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活動方式探究論文
時間:2022-10-10 10:48:00
導語:區域活動方式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區域活動作為一種學習方式正在日益被幼兒園廣泛采用,因為它是在幼教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在以幼兒發展為本這樣一種先進理念下,應運而生的學習活動,這種活動對孩子的發展來說具有獨特的魅力:寬松的學習氛圍、豐富的學習材料、自由結伴、共享交流……這些,證明區域活動是幼兒素質啟蒙教育的好途徑,是幼兒園當前教育綱要精神與理念的具體體現。那么,如何使區域活動真正體現孩子的自主學習,讓孩子真正學會而不是僅僅是學會,我們老師在其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關鍵詞】區域活動活動主體自主學習
區域活動作為主題活動的一種輔助手段和延伸活動,一起組織形式的靈活,活動內容的豐富,為幼兒提供了一個多層次,多角度動手,交往更好發展個性的機會。
通過幾年開設活動區的實踐,我們積累了一些經驗,與大家共同交流與研討。
一、結合幼兒園自身特點,創設活動區
常常有教師問:“我們的活動室這么小,孩子這么多,設那些區合適?”“怎樣解決活動空間的問題?”基于這些現實矛盾,我們首先組織教師再次反復學習活動區得理論并結合本園的實際進行思考和運用。明確了在活動區中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定位。其教師的主導作用是通過提供有發展價值的環境,適當、適時的提供幼兒發展機會和條件來實現,基于這種認識,首先改變了活動區形式上的固定單一化。活動區得空間間隔不在都是用柜子將每個區,局限在某一空間或固定在某一位置上,而是采取了靈活機動的辦法分割教師的空間。每班根據具體活動至少有三個固定的區域:如小班設置了:我喜歡的小動物——寵物區、看我多棒——積木區、娃娃家等。在中班設置了我真了不起——小制作區;我們一起長知識——圖書區;生活勞動區等。在大班設置了:小問號笑了——科學活動區;美術交響曲——美工區;火紅小超市等等。由于每個區域的活動空間和人數有限,當這些區域的標識已全被幼兒領走,分別進入各自所選的區域后,沒有得到固定區域活動標識的幼兒可待特制的自由角色標識,隨時可以用教師準備好的小草席往地上一鋪,就自成一區或三五人,開始活動。將活動去活動的內容與整個幼兒園教育有機融合,相互補充。使教師創設的固定的、靈活的區域都能發揮其應有的教育價值。
二、我們要樹立幼兒是活動的主題的觀念
“幼兒是活動的主題”是幼兒園學前教育綱要的指導思想之一,它強調幼兒是在與同伴及環境的交往、實踐活動中不斷的發展的,作為教師,我們必須要給孩子以自我發展的機會。確實,孩子與生俱來就對周圍的環境有種好奇、探索,有一種主動了解的欲望,而教育就應該要保護孩子的這種“主動”。以往,在教學中我們比較習慣于教師先示范,幼兒被動模仿,教師灌輸,幼兒被動接受,用接受式學習的方式讓幼兒學習,這種學習方法在我們進行的區域活動中也留下了點滴的痕跡,表現在幼兒必須按教師的意志進行活動。比如,有時在區域活動中由于人數的限制,幾個不愿意看圖書的孩子或是調皮的孩子,為了照顧整體,被安排必須要看書,因為別的區幼兒已經滿了,規定孩子要堅守崗位等,以教師的意志去規范孩子的行為。還有時,為了讓活動室里的環境更好一些,就讓幾個畫得好的幼兒或是手工好的幼兒在美工區完成我們的任務,盡管有的幼兒并不愿意。如果這樣區域活動中孩子的自主性,主題性能體現嗎?肯定不行。因此,要使孩子在區域活動中自主選擇、自主交流、自主活動則老是必須具備幼兒是活動主體的理念。教師要學會與幼兒相處,在活動中要給與幼兒積極的期望。在區域活動中,教師作為活動環境的創造者,材料的提供者與活動的支持著應該找準自己的位置,只有對孩子進行適時適度的指導,客觀合理地組織評價才能幫助孩子制動探索,發現世界,主動改變自己的方式,超有現狀,使孩子真正成為活動的主體。三、確立科學的活動目標
1、在觀察了解幼兒,研究幼兒的基礎上制定教育目標。
我們必須有發自內心的工作熱情和自主感,去關注他們,用我們生命之光啟迪孩子的心靈,真正的用心去觀察每一個孩子,了解懂得他們的發展需要,從實際出發決策制定出適合本班幼兒發展水平的區域活動目標。
2、制定切實可行的具體目標。
目標要單一、具體化、真對性強,便于實施。
3、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制定不同層次的目標。
處于同一年齡段的幼兒,其發展水平也存在差異,這就要求教師根據其發展水平的差異,制定不同層次的活動目標。
4、站在孩子的角度,展示活動目標。
在活動區里,一些文字性的目標,孩子們看不懂,可通過圖片、繪畫等形式讓幼兒明白,了解進入該區應遵守的規則及要完成的目標。
在開展區域活動中,我們深切的體會到只有細致的觀察幼兒的需要,進行個別指導,因地施教,為每個幼兒提供適宜的材料;在區域活動中,通過幼兒在互動中的態度,行為表現,來判斷幼兒的語言和能力水平,隨時發現問題及時調整,不斷創設和完善環境。
- 上一篇:學生集體榮譽感培養研究論文
- 下一篇:建設工程領域招投標制度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