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思想特征及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研究
時間:2022-03-03 09:23:33
導語:大學生思想特征及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當今大學生思想多元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本文通過分析當今大學生的思想特征及其成因,探索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更好開展,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當今大學生;思想特征;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改革
大學生一直以來都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當今中國正面臨著紛繁復雜的國際形勢——經濟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極化、和平與發展仍然是當今時代的主題,然而霸權主義與強權政治也是當今世界的最大威脅,等等。面對機遇與挑戰,為確保國家與民族興旺發達,黨和國家確立全面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無疑是正確的,而其中,大學生這個群體則肩負起了舉足輕重的責任,對他們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更是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
1當今大學生的思想特征
今天,我們大學的校園里,已經基本上都是199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們,他們的到來無疑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中國開始實施對內改革、對外開放政策,而改革開放的實質就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提高綜合國力,進一步解放人民思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由此中國大地上開始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今天校園里的大學生們正是在這樣的大時代大背景中成長起來的。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與不斷完善,我國的經濟快速發展,綜合國力大幅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明顯提高,文化也呈現出多元化態勢。望眼一看,今天的大學生們,人人擁有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已經達到了相當普遍的現象,他們成長于網絡信息化全面到來的時期,他們有了更多平等對話、與外界了解溝通的機會,他們的思想得到進一步的解放,因此今天的大學生思想活躍,強調平等與自由,易于接受新鮮事物,創新意識更強,其價值取向也越發多樣化;然而另一方面,快速的經濟發展,也使得一些大學生思想中產生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這些人生活作風奢侈,道德淪喪,誠信缺失,精神空虛。其次,從80年代開始,我國即推行獨生子女政策,導致今天“90后”的大學生們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他們成為了特殊的一代,他們承擔著家庭所有的期待,而家庭成員所有的愛給予一人,極易造成對孩子的一種溺愛,這也使得這批大學生們在思想特征上呈現出:獨立意識較差、對家庭依賴性較強、自私、追求個性、集體意識較差、強調自我、心理承受能力較為脆弱、抗挫折能力較差,等等。另外,在1999年開始的“擴大普通高校本專科院校招生人數”的教育改革政策下,使得大學的精英教育變為大眾教育,而大學生就業問題日漸成為全社會關注的話題,強烈的競爭壓力給今天的大學生帶來些浮躁,學生們的思想也變得更實用主義——拒絕一切無用的學問。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方向
俗話說,不同的時代造就不同的人。今天的大學生,交流都多用電話、微信、QQ等方式,了解世界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難以想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依然使用傳統的理論灌輸和道德說教還能對學生起多大的教育作用。了解掌握當今大學生的思想特征,針對他們更看重所學知識的實用性,對社會熱點問題通常會極速關注,做事情急于求成、缺乏耐心等特點,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一切以學生為本,因勢利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2.1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新認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學生社會意識和思想成熟、人格健全、心理成長的有機組成部分,不是作為大學和教育者強加給學生的一種單純的意識形態灌輸,持有這種想法,是無法真正搞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這個認識很關鍵,因為只有教育者自己提高了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明白其內涵,才能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這一點,是很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容易忽視的。
2.2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內容
2.2.1黨團知識的宣講始終放在第一位
大學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而今天的大學生由于生活在和平年代,其中許多人都已沒有了危機意識,安于享樂,沒有目標,沒有信仰。加強黨團知識的宣講,使大學生清楚認識到自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明確自己肩負的責任與使命,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找到學習的動力所在,具有重要意義。
2.2.2加強法治安全宣傳教育如今法律已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法律素質也被視為21世紀人才當有的重要素質之一。然而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淡薄依然是不容忽視的事實,我們經常會看到例如校園傷害事故頻發、大學生陷入傳銷組織、大學生吸毒進而引發社會犯罪、大學生做網絡直播傳播淫穢等等新聞。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對大學生來說也算迎合了他們希望獲得實用性知識的需求,懂法律才能更好的維護自己的權益,保護自己。
2.2.3將就業指導、職業規劃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內容當中
大學生畢業就業問題已成為大學生最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之一,因為這是他們讀大學最切身的利益所在。將就業指導、職業規劃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內容當中,正是體現了“一切以學生為本”的服務理念,切實感受到他們心中所想所慮,幫助他們開啟自己的職業生涯,我想這是每一個大學生心中最大的愿望。
2.2.4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隨著社會各方面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心理健康問題也開始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大學這座象牙塔里,也時常會發生學生跳樓,學生患抑郁癥、焦慮癥、強迫癥等等情況,而這背后正是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發生了偏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缺少心理健康這重要的一課,這也是與時代接軌。
2.3積極拓展網絡教育平臺
當今的大學生追求平等與自由,交往交流方式多樣,例如電話、微信、QQ、郵箱、微博、MSN、貼吧等,他們擅長自由的選擇興趣相投、思想接近的網絡虛擬群,在這些平臺上盡情的展示自己的個性,發表個人言論,表達自己的想法,他們喜歡通過網絡了解社會資訊,發現新鮮事物,自主學習。那么要想改革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須順應時代潮流,把握時機,搶先占領網絡新陣地,創新性的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建立微信公眾號,經常在微信平臺上一些發人深思、有教育意義的文章給學生們看;又例如利用微博平臺,就社會熱點、時事問題,及時與學生平等自由的互動交流,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想和觀點。利用網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將大大拉近思想政治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提高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同感,而當學生有思想疑惑時,也能及時為學生解答,具有時效性。
2.4教育形式的多樣化
傳統的組織大學生們齊刷刷的坐在教室里上思想政治教育課無疑是落后的一種教育方式,改革思想政治教育還應從教育形式上去創新。可以組織學生們就社會時事開展演講發表個人觀點、或是相互辯論;也可以讓學生們觀看相關教育的視頻錄像圖片,那樣比看文字的教育文章更生動,更吸引人;也可以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例如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組織學生到貧困偏遠地區支教等等,培養大學生的責任感,加強大學生感恩教育;還可以定期舉辦例如法治講座、定期開展主題班會等等活動。
2.5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需要濃厚的校園氛圍
高校營造思想政治教育校園氛圍,我認為可以從豐富學生在校活動做起,例如組織舉辦相關主題的征文比賽、文藝表演比賽、體育比賽;在校園內設置名人雕塑、格言警句、榜樣欄、文化櫥窗等宣傳陣地,使校園環境充滿積極向上、激勵的氛圍,等等。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其間,滲透性強,不知不覺,使學生潛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我們知道,中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否能興旺發達、后繼有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而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也將永無止境,在探索的路上,堅持一切以學生為本,跟隨時代潮流,積極拓展網絡教育新平臺,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將深入人心,取得實質性突破,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陳方程 單位:四川音樂學院
參考文獻:
[1]龍海平.“90后”大學生思想發展規律及教育對策[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9,(5).
- 上一篇: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商務英語人才發展規劃
- 下一篇:班級管理中“無為而治”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