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繼續教育功能定位轉型研究

時間:2022-02-17 03:26:30

導語:高校繼續教育功能定位轉型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繼續教育功能定位轉型研究

摘要:非學歷繼續教育定位,即找準高校非學歷繼續教育在整個社會政治經濟體系中所存在的作用和發展空間,確定非學歷繼續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同時對非學歷繼續教育本身的發展目標和發展任務以及服務群體進行的一系列的前瞻性戰略思考和規劃研究。

關鍵詞:非學歷繼續教育;功能定位;可行性

一、高校非學歷繼續教育的功能定位

所謂非學歷繼續教育的定位,首先要弄清什么是定位,即確定某一事物在一定環境中的位置。非學歷繼續教育定位,即找準高校非學歷繼續教育在整個社會政治經濟體系中所存在的作用和發展空間,確定非學歷繼續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同時對非學歷繼續教育本身的發展目標和發展任務以及服務群體進行的一系列的前瞻性戰略思考和規劃研究。

(一)社會功能定位

市場經濟發展,社會轉型需求,終身學習號召,非學歷繼續教育越來越發揮著重要作用,原先學歷教育一枝獨秀的天下一去不復返,現在,在維持學歷教育基本市場需求前提下,需大力發展非學歷繼續教育。高等學校開展各種非學歷繼續教育和培訓,要以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為根本宗旨,以促進社會成員自身素質不斷提高為基本目的,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對繼續教育學習的需求,非學歷教育以其鮮明的目的性、應用性和市場性等優勢必將異軍突起,迅猛發展,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二)服務地方定位

教育是直接有效為地方區域經濟服務的一種重要形式,是勞動力再生產的有力手段。高校在開展非學歷繼續教育時,應對地方社會經濟發展規劃以及人才需求狀況等進行認真研究,找到自己的準確定位,為服務地方經濟建設提供人才支撐,不斷發揮其服務于地方和創業的社會功能,從而取得自身的可持續發展。上海高校非學歷繼續教育堅持為本市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根本職能,其目標發展具有中國特色、反映時代特征、體現上海特點,在集聚社會教育資源、完善區域性教育結構、延長全民受教育年限、取得人才資源的競爭優勢、增強上海城市的綜合競爭能力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上海高校非學歷繼續教育的發展植根于當地,以服務本市、輻射周邊功能,將為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發揮先導作用。

(三)終身教育、學習型社會的需求定位

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影響,文憑與證書不能說明一切,真才實學才是硬道理,需要人們不斷更新、補充和拓展新知識、新技能。知識經濟的到來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學習方式,把學習作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非學歷繼續教育開辟廣闊發展空間。學習型社會的基本特征是以學習求發展、促發展,在整個社會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的引領和推動作用。高校的繼續教育定位于構建學習型社會,既能為其自身的長遠穩定發展創造機遇,也能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的大力發展。

(四)高校職責定位

高等院校承擔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重要職能。高校在非學歷繼續教育方面都擁有良好的生源、雄厚的師資、高端的課程,各具特色,各有千秋,應發揮技術優勢,建立多元化學習平臺。高校踐行培養人才,服務社會、服務大眾的重要使命。目前普通高校繼續教育應該在人才培養目標、辦學類型和特色專業等方面,給予非學歷教育以合理、準確定位。高校不能把非學歷教育僅當成經濟利益的渠道來對待,而應該把成人非學歷教育和學校的戰略重點、發展聲譽聯系起來,把成人非學歷教育作為學校的一塊品牌推向社會,贏得民眾的尊重和認同。清華大學和浙江大學這兩所國內頂尖高校已率先進行繼續教育改革,確立非學歷繼續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重要地位和作用。故現在高校應在觀念上擺脫計劃經濟時代的框框,突破行政管理模式機制上的制約,發揮高校非學歷繼續教育在國家教育發展戰略中應有的作用。為促進高校功能發展,創建綜合性一流高校,非學歷繼續教育是其重要籌碼和亮點工程,高校應對非學歷繼續教育進行戰略規劃,正確定位。

(五)專業特色定位

所謂特色專業,即地方高校根據其所處的特殊環境或是自身所具有的優勢辦學資源,而開設的具有一定獨特性或是占有一定比較優勢的專業。在對特色專業的定位過程中要注意做到可持續發展性、典型性和先進性。非學歷繼續教育具有短期、快捷、實用的特征,以其鮮明的目的性、應用性和市場性等優勢,對發展市場和目標人群以正確功能定位,開發特色專業課程。

(六)培養目標定位

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即指地方高校對其繼續教育培養的人才的規格和類型進行界定和規范。社會人才需求情況、各學校自己的專業特性以及生源素質狀況等是決定地方普通高校繼續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的主要因素。非學歷教育培養目標定位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發展以引領社會經濟發展的最新知識的產業應用為內容的專業,例如計算機培訓、商務英語培訓、股市現代經營培訓、最新保險培訓和現代文秘、現代經營管理培訓等。它是為最新知識在產業中大規模應用所做的先期準備,非學歷繼續教育具有時代前瞻性。

(七)高端品牌定位

高校非學歷繼續教育一貫堅持高端、精英化戰略部署,定位于高層次和精英化。多年來,依托各大學雄厚的教育資源,多層次、多類別各式各樣的非學歷繼續教育培養了一大批科技界、教育界、工商界優秀的管理者和工作者,也成為世界各地追求卓越發展的精英人才爭相趨鶩的目標。高校憑借自身響亮的社會品牌、雄厚的教學與研發資源和獨特的校園文化,在精英人士開展高端培訓,具有無可比擬優勢,樹立了響亮的品牌。主要戰略定位如下:

1.高端對象定位——金白領

鎖定高端培訓目標人群——金白領。主要面向學員素質高的企業家和政府官員等各類社會精英人才的管理和人文培訓,在日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越來越多的白領開始意識到提高自身價值的重要性,便紛紛通過培訓充電,以解決“奶酪危機”。外語、電腦已由一種專攻技能逐漸演變為每個人必備的基礎工具。金融、法律、財務、咨詢、物流以及現代化管理等經濟生活中的熱點項目被引為培訓項目,深受到白領的青睞。

2.國際化緊缺人才培訓

國際化緊缺人才項目培訓,是順應長三角地區經濟一體化發展、提升產業結構升級的需求,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高標準、新需要,要進一步加強國際化緊缺人才培訓力度。據統計,如今上海緊缺人才培訓工程已從當初立項時的26個項目,發展到現在已有70多個項目,充分體現社會發展,需要大量的國際化緊缺人才的現狀,上海緊缺人才培訓將以短期、快捷、實用為特征,例如近期推出的集成電路設計與應用、多媒體應用能力、納米技術與應用、會展策劃與實務、都市農業、中高級管理咨詢師、同聲傳譯等項目培訓受到了社會廣泛的關注。上海緊缺人才培訓工程本著“以上海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以項目為抓手、以行業為依托、走培訓社會化和市場化道路”的宗旨,為上海新一輪經濟發展進一步做好人才培訓工作,為迅速提高上海城市綜合競爭力,盡快培養外向型和業務素質國際化的人才。

3.打造特色品牌

高校非學歷繼續教育培訓要做到特色化發展,就必須圍繞“定制、特色、服務”來打造出專業化的特色培訓品牌。范例1:樓宇型非學歷教育成為新的特色品牌項目樓宇型非學歷教育成為新的特色品牌項目。這是非學歷繼續教育市場一大特色定位。樓宇型非學歷教育是近幾年伴隨著都市型智能化大樓大規模出現,以大樓為載體的一種新的教育方式,適應了白領階層學習各種知識技能需求的培訓。它打破了正規教育大而全、設置固定、難以應變的構架,滿足了社會成員多元需求,適應了用人單位對一專多能人才的需求。范例2:打造白領女性精品培訓項目細化高端人群,鎖定白領之中女性群體,女性本身就是消費市場主力軍,作為白領女性更不例外,甚至更具魄力和實力推動需求。猶太人有一個致富信條:女人和孩子的錢最好賺。當代都市白領女性,以其消費潛力之巨大,越來越引起諸多商家的重視,都市白領女性也因此被稱為“黃金商群”。深挖此類群體非學歷繼續教育市場,打造高端培訓項目,具有現實可行性。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高學歷女性人數已有全國高素質人才隊伍近半的趨勢,因此構建一個面向白領女性人群的非學歷教育培訓體系,來滿足上海高知女性深造、發展和豐富自我的需求,促進女性人才成長十分有必要。努力打造女性系列精品課程,同時開設各類職業技能培訓。為具有一定職場基礎和專業素養的較高層次女性人才舉辦專題培訓班,目標是挖掘女性人才潛能,豐富她們的事業和思維,拓展胸襟和能力,提高職場技能等,讓智慧女性享有幸福人生。

(八)人才高地建設定位

“魚無定止,淵深則歸;鳥無定棲,林茂則赴”。上海要建設集聚能力強、輻射領域廣的人才高地,加快創新驅動、轉型發展進程,提升國際競爭力,力爭與世界最頂尖、最國際化的大都市相比肩。上海高校結合自身情況,開展特色培訓,占領地域高地,充分發揮地理優勢,以繁榮非學歷繼續教育的契機,致力于打造高端、精品化課程。上海地處長江三角洲經濟發展圈,這里占據得天獨厚的區位發展條件,經濟基礎雄厚,是全國經濟發展最快、體制最優、競爭力最強的地區之一。為響應時代的號召,部分高校大力打造非學歷繼續教育,逐漸步入保留少量學歷繼續教育,重點由學歷繼續教育向非學歷繼續教育轉型的新時期,例如浙江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等。上海人才高地建設具有地緣優勢、政策優勢、發展優勢,根植于長三角經濟發展特區、服務周邊、輻射全國。

二、高校非學歷繼續教育的全面發展可行性

從非學歷繼續教育的本質、地位、作用和社會教育的需求看,當前我國應大力發展非學歷繼續教育,不斷提高非學歷繼續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市場經濟發展要求重視非學歷繼續教育

教育作為上層建筑,是為經濟基礎服務的。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健全,面對市場經濟的呼喚,純市場行為的非學歷教育,更加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務實高效地為市場服務,從應用和技術性角度為知識的產業化轉換做出自己的貢獻。上海作為全國發展的領頭羊,現在正在努力建設“四個中心”,這四個中心建設的共同特點就是需要大量復合型、高素質技術人才,同時也需要一個強大的能夠持續開展人才培養和繼續教育的職業培訓體系,這是非學歷繼續教育非常好的發展環境和千載難逢的戰略機遇期。

(二)教育規律要求發展非學歷繼續教育

作為與學歷教育互補的另一個重要方面,非學歷繼續教育也要在適應市場經濟中,找準自己的準確定位,遵循教育的發展規律,建立起完善的非學歷繼續教育機制。這是深化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要求,也是非學歷教育自身發展的需要。非學歷繼續教育也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市場,未來非學歷教育將會取代成人學歷教育成為主導地位。作為起步己經很晚的高校,可以通過詳細的調查研究,了解企業及市場需求,根據學校的專業特點和優勢安排不同的可供選擇的培訓項目、培訓計劃和培訓內容,制作培訓項目菜單,積極向企業、事業單位進行推介。學習的形式也可靈活多樣,可按照企業的需要對已有的培訓項目菜單進行課程內容及學習計劃的調整,使培訓能夠達到明顯的效果,具有實際的意義,這樣才能夠受到企業的歡迎和青睞,非學歷教育也才能夠打開局面,占領市場。

(三)人的全面發展要求加強非學歷繼續教育

從人的自身發展看,非學歷繼續教育將使人們根據自身現實需要不斷發展、全面促進,非學歷教育涵蓋了人生大學后到老年的整個青、中年時期。如果沒有非學歷繼續教育,社會成員將不能不斷進行知識更新與技能提高的學習,無法有效適應社會和崗位工作新的需要,終身學習、全民學習的教育理念將無法真正實現。從整個社會發展來看,我國經濟增長快速,特別是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使得社會對各個層次的人才需求矛盾日益突出,特別是對各類實其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與日俱增,非學歷繼續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滿足這些社會需求,促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加快人才培養,滿足社會對各類實用技術人才的需要,最終促進社會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四)資金問題要求強化非學歷繼續教育

所有事業的發展,都離不開物質經濟基礎。教育事業同樣如此。我們一再呼吁增加教育投資,可見教育經費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約我國教育發展的瓶頸。教育要解決自身發展的經費問題,一方面需要政府的財政支助;另一方面必須自身開拓財路,創造效益,用教育來發展教育,這才是解決資金問題的有效出路。以短期、快捷、實用為特征的非學歷教育,是順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而發展,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而壯大的,有廣闊市場發展潛力,可為自身可持續發展贏得動力和資金支持。

作者:陳琳 張雪芹 許學敏 董寧 單位:華東理工大學

參考文獻:

[1]楊德生.國外繼續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及其對中國的啟示[J].繼續教育,2015(5).

[2]毛衛東.高校非學歷教育培訓問題探析[J].教育科學,2010(19).

[3]姚靜.普通高校非學歷教育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

[4]張偉.高校培訓創新的對策[J].觀察思考,2006(10).

[5]毛衛東.高校非學歷教育培訓問題探析[J].教育科學,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