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學習有效途徑管理論文
時間:2022-05-25 10:41:00
導語:創新學習有效途徑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世紀的人才,除了要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要具備不斷更新知識、創新學習和主動發展的能力。為此,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應重視加強對學生創新學習的引導。
“嘗試探究教學”是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深索精神、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目標,構建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主動嘗試、主動探索。主動了解和發現知識的產生與發展,實現以學生的主動發展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其基本模式是:嘗試——探究討論——再次嘗試。嘗試探究教學能為學生進行創新學習創建最寬裕的學習時空,創造最優越的學習條件,是促進學生自主發展,引導學生創新學習的有效途徑。下面談談幾點實踐體會。
一、“嘗試”是引導學生創新學習的心理基礎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天生具有好奇心,對未知世界充滿好奇,什么都想親自試一試,并希望自己是一個成功者。嘗試探究教學最基本的特點是“先練后講”。所謂“先練后講”,是指在知識的構建、知識的運用與發展等數學問題的教學中,在老師的引導下,由學生先行嘗試學習解決,再由師生共同歸納講解。這一“先行嘗試”,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及其能力的形成和培養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嘗試”是學生創新學習的心理基礎。一是“先行嘗試”一開始就把學生推到學習的主體的位置上,把學習的主動權切實還給了學生,讓學生在嘗試中切實體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滿足親自“試一試”并獲得成功的心理需求;二是在“先行嘗試”過程中,學生依賴心理逐漸被“我能嘗試成功”心理所克服,取而代之的是自主與自信。”嘗試”中了解、“嘗試”中發現、“嘗試”中學會創新成為學生學習的心理追求。
引導嘗試是嘗試探究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心理需求,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重視做好學生進行“嘗試”的引導。一要鼓勵學生敢試,對于嘗試成功的,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師生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使之對嘗試充滿信心而敢去試一試;對嘗試有困難或失敗的,要及時給予啟發引導,鼓勵再試。二要做好鋪路搭橋。抓住知識的新舊聯系,組織好嘗試前的舊知識復習,為學生搭起嘗試的“橋梁”,做好嘗試的準備,打好嘗試成功的基礎。三要科學設計嘗試題,嘗試題要讓學生“試”有方向、“試”有目標、“試”有所獲。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學生實際,嘗試題的設計形式應有所不同。“同步嘗試題”、“變異嘗試題”和“發展嘗試題”是嘗試探究教學中嘗試題設計的基本形式,只要根據內容的難易度和學生的實際水平靈活運用,就能設計出符合學生實際的嘗試題。
二、創設情景,為學生創新學習營造良好氛圍
“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的內容的興趣。”嘗試探究教學注重通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樂于嘗試和探究討論。入情入境的教學,能吸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能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為學生創造樂于嘗試、樂于探究討論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欲望。
如教學“分數大小比較”時可用“孫悟空分西瓜”的故事,創設“問題情境”,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探究個中奧秘;教學“長方體表面積”時,可利用電腦媒體對長方體的表面進行不同形式的展示,創設“動態情境”,以增加學生探究的樂趣,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和創新思維;教學“圓的認識”時,可利用電腦媒體,設計出輪子是長方形、橢圓形、圓形、三角形等狀態下運動畫面效果,創設“應用情境”,以啟發學生對圓的特點的認識;教學圓錐體體積時,組織學生進行圓柱和圓錐量杯互為“倒水”的實驗,創設“實驗情境”,以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圓柱與圓錐的體積關系,從而推導出圓錐體的體積計算方法。
實踐證明,富有啟發的故事、聯系緊密的生活實例、動手操作等,能為學生創設理想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樂于嘗試、樂于探究討論,對培養學生創新學習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三、引導課堂自學是學生創新學習的直要過程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掌握基礎知識,學會創新學習,培養學習能力,需要一定的“學習過程”來保證。嘗試探究教學注重把學習過程作為創新學習的重要環節,并貫穿在課堂教學之中,通過指導課堂自學課本、討論和交流,引導學生主動構建知識,主動了解和發現知識的產生與發展,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參與中獲得創新學習的機會,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現代教學研究表明,課堂教學中的觀察、遷移、比較、歸納、推理、實驗、動手操作等教學活動,是學生獲得學習過程的重要形式。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面積計算”時,可設計如下指導:你能利用學過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知識來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嗎?請發揮你的聰明才智動手操作試一試看;根據你的操作,能發現三角形的面積計算與什么有聯系?你能自己找到計算方法嗎?當學生得出基本方法后,再引導思考:“ab÷2”中的“除以2”是什么意思?這樣的導學,一方面,能引導學生對三角形面積計算方法的“產生過程”進行主動了解和“發現”,讓學生學有重點,學有所獲。
實踐證明,課堂教學中設計富于引導的導學提示,能讓學生帶著問題參與教學過程,使學生學有方向,學有目標;能指導學生在學習中學會抓聯系、抓重點、找方法,學會在操作中感知,同時也有利于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地學習,培養學習能力,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實現不但讓學生學會,更讓學生會學的教學目的。
四、開展“討論”是學生創新學習的重要形式
“討論”是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一種重要方法,更是學生進行創新學習的重要形式。嘗試探究教學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式學習。教學實踐證明,開展課堂討論,一方面可以發揮學生“群體”的學習作用,讓學生獲得更多的自主學習的機會與空間,學生在討論中互相啟發、互相幫助、互相評價,從而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另一方面,討論可以使學生敢于質疑問難,敢于標新立異,敢于大膽求新,從而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
開展“討論”需要教師善于引導,精心組織。在內容上,要有的放矢,充分發揮民主性。一是教師根據教學需要,結合學生實際設計討論問題,以保證討論圍繞重點,抓住關鍵,言之有物;二是引導學生在質疑問難中主動提出討論問題,從而培養學生敢于發現問題、敢于提出問題的信心和能力。在組織形式上,要講求實效。一要切實給學生創設一定的討論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切實進入角色;二要科學把握好討論時機和調控好討論過程,切忌隨意性與形式化,靈活進行小組討論與全班討論的操作,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從而提高討論的效率和效果;三要重視討論結果的反饋,鼓勵學生敢于創新、敢于發表不同見解,從而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創新和發展,不斷更新自我,不斷吸收新知識,是新世紀對人才要求的基本特征,終身學習和創新學習已成為人的自身發展的需要。小學數學教學只有不斷探索引導學生創新學習的新途徑,才能在課堂教學中切實加強對學生學習能力、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 上一篇:林業局學習科學發展觀檢查轉段動員講話
- 下一篇:職校學習科學發展觀轉段動員講話
精品范文
9創新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