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高校生就業困境應對措施探究論文
時間:2022-11-24 11:57:00
導語:西部高校生就業困境應對措施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進入21世紀以來,在經濟全球化以及我國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的大背景下。作為這一時期的高校畢業生,在面臨巨大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很大的就業壓力.由其是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下,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日益嚴峻,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面臨巨大的挑戰。
農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勞動力,從土地勞作中轉移出來;傳統產業開始衰落,出現大量的產業工人下崗,國有企業的改革進入了攻堅階段,國有企業大幅度的精簡人員。包括高校畢業生在內的新增勞動力源源不斷的進入勞動力市場,面臨著就業困難。我國的整體就業形勢不容樂觀,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曾經的“天之驕子”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形勢。從需求而言,我國對大學生還是有著豐富的需求的。由于大學生就業區域選擇過于集中,東部地區人力供給的相對過剩,中西部地市人力資源供給相對較少,區域性人力供給矛盾顯著。本文從我國高校整體嚴峻的就業形勢出發。重點闡述當前西部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現實表現。并深入分析影響西部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因素,進而得出我國政府解決西部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的政策措施。
一、西部高校教育發展狀況
1.西部高校教育資源分布狀況
2008年,全國共有高校1731所,其中西部12省份共有高校409所,占全國高校的23.6%;全國畢業生人數共2391152人,其中西部畢業生人數494789人,占全國畢業生總人數的20.7%??梢?,解決西部畢業生就業問題對于緩解我國畢業生就業壓力有很大的作用。但是我們看到,2009年,西部高校畢業生總體就業率為85.82%,其中本科生就業率是90.42%,高職就業率為80.18%;新疆高校畢業生總體就業率為77.36%;四川省高校畢業生總體就業率為82.1%;青海省高校畢業生總體就業率為61.2%。一般來說,本科生的就業率高于??粕盒>蜆I率明顯高于一般院校。西部地區畢業生就業率按照80%計算,2009年找不到工作的畢業生人數達13.9萬,這種存量對下一年畢業生的就業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2.西部高校教育擴招前后的供求狀況
多年來我國西部高校就業形勢保持平穩狀態,就業率較高。這種狀況在2001年達到高峰,截至2001年6月畢業生實際就業率本科生超過80%,研究生超過95%,專科生達到40%。然而,從2002年開始,高校擴招后的畢業生將逐漸進入就業市場,多年來由市場旺盛的需求和畢業生總體規模較小的結構而形成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將發生巨大轉變。
由于1999年大學擴招后的畢業生,從2002年開始陸續進入畢業生就業市場,因此,從2002年開始,西部高校畢業生將有較大幅度的增加,2002年將達145萬人,2003年212萬人,直至2009年將超過300萬人。另一方面,入世給高校畢業生帶來的就業機會,短期內不可能有明顯的表現。相反,由于入世后我國經濟與全球經濟的相互依存性增加,產業結構調整的壓力加大,某些競爭力不強的行業、企業會受到較大沖擊,因此從短期看畢業生整體就業形勢對經濟發展形勢的依賴性將進一步增強,產業結構的調整變化也將對畢業生的專業結構提出更高的要求,畢業生就業形勢中長期存在的結構性不平衡有可能會擴大。畢業生就業難問題與我國整個就業形勢嚴峻密不可分。由其是在高校普遍擴招后,高校畢業生的人口基數逐年遞增,就業壓力也在不斷增加。當然高校擴招并不是造成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問題的唯一因素。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當今高校畢業生的就業難度。
3.在當今世界經濟飛速發展和世界“知產階級”正在崛起的大背景下,西部高校和東部高校的之間的差距。
如何兼顧東西部的利益,縮小區域間的不平等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之一。人們也紛紛開始重新審時度勢,尋求新的解決途徑,使東西部高等教育朝著均衡化方向發展。事實證明,正確利用高等教育規模擴張可以促進地區間高等教育機會的均等。東西部高等教育的絕對差距雖然在擴大,但其相對差距卻有逐步縮小的趨勢。從1997年至2009年的每萬人口在校大學生數的增長率來看,東西部的發展速度都非???,可以說全國整個高等教育規模的擴張速度都在加快,東部省份每萬人口在校大學生的平均增長率為148%,年均近30%,而西部的平均增長率更高于東部,為165%,即年均33%,由此可以看出,東西部高等教育發展的相對差距正在縮小,高等教育大眾化有助于縮小高等教育機會差異。如果按目前的狀況因勢利導,進一步縮小東西部高等教育的差距是完全有可能的。
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的各項教育資源都十分有限,在這種條件下,先發展東部高等教育,然后憑借東部力量發展西部無可厚非,這也體現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目前東部地區高等教育基本上代表了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最高水平,只有繼續加以大力發展才能談得上創建世界高水平大學,縮小與發達國家教育的差距。因此,東部地區必須要發揮自身優勢,保持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充分調動教育人員的積極性,使其整體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從而帶動西部高校的發展。
從歷史上看,我們會發現區域高等教育能否均衡發展與國家的宏觀政策息息相關。東部經濟已經取得了很大成績,但只有西部發展緊隨其后,全國的經濟才能得到可持續發展。西部經濟要騰飛,教育就要先行。國家應該加大西部地區投資力度,擴大西部高等教育規模和下放高校的自主權。在大眾化的良好背景下增加西部高校招生名額,改善西部高校的基礎設施條件,以培養高層次、復合型人才。除了加大資金投入外,國家更應制定多項優惠政策,如通過土地使用權、減免稅收、銀行貸款等方式吸引投資者到西部參與辦學,尤其是鼓勵民辦高校的發展,調動個人和社會力量辦學的積極性,多渠道地解決資金來源問題。美國許多一流的大學如斯坦福大學都是在“贈地法案”的推動下發展起來的,這也為我國西部高校發展提供了參考。
所以,西部地區只有加快發展的步伐才可以趕上東部,才能夠實現全局的、高質量的高等教育大眾化。
二、西部高校畢業生就業現狀和存在的問題以及原因
1當前西部高校畢業生就業現狀
據教育部統計數據表明,西部高校畢業生的初次就業率從2008年的73.8%下降為09年的百分之68%而且由于區域間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差距,分配制度等方面的影響。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呈現地域結構性矛盾,西部高校畢業生就業往往集中于發達地區及東南沿海城市。而到西部基層就業的規模還十分有限。1985年以前,我國高校畢業生延續的是計劃經濟模式下政府統一分配制度。這一時期(1978~1985)年均畢業生為24.2萬人,社會年均新增就業崗位1388.7萬個,畢業生人數遠遠小于社會新增就業崗位數。這是“改革開放初期”的大學畢業生就業狀態。
1985年政府出臺《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所以1985年以后,高校原則上對畢業生有了一定的自主分配權。由于這一時期大學畢業生在社會上供不應求,一部分高校還可以向用人單位收取一定的“培養費”。1989年以后,高校試行“畢業生自主擇業、用人單位擇優錄取”的雙向選擇制度。這一時期(1986~1991),年均畢業生為54.7萬人,社會年均新增就業崗位2603萬個。由于畢業生相對較少,政府主管部門還保留了對重點單位進行計劃分配方式,這也表明畢業生就業仍然沒有問題。我們稱這一時期為“招生雙軌制時期”。
1992年開始,高校進行公費和自費招生并軌,畢業生進入自主擇業的過渡時期。1998年起,畢業生全面進入自主就業,其中,1999年開始擴招的學生,到2002年逐步進入市場?!安④墶?0年中(1992~2001),年均畢業生79.5萬人,社會年均新增就業崗位753.4萬個,畢業生就業表現出一定難度但問題尚不突出。這一時期可稱為“畢業生就業市場化推進時期”。
在擴招政策作用下,高校招生增長率從1998年以前的平均5.9%躍升到1999年的47%,并在以后3年持續維持20%左右的增長,盡管2006年招生增長率下降到7.05%,但它仍然高于1998年以前的水平。在高校擴招啟動3年后,2002年擴招增加的畢業生開始涌出校門,高校畢業生這一特殊群體的就業矛盾逐步加劇。所以,2002年起,大學畢業生就業進入了“高校擴招影響期”。西部高校的就業現狀是在全國高校就業情況的大背景下存在的。所以上面通過對從改革開放以來全國高校的就業現狀中分析顯示,其中也就是反映了西部高校的在這些時期內的就業現狀。
2西部高校畢業生業面臨的問題
(1)學科設置與市場需求失衡。西部的從業人員大部分集中在第一、第二產業,容納就業能力低。第三產業的容納就業能力雖有上升的趨勢,但仍然低于東部地區。但是西部高校在進行學科設置方面,并沒有考慮到這一點,而是一味地追求熱門。自從1999年開始擴招以來,理工科院校由于受到實驗設備的限制,擴招的學生都流向偏文科的一些專業,而這些專業相對就業能力比較弱。而且,高校專業設置與市場脫節造成“產銷不對路”,熱門專業供不應求,冷門專業無人問津。西部地區急需農、林、水、礦、等專業的人才,而近幾年高校在這些專業的招生規模不擴反縮,導致西部急需人才配置出現結構性失衡。
(2)西部高校畢業生知識結構不合理。高校擴招以后,本科和??茖W生數量大增,但是在教育上并未體現層次差別,專科生未能體現以培養技能型技術人才為主的教育特點,使??粕诰蜆I時處于尷尬地位,技能知識不足,理論知識又相對欠缺。很多學校重理論知識的培養,輕實踐和動手能力的培養。同時,西部地區的學生由于資源的一些限制,對新事物的接觸比較少,知識面相對比較狹窄。
(3)就業信息來源缺乏。市場基礎設施建設不到位,信息不對稱,供需渠道不暢。就現在而言,大部分高校畢業生找工作都通過招聘會。如果招聘會在知名院校舉行,參加招聘的企業一般都比較好,比較多,但是對外校的學生來說,應聘的機會就很少。許多學生為此感覺受到歧視。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網以及各省份的畢業生就業網相繼開通,對提供畢業生情況、用人和招聘信息、舉行網上招聘會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但是由于長期以來形成的觀念,西部畢業生仍感到信息量不足,尤其是西部企業覆蓋面有限,可信度也遭到懷疑。
(4)就業范圍選擇偏執。據調查,高校畢業生選擇在國家機關、國有企業、學校、科研單位、三資企業就業的比例為79.6%,而愿意到集體企業、鄉鎮企業、私營企業就業的比例僅占13.8%,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畢業生的就業。陜西某一高校2003年到國有企業就業人數占總畢業生人數的34.8%,到三資、民營企業就業人數占25.68%,科研設計部門、高校、政府機關就業人數占23%;2004年到國有企業就業人數為占畢業生總數44.67%,到三資、民營企業就業人數占21.43%,到科研設計部門、高校、政府機關就業人數占12.65%??梢钥闯觯駹I企業雖有很大的就業空間,但畢業生選擇民營企業顧慮重重,這也限制了畢業生的擇業范圍。
3造成西部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問題的因素。
要解決好當前西部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我們首先必須綜合分析存在于大學生就業市場的種種現象和凸顯的問題,并針對此進行全面理性的認識和合理、辨正的分析。根據近年來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各種媒體和研究機構的報告以及高校輔導員工作的研究,可以歸納出下列存在于西部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和就業工作中的現實問題。公務員之家
下面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對當今西部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進行分析。
從宏觀上來講,(1)社會總體就業形勢嚴峻。我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中國的就業問題首先變現出來的就是基業人數巨大,人口存量和事業人口的數量在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而且在此基礎上中國的未來勞動力增長速度較快。,增長數量也很大。加上經濟體制的改革過程中出現的國有企業改革下崗職工,農村剩余勞動力的數量不斷增大,使勞動力供求總量的矛盾特別突出。其次國際經濟環境惡化,2008年出現的肆虐全球的經濟危機波及到中國的勞動力市場。由于國際經濟環境惡化,金融危機的蔓延,西部地區在紡織品,電子,五金和機電行業產品出口貿易上受到影響,波及這些行業的就業,進而影響勞動力需求。
- 上一篇:關于網絡媒體投資未知因素防控研究論文
- 下一篇:網絡數字媒體產業經濟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