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英語新課程視角下學生主體作用
時間:2022-02-16 08:52:00
導語:剖析英語新課程視角下學生主體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從三個方面探析了新課程下初中英語教學中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方法。
關鍵詞:英語教學;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學手段
要讓初中英語教學效果有效高效,就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變消極被動的學習為積極主動的學習。教師如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促進學生的主體參與呢?我認為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更新理念,突出其主體作用
(一)確立其主體作用。1.在英語教學中,確立他們的主體地位十分重要。廣大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既是教育的對象,又是學習的主體。學生不是知識的消極接受器,只有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通過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和實際活動,才能取得很好的教學實效。2.使教師的主導作用得到發揮。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活動的過程,學生應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主動地學習。在課堂上教師要善于充當“導演”,為學生布置他們感興趣的“任務”,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聚精會神、主動參與、竭盡所能地為完成“任務”而主動積累、理解和實踐。3.師生合作完成練習。在中學英語具體教學過程中,為了貫徹“交際性”原則,新教材推出了“任務型語言教學”這一教學模式。它要求教師在課堂活動中,特別是在任務活動的步驟中分別扮演好“強化記憶者”“示范表演者”“組織者”“裁判員”和“記分員”的角色。
(二)教學觀點要正確。教師不僅要把書本知識傳授給學生,而且要開啟學生的心智,使他們有能力去自己獲取更多的知識。教師的任務主要不在于教給學生多少具體知識,而在于是否把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和學習方法教給學生。教師的“教”不可能代替學生的“學”,而學生的掌握和運用則要通過自己的反復實踐才能完成。
二、評價方法需多樣有效,促進學生主體的作用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要“建立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要“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要“建立課程不斷發展的評價體系”。新的教學評價體系,具有促進學生發展和教師專業成長的雙重功效。
(一)對學生的預習進行評價。教師不能上無準備的課,學生也不上未預習的課。如果沒預習,再加上講英語的環境不好,課堂氣氛根本活躍不起來。要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有必要對學生預習進行監控和評價。
(二)對他們的課堂行為進行評價。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課堂活動的評價,可以使課堂活動中學生由被動變主動,氣氛由沉悶變活躍。鑒于任務型語言教學,可以開展小組活動。教師對活動的方法、目的和時間做出明確的要求,最好還要加以示范。對學生活動的結果進行比較客觀、準確的評價,可采取當場發的做法,定時累計,根據分值高低進行獎懲,這樣才會極大限度發揮學生的活動參與性。
(三)用練習來檢查學生的復習。復習鞏固對學生至關重要,復習程度如何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學習英語的結果。教師可采用對學生復習作業完成情況進行評價的方法,分ABC三個等級及給予對應分值。這樣能使學生復習作業完成得較好,鞏固所學知識、學習成績有較明顯提高,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會大大增強。
(四)實行家校合作。邀請家長到校與教師共同參與評價,雙方交流信息,以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在實際操作時,有必要在家長參與評價之前,對其進行科學的引導,幫助家長了解評價的目的和內容,熟悉評價的過程和程序,以及如何使用評價工具及技巧等。
三、用多樣的教學手段與環境激發其學習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對于學生來說,“興趣”將直接影響學習效果,而學習興趣的產生和強化都離不開教師的激發和培養。
(一)運用輕松、活潑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教師積極的情感(動機、自尊、自信、愉快或喜悅等)可以決定課堂的氣氛,課堂氣氛又影響著學生的情緒,而學生的情緒則直接關系到教學的效果。師生之間心理相容,感情真摯,學生對教師就會更尊重,對教師的教學也更易接受。反之則會使學生覺得緊張,甚至產生焦慮情緒,給學生造成精神上的壓抑感。
(二)運用各種各樣的教學手段,增強其主體參與。語言只有在一定的情景中才有意義,才會形象生動,也才會有利于理解和掌握。《英語課程標準》強調指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設法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創造交際活動情景,以增強學生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夠積極參與語言實際活動。
總之,努力提高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使他們更有效地掌握知識、發展個性,使知識、能力、個性和目標統一起來,實現個體素質的提高,真正成為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有用之材。
- 上一篇:社會救助標準項目管理通知
- 下一篇:執法者創先爭優申報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