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繼續教育信息化建設探討

時間:2022-08-26 10:55:41

導語:高職院校繼續教育信息化建設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院校繼續教育信息化建設探討

摘要:高職院校繼續教育信息化建設可以為學習者提供更為豐富、更有針對性、更加系統的學習資源,有利于問題的及時溝通,提升了學習效率。基于此,本文首先說明了高職院校繼續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然后重點分析了高職院校繼續教育信息化建設路徑,以便為今后的相關工作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高職院校;繼續教育;信息化建設當前,信息化教育

在高職院校得到大力推行,使得教育質量得到迅速提升。對于繼續教育而言,信息化教育起到更有利的支撐作用,使高職院校的繼續教育逐漸走向高效化、信息化和自由化,從而為學習者提供更為豐富、更有針對性、更加系統的學習資源。因此,信息化建設是高職院校繼續教育推進的必經之路。

1高職院校繼續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

繼續教育為社會人員的能力培養,專業培訓和能力拓展提供了方便之門。在信息化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在繼續教育中應用信息化技術進行教育管理,既可以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又可以驅動資源的共享與優化配置,從而為行業發展、市場動向、技術需求和人才教育提供豐富的資源。同時,通過信息共享,行業及高校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弊端都會逐漸突顯出來,從而激勵各方積極應對來補充漏洞,彌補不足,從而更好地推動高校可持續發展。信息化建設能夠為繼續教育提供長久的資源共享,及時更新的專業內容,為相關人員智能化學習提供全面服務。在信息化平臺上,需要的人員可以免費進入平臺根據自己的專業和需求等選擇學習教育內容,還可以在智能手機的幫助下,實現繼續教育的隨時隨地化,個性化和自由化。這種信息化的繼續教育更能激發相關人員的深造積極性和主動性,并通過信息化匯通渠道進行問題反饋和評價等,從而促進教育、管理相關部門積極改進繼續教育模式和內容,使繼續教育更加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繼續教育走進信息化后,學校、教職工、社會相關人員等都參與到信息化平臺中去,使繼續教育更加高效。同時,與繼續教育有關的政策、管理方案、資源共享等環節都得到優化與提升,繼續教育逐漸走向智能化,學習人員的學習效率更高,掌握的知識更系統,專業能力更突出。

2新時期高職院校繼續教育定位

2.1目標定位。在新時期,隨著電子與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高職院校繼續教育信息化建設已經具備了成熟的環境條件,實施信息化教學是必經之路。在“互聯網+”背景下,高職繼續教育將實現高效率化,廣資源化和教育全范圍化,徹底擺脫傳統教育模式的桎梏。其目標定位在培養新時期新的社會背景下的創新型、應用型、高素質型和全能型的綜合人才,從而推動高職繼續教育走向本位深化改革,時空因素不再是限制因素,能夠充分調動各行各業有需求人員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新性。在這樣的教育目標的指導下,高職繼續教育將借助網絡平臺和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等,優化資源,加強橫縱研究與探索,從而使行業水平在區域之間的差異性大大縮小,推動繼續教育走向公允化。2.2形式定位。第一,繼續教育的生源除了在職函授外,還有成人高考所招生的學生。他們也都是選擇脫產、函授或者是利用晚上空閑時間在夜間大學來完成繼續教育。脫產教育時在時間定位上有兩種繼續教育形式,一是高中直接就讀本科需要四年完成繼續教育;二是專科升至本科需要兩年時間來完成繼續教育;而函授和夜間大學所需要的時間在高中升本時需要五年,專科升本則需要兩年半的時間;第二,在新時期,信息與網絡技術發展迅速,信息化繼續教育成為新的教育形式,以遠程在線教育為代表形式。學生通過網絡共享資源的選擇與學習,學習效果更好。達到學習目標的學生給予學歷證書并會得到國家認可;第三,繼續教育的另一種形式是自學考試。通過自學考試可以獲得國家認可的學歷。此方法以自學為中心,以社會資助為框架,以國家考核為基準;第四,電視大學也具有一定的教育地位。特征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突破時空限制,而且面向社會,想學習就可申請。因此,這種形式也是信息化教學中不可缺少的補充形式。2.3優勢定位。在新時期,高校繼續教育走向信息化,其優勢更為突出。第一,經濟性好。主要表現在費用低特性上;第二,高職院校的繼續教育具有國家認證的學歷證書,證書與高校證書同樣具有法律效力,價值也相同;第三,繼續教育招生條件低,考試要求高。這樣的管理模式優勢在于對學生自己負責,對社會負責。只有主動完成必修課程并獲是證書,素質成長和能力成長都是有目共睹的;第四,學生對專業的選擇更顯自主性,以興趣為出發點地能更好的完成學來;第五,繼續教育合格的學生,不但有了正規高校的學歷,而且高校還會提供就業機會,學生可從能力、興趣、專長等入手來選擇合適的職業與崗位。

3高職院校繼續教育信息化建設路徑

3.1加強對繼續教育信息化建設的認識與落實力度。繼續教育為社會發展所做的貢獻是巨大的,是各行各業專業人士創新和創造的源泉。為了更好地為社會服務,必須從理念上對信息化繼續教育加以重視,通過思想塑造,將繼續教育的信息化作為工作的主方向,在平臺建設的基礎上層層落實,組織協調各有關機構和部門,使信息化得到完善和健全。首先,在理念上規劃信息化建設的框架,為信息化的完善提供有條不紊的工作秩序;其次,在思想上重視資源調配,對信息化資源進行融合與共享,實現科學管控;最后,校領導主抓思想落實,在繼續教育信息化建設中起帶著作用,保證信息化建設有目的、有內容、有方法、有節奏地落實。3.2加大資金投入,及時更新并完善相關設備和平臺建設。繼續教育的信息化建設需要基礎設施的支撐才能得以實現。首先,做好資金調配,使硬件設施得到升級改造;其次,做好空間規劃,為信息化配備足夠的場地空間,用于構建網絡教室、信息化圖書館、多媒體教室等,使高職院校形成設施完備、信息化成熟的繼續教育中心;最后,做好信息化平臺的建設和開發工作。信息化平臺包括綜合網絡平臺、資源共享平臺、繼續教育平臺、管理平臺和科研平臺等。每一個平臺都擁有可以接入總管理系統的分系統,每個系統的數據能夠共享與互傳,使得信息化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展現出來。這些設施和平臺的建設需要政策的支持、資金的支持和各方領導的思想支持。因此,高職院校要從自身發展來考慮問題,加大投入,多方努力,為繼續教育的信息化建設尋找更多的資源,從而為校企深度合作打開可行之門,更好地體現高校的文化服務功能。此外,高職院校還要積極與行政主管進行溝通與反饋,從而為政策傾斜、資金傾斜等創造有利條件,保證信息化建設不會意外中斷,能夠順利形成體系,保證繼續教育的順利開展。3.3借助法律法規完善信息化管理機制。信息化建設涉及的因素多,內容廣,人員雜,其工作量大,是系統性、復雜性的工作,是繼續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建設過程中涉及到較多的信息技術性工作,需要多方面考量和科學規劃才能順利實現。首先,信息化建設需要法律的保障。一切工作都必須在相應法規的基礎上進行,因此需要政府出臺一系列的法規給予指導與規范;其次,高職院校要結合相應的法規來配套信息化管理制度,使繼續教育更加規范、更加標準、更加可控可管;最后,針對信息化教育要做好績效考核和管理,使更多的資源能夠向社會開放,為社會人員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從而做好文化服務。3.4加強繼續教育信息化科研團隊與教師團隊建設。繼續教育需要一定的教育人才參與,信息化教育更需要人才力量的投入。所以,高職院校信息化建設中,要注重人才隊伍的建設。首先,組建信息化建設的科研團隊,為信息化建設提供人才支撐。主要途徑是吸引人才和專業能力強的信息化工作者,使信息化建設有充足的人才儲備,從而實現可持續化;其次,組建繼續教育的信息化教師團隊,為繼續教育的資源融合和開發提供人才支撐。主要途徑加強培訓,使教師的信息化水平和專業能力得到有機結合,從而為信息化繼續教育提供知識保障,提升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率,充分發揮社會服務功能,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俞.民辦本科高校繼續教育信息化建設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9(05).

[2]曹群英,付輝,唐剛.繼續教育網絡平臺建設的調查與思考———以襄陽市為例[J].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04).

[3]邢長明,楊林,劉一良.“互聯網+”時代地方高校繼續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成人教育,2018(21).

[4]鄭心愉.“互聯網+”高校繼續教育定位及其信息化管理策略[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11).

[5]任毅,史雪瑩,張振楠.信息化對繼續教育發展的影響探析[J].現代教育技術,2018(S1).

作者:李吟龍 丁春莉 李婷婷 單位: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