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因素對高校教師工作滿意度的影響論文
時間:2022-09-15 02:19:00
導語:心理因素對高校教師工作滿意度的影響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鍵詞:心理健康;高校教師;工作滿意度
摘要:教師工作滿意度的高低,不僅影響著教師工作積極性的發揮,而且制約著教師心理建康的發展。所以,有必要對教師工作滿意度與心理建康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這將有助于建立一支穩定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促進學校和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
工作滿意度(jobsatisfaciton)是影響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并已成為教師心理與教育研究的前沿領域。教師工作滿意度是教師對所從事的職業、工作條件與狀況的一種總體感受與看法。而心理健康是指個體在各種環境中能保持一種良好的心理效能狀態,并在與不斷變化的外界環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斷調整自己的內部心理結構,達到與環境的平衡與協調,并在其中漸次提高心理發展水平,完善人格特質。教師心理健康應主要表現為對工作的熱情和信心,特別是情緒健康,具體包括:對教師角色的認同,熱愛自己的專業;有良好的和諧的人際關系;有上進心、進取心;有同情心、寬容心、忍耐心;有感受情緒和控制情緒的能力。
一、開展教師工作滿意度與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
中國共產黨十六屆六中全會審議并通過了《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是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時期作出的重大歷史決定。教育作為社會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社會發展中起著先導性、全局性、基礎性的作用,而教師是實施教育的關鍵,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因此,抓好教師隊伍建設對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教師隊伍的和諧建設,首要問題是提高教師對工作的滿意度,只有工作滿意度高了,教師才能踏踏實實為實現教育理想而努力,才能切實投身教育事業。由于教師是一種特殊職業,教師的工作滿意度不僅影響他們自己的工作生活質量,而且還會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一般來說,滿意度高的教師工作態度更積極,更關心教育工作,樂于獻身教育事業,對學生更關心愛護,并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而滿意度低的教師,工作容易缺乏積極性,效率較低,離職動機強,對學生容易缺乏耐心,甚至挫傷學生的心靈。
同時,構建和諧社會,教師必須具有健康的心理,而教師的工作滿意度與心理健康息息相關。許多學者認為,心理健康是教師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心理健康的促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也有學者認為,教師心理健康是教師綜合素質的核心要素,是教師整體素質和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的基礎與保障。一方面,健康的心理是教師良好身體素質的必要條件,心理上的健康會有效增強身體機能進而促進生理健康;另一方面,教師心理健康與其工作積極性、創造性相聯系因而與其事業成就密切相關。教師只有處于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才能充分發揮其主動性與創造陛,積極投入工作,充分發揮其潛能,進而取得令人滿意的工作效果。
二、當前工作滿意度研究的現狀
國外關于工作滿意度的研究比較早,有關工作滿意度的理論可追溯到l9世紀末與20世紀初,但直到20世紀30年代中期,才有了真正的工作滿意度方面的研究。Hoppoek(1935)最早對工作滿意度進行研究時,選取的對象就是教師,其后對教師群體的關注卻很少。
近些年來,我國一些學者陸續對教師工作滿意度進行了研究,如:陳云英、孫紹邦對教師工作滿意度進行測量研究;馮伯麟對教師工作滿意度的結構因素分析,提出自我實現、工作強度、領導關系、工資收入和同事關系等五維結構;張忠山的研究發現除對校長的滿意一項外,教師工作滿意度都有隨年齡而上升的趨勢。另外,徐富明、申繼亮研究了我國教師工作滿意狀況的變化趨勢。謝鋼的研究發現:教師在工作性質、職業投入感及人際關系這些內在方面感受較為積極,而在薪水、福利、領導管理、進修提升等外在的方面感受比較消極。劉剛_8j的研究表明:該校大部分教師對自己的總體工作和總體生活是比較滿意的;在“融洽的同事關系”方面,該校教師表現出了較一致的滿意程度;對工作條件這一項,過半的教師,特別是博士身份的教師表示出不滿意或不太滿意;在“心理挑戰性工作”方面,高級職稱的以及具有博士學位的和老年的教師比較滿意,但中青年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相當大比例表示不滿意或不太滿意;滿意度最低的表現在“公平的報酬”方面。袁凌等使用一個自行編制的“教師工作滿意度問卷”,對湖南省四所高校的200名教師進行測量。調查結果顯示:高校教師在人際關系、領導與管理方面滿意度較高,而在薪資待遇、工作性質、進修提升和工作環境條件方面滿意度較低。范立國,張凡迪_1的研究發現,青年教師對工作趣味性、創造性和挑戰性相對重視;業務發展機會和工作趣味性的重要性都明顯隨年齡增長而下降。
縱觀上述研究,目前國外關于工作滿意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工作滿意度的構成及影響因素上,而我國對教師工作滿意度的研究結果大多來自基礎教育領域,針對高等教育領域的研究較為鮮見,但高等教育和基礎教育有著很大的不同,教師工作的特點不同、管理不同、人才的流動不同,教師滿意度的結構和影響因素也應有很大的不同。另外鮮有對教師工作滿意度與心理健康關系的探討研究。
三、工作滿意度與心理健康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綜合國內外的研究,對教師工作滿意度與其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缺乏系統和全面的探討。主要表現如下:
第一,對工作滿意的研究,大多都集中在工作滿意度結構的研究上,況且研究對象主要是公司員工,對教師工作滿意度的研究較少,有必要對教師工作滿意度的心理因素進行探討,這對于建立一支穩定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第二,教師心理健康問題沒能引起足夠重視,即使在為數不多的有關教師心理健康的研究中,更多的內容是投注在中小學教師身上,對高校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研究的則很少。高校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關系著學校的前途和命運,影響著學校在激烈競爭中的實力。他們作為培養社會高級專門人才的教師,其心理健康狀況也關系著走向社會的新一代人才的心理健康水平,進而影響社會的整體發展。可以說,高等院校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是關乎學校發展、關乎社會進步的極為重要的問題。
第三,目前我國對教師工作滿意度的測量只是學術界的一種研究,其應用價值還遠未引起學校領導的重視。國外對工作滿意度的監測已成為常規性的工作,它是組織管理的一面鏡子,通過對結果的分析可以幫助管理者了解教師工作滿意度的狀況,明確影響教師工作滿意度的因素,發現不足,對癥下藥。這對于學校領導者提高管理水平,調動廣大教師工作積極性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四,目前高校在面臨著改革的機遇和世界新技術革命挑戰的同時,必須面對師資隊伍素質亟待提高和人才隱性流失這一生死攸關的問題。這與教師的“工作滿意度”有著高度的相關性,所以,有必要對教師工作滿意度的心理因素進行探討,這對于建立一支穩定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既是當務之急,又是高校自身發展的根本。
第五,我們不甚清楚從事不同類型工作的教師對工作滿意情況有沒有差別。此項研究的目的就是要了解從事不同類型工作的教師整體對工作的滿意狀況,分析影響滿意度的主要因素以及提出解決教師不滿意問題的措施具有重要意義。
第六,高等院校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是關乎學校發展、關乎社會進步的極為重要的問題。了解高校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采用相應的干預措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公務員之家
總之,研究高校教師的工作滿意度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對于教育行政部門了解教師的工作滿意、心理健康有重要的意義,有利于他們制定相應的政策來改變教師的工作滿意度和心理健康提供實證性依據和理論支持。
四、對開展高校教師工作滿意度和心理健康關系研究的建議
關于高校教師工作滿意度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從總體上把握高校教師工作滿意度情況。工作滿意度是教師對其工作與所從事職業以及工作條件與狀況的一種總體的、帶有情緒色彩的感受與看法。教師工作滿意度影響著教師工作積極性的發揮,影響到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而且還將制約教師心理健康的發展。通過對其了解,可以為學校正確地認識教師對工作的滿意狀況,從而采取有針對性的激勵措施提供依據。
第二,從提高高校教師的心理健康角度,提出改善心理健康的教育措施。教師心理健康不僅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而且還會影響教師的工作滿意度,因此必須要制定改善教師心理健康的教育措施,這就需要找出導致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癥結所在,是學校管理體制問題,還是教師自身問題或工作本身的問題,根據這些不同導致源制定相應的教育措施。
第三,從教師不同自身條件(性別、年齡、任教年資、教育程度)角度,研究自身條件與工作滿意度、心理健康的關系。由于教師們有不同的背景各項,會對工作滿意度、心理健康有不同的影響,因此可以為高校在引進人才時提供有利的依據。
- 上一篇:影響高校高層次人才工作滿意度的原因論文
- 下一篇:影響高職教師工作滿意度原因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