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傳輸對素質教育的意義
時間:2022-12-24 10:10:03
導語:課堂傳輸對素質教育的意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然課堂信息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途徑之一,但是,隨著現代科學技術加速發展,知識質量成倍增長,學校沒有必要,也沒有能力把人類的全部知識教給學生,而目前的教學中傳輸給學生信息的主要載體教材,不太可能適合每一所學校的每一位學生,因而我們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要依照教材這個藍本、這個基礎,抓住重點的東西,精講、深講,然后讓學生觸類旁通由其(指教師講的教材重點、難點)而展開(這要求在教師引導下自我展開),總結知識體系,掌握教材知識,類推、演繹課文本知識……這才是學生能力、學力的培養過程。其實,這類教材的處理我們的許多教師已經積累了一些經驗,如單元教學、歸類教學、提綱性閱讀等,如果堅持了這些思想、方法,教材中的不足就會得到恰當處理。
一、課堂信息傳輸中的教師地位
“傳道、受業、解惑”這個教師職責的傳統理論,是我們長期奉行的職業準則,它雖然跟素質教育不構成矛盾,但是一味地讓教師守舊在這個標準上,恐怕達不到素質教育的目標。課堂是信息傳輸的主陣地,教師是課堂的主導,這個主導作用具體體現在教導學生系列化的學習,正如有人提出的“授之魚,不若授之以漁”;如何將深奧的道理,淺顯明快地展示給學生,這應該是以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前提的。我們教師在教與學的活動中,不能執著于課堂信息的灌輸,也不能認為傳授知識是教學的全部內容。我認為教師的任務是在課堂信息傳輸中成為導演或傳輸體。教師首先應準確而有機地把握學生的特點,即在備課(指備學生)、實施教學方案時,把每個學生的自我愛好、態度和思考能力、判斷力,表現力有機地綜合起來,使學生信息的接受、知識的理解、自我技能的形成融為一體,成為一個連續的有機整體,最終能夠使學生接受準確的信息,并對這些信息歸類、綜合、演繹、類比,獲得知識技能,提高素質。其實,要真正地做到這一切,并非一件輕松的事,這要求教師應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高超的引導學生學習的教育藝術,造就高素質合格人才的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講,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教師任重而道遠。
二、課堂信息傳輸的終點和增長極—學生
學生是教育的主體,他不僅是課堂信息傳輸的終點,更重要的是他們是知識信息的增長極。我們傳統的教育只要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就認為是完成了任務。其實不然,因為我們教育的對象,信息的接受者是有各自的“學力”,有不同的個性,是發展的具有創造力的一個個鮮活的人。當信息傳輸到他們的腦海中之后,首先被接受,被消化,但更重要的是增長、創造。學生是課堂信息傳輸中的增長極,有了這個增長極,才有了科學文化知識的發展,才有了社會的進步。人類對現有的科學文化不僅在于繼承,而且更應當立足于發展、創造,這也恰恰是素質教育的目的和歸宿。素質教育要以學生為本,立足于學生本性的教學,讓課堂信息的傳輸自動化、興趣化,讓學生主動地有效地接受這樣的教育。通過課堂教學,傳輸給學生鉆研的精神,創造的能力,開拓勇氣,進取的力量。讓課堂教學成為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切實促進素質教育健康發展。
總之,加強課堂信息傳輸,必須使教材、教師、學生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發揮課堂教學的所有優勢力量的作用,最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素質,以便讓我們的教育真正“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真正實現將“應試教育”轉到“素質教育”的軌道上來這一目標。
作者:施鮮艷單位:漣水縣第一中學
- 上一篇:職業衛生監督推進工程實施意見
- 下一篇:漫談推進基礎教育改革的策略
精品范文
10課堂常規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