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合作創新教學管理論文

時間:2022-05-25 03:50:00

導語:自主合作創新教學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自主合作創新教學管理論文

一、問題的提出

在21世紀的今天,知識經濟,知識創新,知識爆炸,呼喚學校必須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是課堂,主渠道是課堂教學。由此,要實施素質教育就必須以課堂教學的革新為突破口,拋棄忽視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運用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現代教育理論。

而考察小學課堂教學的現狀,由于應試教育模式的長期束縛,課堂教學仍然徘徊在偏知識傳授,偏分數評價,課業負擔過重的誤區,徘徊在“高消耗、重負擔、低效率”的困境之中,如果不從根本上改造和革新現行的課堂教學模式,素質教育就難以開展。

針對現行小學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我校意識到課堂改革勢在必行,因此,我們在借鑒當前流行的“主體性教學”“交往性教學”“創新性教學”等教學模式的理論和方向。構建了“自主合作創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希望通過構通科學、高效的課堂教學組級形式,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實驗的基本思路

要進行本實驗,在語文教學中,我們首先應搞清師生的關系應是主導與主體的關系,而不是講者與聽者的關系;應以素質個性化的培養目標為導向,以開放型的課程體系為切入部,以激勵性評價為杠桿,以集體的合作性學習為動力,構建“自主、合作、創新”的語文教學模式,上活語文課。在教學中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在教學中,變革傳統的教師職能觀和教育行為模式,正確發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

2、變革傳統的學生觀和學習行為模式,充分發揮學生教學過程中的學習主體作用。

3、改革教學關系,建立平等、民主和合作的師生關系,調控課堂教學的動力系統,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實驗的基本方法

“自主、合作、創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結構用圖式表示:

教師學習指導

學生個體自主學習

學生群體交往學習

本模式為三大板塊整合又各有側重的“三段式”課堂教學結構程式。在教學中,我們在模式的基礎上熟悉該程序教學,并善于選用就變式,做到整體設計,把握語文學科教學目標,精心組織教學內容,做到反饋與調控,讓“自主、合作、創新”的課堂教學達到最優化,真正發揮課堂教學促進“素質教育”的效能。實驗主要從以下角度入手:

(一)創設“自主性學習”的教學情境。

自主性學習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和激勵學生主體的自覺意識,使學生樂學、會學,從而養成發展個性品質。

在語文教學中,我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能自主地學習,即使沒有老師指導,也能獨立地學習語文知識。

(二)創設“合作性學習”的教學情境。

合作性學習是指在教學中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師生關系,建構師生合作教學,生生合作學習的集體性教學模式,充分開發課堂集體交往、信息網絡、群體心理氣氛等社會心理因素的教學潛能,使學生在合作學習的活動中,學會交際、學會參與、學會關心、學會競爭、促進學生個性社會化。

1、改變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創造合作學習的課堂氣氛。

在語文課中,建立科學的課堂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小組有利于學生討論,交換意見及集體評價,以及學會尋求幫助與幫助,相互的溝通與合作。

2、挖掘集體潛能,體驗合作的成功,促進個性社會化。

在語文課中,讓學生小組討論、交換意見還可以讓學生扮演課文中的角色,從而體會合作的成功。

(三)創設“創新性學習”的教學情境

創新性學習是指在教學中創造活躍、民主的課堂氣氛,鼓勵學生多想、多問、多做,開發創新意識,發展創新性思維能力,創新性操作能力,形成創新性個性品持。

1、啟發聯想和想象,發展創新性思維能力。

2、調動多種感官參與,發展創新性操作能力。

四、實驗實施策略

(一)建立學習小組。

建立學習小組,是實施“自主、合作、創新”課堂教學策略的首要問題。課堂上我采用異質分組的方法,將學生按性別、知識基礎、能力(組織能力、活動能力、交往能力、學習能力)作有機調配。在新授課時分成四人小組,在練習(如背誦、默寫)時分成兩人小組,在表演時靈活分組,但在課外輔導時則采用同質分組的方法,以利于分層輔導。

(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自主、合作、創新”課堂教學模式中,“自主學習”模式是最根本的基礎和前提。它將課堂上學生學習的被動心理狀態——“要我學”引導為主動探索求知識的“我要學”,學生的自我意識被充分調動,使他們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成為課堂的主人。為使學生能自主性學習,我嘗試從以下兩方面實施。

1、引發學習動機,尋找心靈交流點。

引發學生積極的學習動機是確立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所需要的。對小學生來說,學習興趣是構成學習動機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而小學生學習興趣的形成,往往始于對教師的喜愛,在于師生間的充分情感交流。因此,我每步入課堂,總以和藹的微笑,情境喚醒,游戲誘趣,表演添趣,競賽激趣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以最佳的心理狀態興致勃勃地投入學習。

2、創設參與情景,培養自主能力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有效的學習離不開教師的引導。但指導只是手段,現代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指導必須是把學生導向學會學習,以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1)自主參與選擇,確定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在課堂教學中起著導向測評的作用。我在引導學生確定學習目標時,時常是通過“導思”來喚起學生的參與意識,將目標問題化。引導學生參與確定學習目標,主要是抓好課堂預習,思考本課學什么?課后練習解決了沒有?個人還有什么學習收獲?也可以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課型,從課題或課文中心句入手,結合課后思考練習或參考語文學習輔導,提出問題化的學習目標。

(2)幫助學生學會選擇學習策略,獲得自主學習的能力。

學生學會學習首先是學會選擇學習的策略,這是教師學習指導的重點。如為了教學生理解詞語,在平時的教學,我加強了對重點詞語的查字典,并聯系上下文選擇字義理解詞語的訓練,使學生真正掌握這種理解詞語的方法。

讓學生學會學習,還有另外一種常見的方法:舉一反三。許多課文中,各段的結構基本相同,教學其中一段滲透學法指導,學生能自主學習其他段落。如《林海》一課,我首先重點學了“嶺”這一部分內容,讓學生掌握了學習這一段方法,然后讓學生運用學習方法去學習“林、花”這兩部份的內容。

因而,在教學中學法指導不僅教會學生掌握具體的學習方法,還幫助學生根據學習內容的特點及自身的條件選擇學習策略,調控學習過程,提高學習效率。

(3)鼓勵思考質疑,廣泛交流評議。

課堂上,學生不應是“聽眾”“觀眾”,而應是積極的參與者,這就要求教師圍繞問題化目標進行教學結構設計,給予學生充裕的時間閱讀、思考、討論交流,使其學生在學習中悟到學習方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在學習成功的喜悅中增強學習的信心,例如《我的戰友》一課第八自然段的教學,我讓學生帶著“為什么我的心會繃得緊緊的?”這個中心問題自己閱讀思考,然后有意識地安排高、中、低三個不同層次的學生回答,接著讓同學們對三種不同的回答進行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樣,在評評議議中,學生體會“我”的“擔心—不忍心—期望—痛心”這段痛苦、焦急、矛盾的心情,領會的處境及內心感受到他頑強的忍受力及其崇高的思想,使的形象深深地刻在學生的腦海中,并受到美育教育。

(三)引導學生合作學習

“自主、合作、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的實驗理論特點之一就是吸收了合作教學理論,在教學中創建合作學習小組,充分利用師生、生生、小組間的交往、合作進行教學,以達到培養學生合作性品質的目標,合作教學理論有其獨特的價值。下面是我引導學生合作學習的策略:

1、培養學生掌握合作學習的方法和技能

首要是優化課堂教學的時間結構,其操作程序為:提示學習目標;學生個性獨立思考,完成基礎作業;小組討論;組際交流,大組思維撞擊和集體性評價。在合作學習情境中,培養學習掌握合作學習、集體思維的方法、技能、態度非常重要,這直接影響合作學習的質量和效果,在這方面我的主要做法是:

(1)引導學習學會抓住重點、難點問題開展討論,進行嘗試學習,培養探索精神。

(2)引導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學會反饋學習效果和進行作業的矯正。

(3)引導學生學會合作學習中完成探索性的集體作業。

2、營造和諧的課堂心理氣氛

(1)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每個學生創設開發潛能和表現才能的機會,在合作學習中,我不僅注重發揮優秀學生的榜樣作用。更注重對后進學生的幫助,尤其重視運用集體的力量,發掘每個學生個性中潛在積極力量,給予充分表現的機會。如在復習舊課的練習中,多讓后進的學生發言。在課本內較容易找到答案的問題,也盡可能讓他們先在組內匯報自己的看法。在全班集體教學時,也為他們多創設這樣的表現的機會,以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

(2)組織組內和組際的競賽,培養學生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的現代人意識。我采用“小組長輪換制”,為每個人提供參與組織管理同學學習的機會和條件,使每個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找到滿意的位置,擔當成功的角色。同時組織組際競賽,開展小組間的公平競爭,這樣既有利于提高小組集體的凝聚力,又的利于難改學習水平的整體提高。

(四)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

進行創新性教學,培養創新性才能,是時代的需要,也是教學理論與實踐改革的必然趨勢。下面是我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的一些做法:

1、在自主學習情境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性、批判性思維品質。

創新性思維品質的突出特征之一,是它的獨立性和批判性。這種特征是有個性的特點,表現為能自覺而獨立地把握條件與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關系、層次和交結點;能同中見異,異中見同的平中見奇,能夠從不易察覺的地方看出問題。創新性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重要。”因此,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精神,發展學生獨立性,批判性的思維品質,就要創設情境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鼓勵學生敢于與善于質疑,從而主動地解決問題。

(1)預習,課前讓學生學會提問題。

A、在學習每篇課文前,先讓學生自己閱讀,對文章題目內容、寫作等方面質疑,這樣,學生帶著問題,有的放矢地去學習,效果會事半功倍。

B、讓學習對如何學好這篇課文提出自己的看法。

C、讓學生找出能幫助理解課文內容、掌握中心的問題自己設疑、自己解題。

(2)課間、課后讓學生學會質疑。

在課堂上,我喜歡首先讓學習質疑,然后帶著學生提出的問題教課文,這樣學生學起來特別用心、主動性特別高。

2、在合作學習情境中培養學生發散性、深刻性、新穎性思維品質。在教學中我常通過創設合作學習情,讓學生在相互間交流、碰撞、相互啟發,加上老師的引導,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深刻性、新穎性的思維品質。

(1)引導學生吃透問題,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

如《鳥的天堂》一課,要理解最后一句:“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我首先讓學生理解第一個“鳥的天堂”是指大榕樹,第二個“鳥的天堂”是指鳥兒的樂園,然后引導學生從多方面去理解為什么這么說。有些同學從榕樹之大和茂盛說明;有的同學發現那里不許人捕鳥,說明大榕樹是鳥兒的安樂窩;還有的同學從鳥兒的歡、多來說明。

(2)教學生通過聯想、想象、猜想、推想等方法開拓思路。

如《跳水》一課,我提出:船長要救兒子,還有別的方法嗎?學生紛紛提出許多意見,非常活躍。

有時,我還讓學生通過畫畫、續寫等形式進行訓練。如讓學生畫草塘、畫林海的嶺、林、花,讓學生續寫《窮人》等,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想象,發展其創造性思維。

五、總結與反思

“自主、合作、創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已初見成效。我班的學生在學習上基本做到了學會、會學、樂學,而我在教學上也基本做到了教成、善教、樂教。但由于自己對理論的學習尚欠深入,實踐時間也尚短,因此,在實施過程中也有許多疑惑與反思。如自主學習中怎樣處理好教師的“指導”與學習的“自主”?合作學習中怎樣使討論真正高效而落到實處?創新學習中如何使全員動起來?這一切都有待于在邊學習,邊實踐的進程中進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