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參與幼兒家庭教育角色投入問題及對策
時間:2022-01-10 03:23:36
導語:父親參與幼兒家庭教育角色投入問題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社會環境的影響隨著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母系社會逐漸遠去。在父親這一角色下,是責任的代名詞。男性被定位為家庭的經濟支柱、思想的引領先導,這也充分肯定了父親角色的發展力度。由男性所奠定的社會環境促使公眾對父親這一角色有了新的看法。在當前教育環境中,人們普遍認為父親的教育應該更加堅硬果斷,更具力度。(2)教育理念的塑造父親對教育理念的塑造能夠對孩子的性格、思想產生重要的影響。這些在幼兒懵懂時期就建立起來的情感直接影響了幼兒日后的為人處世和行為作風。美國科學家喬治?麥克曾經對數百名男性進行了“學習能力的實驗”,實驗結果表明,男性的改革意識、學習能力更強于女性[1]。對于幼兒來說,父親所具有的教育理念需要隨著孩子的成長不斷變化,同時,父親的教育方法能夠以男性思維給孩子帶來更多的安全感。(3)人格魅力的影響父愛對幼兒來說,除了是一種情感需求,更是他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催化劑。Hoffman(1966、1970a、1971)研究表明具有良好家庭教育的父親能夠進一步發揮正面的引導作用,使父親能夠成為孩子們心中的榜樣和英雄[2]。讓孩子能夠學習和模仿父親的一舉一動,從而建立一個和諧的交流環境,提升幼兒在學習能力、交流能力。
二、父親參與幼兒家庭教育角色的發展現狀
關于父親在幼兒家庭教育中的角色,一直以來,中西方探究意識有所不同。我國父親參與幼兒教育的探究在起步上就晚于西方,在形式上也比較單一,主要呈現為講座、論壇等。無法從根本上提升我國父親對于自身教育角色的挖掘塑造。特別是在傳統家庭教育中,存在著“慈母嚴父”的教育結構,父親主要作為經濟支柱而存在,而并非是幼兒教育的主體,嚴重影響了父親對幼兒家庭教育的角色投入。
三、提升父親參與幼兒家庭教育角色投入的具體對策
為了改變當前幼兒教育的發展模式,在父親參與幼兒教育的角色投入上,筆者建議從家庭教育氛圍、個人示范作用等方面進行加強,讓父親和幼兒之間的角色模式更加融洽。(1)構建一個民主的家庭環境對于幼兒來說,良好的性格來源與一個溫暖、和諧、自由、民主的家庭氛圍。對于幼兒來說,“玩耍”、“游戲”是孩子的天性。為此,父親應該從“游戲教育模式”上入手,改變傳統教育模式,使自己能夠和孩子建立平等的關系,和孩子一起走入他們的童真世界,并帶領他們嘗試生活中的不同環境[3]。在養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基礎上,充分釋放幼兒的天性。(2)明確以身作則的模范作用俗話說:“子不教,父之過”,為此,在幼兒教育過程中,父親要嘗試“以理服人、以情動人”,即不能驕縱孩子的任性,也不能辜負孩子的天性。每一個父親都要從自身做起,提高孩子的理性意識。(3)加深幼兒的心理健康引導對于幼兒來說,他們的安全感一大半來源于父親。為此,在父親這一教育角色中,要在思想理念的革新上立足傳統文化,充分繼承和發揚良好的思想教育。例如,通過《曾國藩家書》、《顏氏家訓》等思想,構建嚴謹的家風、家訓。在奠定男性教育地位的基礎上,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愛,充分引導父親在幼兒生活、學習上進行長時間的融合,更加關注教育理念的現代化和科學化。
四、總結
綜上所述,父親在參與撫育兒童的時間內,能夠對孩子的責任意識、性格特點、學業成績、道德規范、社交能力產生重要的影響。在幼兒教育中,父親不應僅僅是養家糊口的人,而是幼兒教育的領路人。父親要從家庭教育的幕后走向臺前,與母親一起共同承擔起對于孩子的教養責任。更加關注兒童的社會化發展、人格發展、心理發展,不斷提高兒童交往能力、促進兒童認知能力提升、為父親教育角色的確立形成積極的影響。
作者:郭雄 單位:成都文理學院
參考文獻:
[1]王暢.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J].文學教育(下),2015,(4).
[2]王麗,傅金芝.國內父母教養方式與兒童發展研究[J].心理科學進展,2005,(3)
[3]魏棟.父親參與幼兒教養現狀分析及對策建議[D].上海師范大學,2013(11).
- 上一篇:拓展訓練在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
- 下一篇:小學生家庭教育對策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