干涉,應該相信孩子自己能夠解決好安排好學習和生活。四是避免網絡對未成年人的不良影響,網絡上充滿了很多新奇的東西,很多未成年人由于抵制力差過度沉迷于網絡世界,家庭在這方面應該正確引導,教育孩子合理應用網絡。

4.2未成年人的保健與營養

未成年人正處于心理和生理上的成長期,所以這個時候對未成年人進行正確的保健與營養很重要。目前很多孩子由于營養過剩或者不均衡造成肥胖癥等等。家長應該準備合理的飲食習慣,為孩子合理搭配飲食,避免孩子暴飲暴食或者不吃早餐等不良習慣。

5、結論

未成年人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他們的性格、道德品質和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與家庭教育密切相關,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成長的基礎,在未成年人成長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未成年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在孩子教育中,應該堅持德育與智育相結合,充分考慮影響家庭教育的因素,營造愉快的家庭教育環境,促進孩子身心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關于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環境的理性思考》,高布權;馮曉琴,2006年01期

[2]《全國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狀況抽樣調查報告(節選)》,中國婦運,2008年06期

[3]《未成年人家庭教育存在問題及解決對策的調查》,湖北省兒童全面發展研究會第三屆第二次學術年會論文匯編,2006年

[4]《進一步推動農村未成年人家庭教育工作》,人民日報,2006-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