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論文
時間:2022-01-20 11:34:00
導語: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增強學生的自主意識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知識的不斷更新,學生學會現有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關鍵是讓學生學會自己主動去獵取知識,要讓學生意識到“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自己是學習的主體,使學生明白學習不能依靠別人,學習是自己的事。在培養這一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要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獨立性、主動性、創造性,樹立起學生的信心。
“親其師則信其道”,當學生熱愛一位教師的同時,也會連帶著喜愛這位教師所教的課程,即所謂“愛屋及烏”。教師是學生在學業上的引路人,很大程度上教師傳授的不僅僅是知識,而是教給了學生一種思維或方法。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方式、思維習慣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循序漸進,使學生逐步領悟和掌握自主學習,在課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重視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在生活中關心、愛護學生。
二、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
俗語說:“知之者不如樂知者,樂知者不如好知者。”興趣和好奇心是成功的杠桿,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學習興趣的水平對學習效果能產生很大影響。學習興趣濃厚,情緒高漲,就會深入地、樂此不疲的學習相關的知識,并且廣泛涉獵與之有關知識,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從而迸發出戰勝困難的動力。因此,要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就必須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興趣。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多鼓勵,對學生的回答不要簡單地否定或肯定,要鼓勵學生多向思維、發散思維,鼓勵學生不懂就問,并通過自己來解答疑問。這樣學生學習的興趣就濃了。也可嘗試讓學生當“老師”來解答其他同學的問題,培養他們由被動向主動思考問題的習慣,提高分析和解答能力,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自信心,而這個過程需要教師有意識的引導,為之創設最佳的學習氛圍。除了我們前面提到的師生關系,還應該注重其他因素,比如給學生自學和獨立思考時間,增強自評、互評,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等因素。
三、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我們強調學生自主學習,提倡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的作用體現在組織、指導、幫助和促進學生的學習,充分挖掘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
(一)精心設計學習過程
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培養出來的,因此,精心設計過程尤為重要。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原有的認知基礎和心理水平,要依據教學的認知規律,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自己解決認識沖突,教師只在關鍵處作適當的點撥和講解。教師的教學設計要突出的體現引導作用,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做到扶與放的有效結合,我們最終的目的是讓學生扔掉拐棍自己走路,而在初期階段教師的引導作用很重要。
(二)滲透和指導學習方法
方法得當方能“事半功倍”。達爾文有句名言:教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良好的學習方法,是學好知識的前提和保證,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必須在教學中滲透和指導學習方法,教師在教學中要以身示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方法。例如,在解題和演算過程中教師要自覺認真審題,按步分析,認真驗算。在解答問題時,教師要做適度指導和總結,循序漸進的滲透思維方法,要讓學生懂得老師是如何想起,怎樣想,如何做的。讓學生在此過程中學會悟,學會獨立思維,從而獲得科學的學習方法。
四、自我激勵,自我評價
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習成果的激勵作用,充分利用學習成果的反饋作用,注重因人而異,因材施教,鼓勵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學習上獲得成功,讓學生找到自信,體驗成功的喜悅。教師要盡量地發掘他們閃光點,強化和激勵學生主動學習。當學生取得成績和進步時,要及時鼓勵和表揚,會有效的激發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在此過程中,教師也要及時的點撥。學生在認知過程中,是否合理有效,所使用的方法是否得當,進行及時的反饋和調控,不斷改進學習方法。改變學生原有的不科學、不合理的學習方法,其過程較長,難度較大,這需要教師對這項工作有更清醒的認知,要長期不懈的堅持方能奏效。總之,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促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摘要】在實施素質教學的過程中,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對學生而言尤為重要。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主體,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已成為教育界的一種共識。本文就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探討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 上一篇:班團干管理論文
- 下一篇:市紀委監察局調研工作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