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醫學生生命教育改革論文

時間:2022-03-06 10:37:19

導語:高職醫學生生命教育改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醫學生生命教育改革論文

摘要:分析我國衛生職業院校醫學生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提出加強生命教育、促進學生職業道德培養的方法。院校應重視學生的生命教育,提高教師的生命教育能力,并結合醫學專業課程特點,在社會活動中探索多樣化的生命教育教學形式,學習醫學法律知識,積極開展生命教育研究。

關鍵詞:醫學生;生命教育;職業道德

生命教育最早由美國學者杰•唐納•華特士于1968年提出。他倡導實施生命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人的價值和生命,理解生活的真正意義,培養學生人文精神、對終極信仰的追求以及關愛情懷[1]。

1高職醫學生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醫學生擔負著“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神圣職責與治病救人的重大使命。開展生命教育,可以培育學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感,激發學生熱愛醫學事業的敬業精神;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從業素養和職業道德水平,有利于未來醫患矛盾的消解[2]。所以,針對醫學生開展生命教育不僅符合其人生觀、價值觀發展要求,而且也是由其所學專業和未來職業特點所決定的。大學時代是一個人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高職醫學生已經開始思考“人為什么活著?”“我將來可以做什么?”等體現生命意義及個人價值的問題。市場經濟環境下,個人價值觀趨于多元化、多樣化,功利主義、拜金主義等難免滲入高校校園,若生命教育缺失,則會導致大學生無法應對就業困難、財富困擾、地位困惑、人情困境等難題,對生活、生命失去信心,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出現問題[3]。如今的學生大多為獨生子女,缺少社會經驗和職業崗位體驗,對生命真諦的認識比較片面,考慮問題以自我為中心,自我意識強,心理脆弱,承受能力差;學習和生活遇到挫折時,缺乏解決困難的勇氣和信心,部分學生困惑、迷茫、悲觀,甚至自暴自棄,放棄生命[4]。高職醫學生是未來的“白衣天使”,是人類生命健康的守護者。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是醫務工作者必須遵守的職業道德。高職醫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充分抓住這一關鍵時期開展生命教育,能幫助其從生命科學和生命倫理道德角度去思考醫務工作者的職業特點,增強職業責任感,積極維護患者的生命權與健康權。

2高職醫學生生命教育實施對策

實施生命教育是一個多渠道并舉的系統工程,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等各類教育資源的密切配合[5]。

2.1衛生職業院校應重視生命教育

衛生職業院校應將生命教育納入新生開學教育、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實習生崗前培訓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生命觀,提高學生關愛生命、救護生命的能力。

2.2提高教師的生命教育能力

教育的本質屬性是育人。生命對于每個人都只有一次,生命是可貴的,但也是脆弱的。調查顯示,有26%的被調查大學生曾有過自殺想法[6]。教師自身專業知識不全面,將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7]。學校應招聘有醫學專業背景的輔導員、專職教師及心理咨詢師,建立以學生為主體、輔導員為主導、專職教師為輔助的教育管理體系,結合學生學習、生活中出現的學業、人際關系、戀愛情感、醫患關系等問題,開展思想教育,增強其生命意識。

2.3體驗式生命教育

專業課程教學中,教師應選擇適當時機融入生命教育,讓學生感悟生命的尊嚴與職業價值。應堅持簡單、易行、可操作原則,遵循間接體驗(角色體驗)—直接體驗—反思體驗—體驗內化的方式。間接體驗即角色體驗,包括自我角色體驗和他人角色體驗。如在高職助產專業“自然分娩鋪無菌巾”實訓課上,讓一名學生扮演產婦,體驗產婦在分娩過程中的體位及心理變化,感受產婦及其家屬的不易,并將這種同情之情滲透到臨床護理行為中;讓另一名學生扮演助產士,認識該角色所應有的權利和義務,并按角色規范要求行事。直接體驗,在校高職二年級醫學生可通過觀看醫學錄像了解臨床實際救治過程,還可以去醫院臨床見習,感受生命給眾人帶來的喜悅和醫務工作者為之付出的努力。高職三年級學生通過醫院實習實際參與臨床工作全過程,學習正確的診療操作技術,培養規范診療操作理念,體會正確診療技術操作對治病救人、挽回生命的重要性。反思體驗即對體驗中的心理感受、活動過程及行為效果等進行深層次思考,促進自我認知與評價。體驗內化則是反思體驗的深化和提升。上述4種體驗方式構成了體驗式生命教育的核心內容。

2.4在社會活動中探索多樣化的生命教育教學形式

成立醫療志愿服務隊,深入社區開展測量血壓、血糖、視力等體檢活動,關愛智障和聾啞兒童,積極開展“三下鄉”等社會實踐活動,宣傳無償獻血,走進敬老院、孤兒院、福利院等,將生命教育知識內化為學生的生命價值觀念,培養其關愛生命意識,使其尊重生命、熱愛生命,升華生命教育效果。

2.5在醫學法律教育中融入生命教育

隨著法律知識的普及,患者法律意識逐漸增強,醫療糾紛案例也逐年增多。開展醫學法律教育,學習《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等醫療法規,有利于醫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理性地對待生命,樹立生命無價意識,自覺維護患者及自身安全。

2.6積極開展生命教育研究

目前,針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很多,但是專門針對生命教育的研究卻很少,針對醫學生生命教育實踐的研究更少。衛生職業院校應堅持課題先行指導的原則,大力開展醫學生生命教育相關學術交流與合作,鼓勵高職院校教師積極參與生命教育研究,促進生命教育深入發展,盡早制定出適合高職醫學生的生命教育方案。

生命教育的實施需要院校、家庭密切配合,高職院校作為人才培養基地,生命教育應始終強調生命的珍貴、對生命的敬畏,讓學生的生命情感在專業學習、操作實踐過程中感悟、體驗和升華,激發學生熱愛醫學事業的職業精神,提高其從業素養和職業道德水平。

作者:李秋玲 翁開枝 單位:漳州衛生職業學院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漳州市醫院

參考文獻:

[1]胡少芬,劉曉英,桑美麗,等.高等醫學院校護理生命教育課程實施現狀分析[J].護理學雜志,2013,28(20):88-89.

[2]杜曉平.深化醫科類大學生生命教育芻議[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9):72-73.

[3]張卓偉,曹小清,郝曉娟.護理本科生生命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護理研究,2013(12):4209-4210.

[4]陳玲,孫麗芳,華危持.護理專業學生生命教育的調查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6):95-97.

[5]唐麗靜.探析高校護理專業學生生命教育的現實意義及有效途徑[J].護理研究,2014(3):769-770.

[6]曾云鶯,王東紅.后現代教育觀視野下的離校大學生生命教育[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3,25(1):82-86.

[7]唐小寧.婦產科護理教學滲透生命教育的實踐[J].護理教育,2014,32(12):66-67.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