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留守學生班主任管理形式特性
時間:2022-02-22 09:00:00
導語:剖析留守學生班主任管理形式特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農村學校的班級是組成學校的基本單位,也是教育教學的主要陣地。要想維護學校的良好形象,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達到教書育人的真正目的,就必須搞好班級的管理,而班級管理的核心又是班主任工作。
關鍵詞:班主任管理;管理模式;因材施教
農村學校的班級是組成學校的基本單位,也是教育教學的主要陣地。要想維護學校的良好形象,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達到教書育人的真正目的,就必須搞好班級的管理,而班級管理的核心又是班主任工作。
一、實施班級、學校、家庭、社會四位一體的管理模式:
近些年來,由于農村大多學生家長都外出務工,他們的孩子便成了“留守生”,對他們的教育與管理更值得注意,以防出現管理“脫節”與“錯位”現象,鑒于此,班主任在實施班級管理中,必須適時與學生家長、學生監護人建立各種聯系。同時,教育工作者必須付出更多的愛心,營造良好的氛圍,讓每一個人都參與到“留守生”的管理中來,讓學生無時無刻不體會到“家”的溫馨。
二、深入留守學生內部,進行全面了解,開展調查研究:
留守學生是班級的主體,班級的管理實質上也就是學生的管理,每個班級都由許多具有不同個性、不同愛好、不同知識層次的個體所組成,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應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身心發展規律,著重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2.1深入留守學生內部,全面了解本班成員,進行摸底核實,為因材施教提供重要依據。教師的服務對象是學生,衡量一個教師的好壞,不光只是看他的教學能力,更主要的是看他能否全面細致地了解每個學生的情況,能否和自己的學生融洽相處,能否形成教師想教、愿教、樂教,學生想學、愿學、樂學的情境。
2.2尊重留守學生人格,關心疾苦,用發展變化的眼光看待。教師必須尊重學生人格,關心學生疾苦,作為班主任尤為要注意這一點。班主任在管理的過程中,應以說服教育為主,采用循循善誘的教育方式,杜絕挖苦、諷刺、譏笑學生,千萬不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允許學生犯錯誤并不計前嫌,但應努力找到學生錯誤的癥結所在,并及時指正。同時,班主任應充分認識到學生也是人,并且是不斷發展變化的人,因此,必須用發展變化的眼光看待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熏陶和感染他們,從而樹立自身的威信,當好學生的典范。
2.3正確處理留守學生之間的矛盾與糾紛。常言道:“人上一百,種種色色”。既然班級是許多不同個體的聚合體,難免出現磕磕碰碰,班主任在處理時應始終堅持正義的立場,不偏袒、不包庇優等生,不歧視、不討厭后進生,一視同仁,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率先做到。對于學生所犯下的錯誤,不能一捧子打死,要留給學生悔改的時間和空間,該嚴則嚴,該松則松,嚴中有松,松中有嚴,嚴中有愛,從而形成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
2.4尋根源,對癥下藥。學生的本職工作是學習,不僅要學習文化知識,也要學習做人的道理。因此,班主任在班級管理時,不光是要管好學生的言行,更重要的深入學生的思想深處,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弄清學生是怎樣想的,并分析為什么要這樣想,又打算怎樣去做,而后采用適當的方法教育、引導。同時,班主任應力求使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機,及時解決學習中的“無所謂”和“偏科”現象,在智育的同時加強德育、美育、體育和勞動技術教育的教學,從而實現完全意義上的全面發展。
三、講究班級管理的藝術:
所謂講究藝術,也就是靈活運用管理的方式方法。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只要付出真情,用“心”去呵護,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1勤操心讓每一個留守生加強團結
一個班的班主任就好似一支部隊的指揮官,要想使他們團結一心,具有摧不可擋的“戰斗力”,班主任發揮著十分巨大的作用。班主任不僅要操心學生的衣、食、住、行,更重要的是操心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因此,也就對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有淵博的文化知識、高尚的人格、完備的各種能力,而且還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和感化自己的學生,從而實現真正的“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3.2多留心讓每一個留守生積極向上
抽課余時間到學生中去,和他們共同活動,處處留意、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把他們的情況及時歸類并找到相對應的解決方法。
3.3常關心讓每一個留守生親感溫暖
班級是許多不同個體的集合體,在這其中難免會有學習成績、思想品德稍差的學生,他們比較心虛敏感,對環境存有戒心和敵意,要想解除他們的心理定勢,首先必須關心愛護他們,關心他們的生活、學習方面的困難,用滿腔熱情關懷和愛護他們,把他們心靈中微弱的火花點燃起來,他們也會自然而然地接近你、親近你,從而解決管理中的一大難題。
3.4要細心讓每一個留守生學會思考
仔細洞察班級中每一個成員的細微變化,耐心細致地加以引導,切忌操之過急。我們在管理中不僅要思考怎么做,而且要體會為什么這么做。
3.5獻愛心讓每一個留守生都有尊嚴
由于內外的各種原因,學生的自尊心時有受損,有時他們會產生自卑感。要治其“創傷”,必須給予“尊重”的滿足,一個稱呼、一聲“請坐”、一杯熱茶,都能使他們感到你對他們的尊重,心情會激動不安。恰當地根據他們的特長,安排他們去負責某項具體工作,能讓他們體會出你的信任,從而激發出向上的動力。定期開展各種愛心活動,讓學生,特別是“留守生”感受到家的溫暖,接受親情的滋潤,從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當中,以解其后顧之憂。
3.6能虛心讓每一個留守生都能進步
具體地說,這里的能虛心有兩層含義,一方面班主任應虛心學習他人豐富的育人經驗和管班技巧;另一方面班主任應虛心向自己的學生學習,敢于承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樂于接受學生的監督和指正,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應率先做到。
3.7互交心讓每一個留守生都是朋友
主動與班上的每一個學生進行推心置腹的深談,只有用真心,才能打動人、才能取得學生的了解,使他們愿意把你當成知心朋友來看待。這樣,你既容易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又能使他們樂于接受你的忠告。
3.8具匠心讓每一個留守生都是主人
以往的班級管理,班主任唱主角、當“保姆”,但工作效果并不理想,也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鑒于此,班級管理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靈活運用管理的方式方法,讓班級每一個成員都意識到自己就是班級的主人,有義務也有責任管好自己,讓自己真正參與到管理之中,從而最大潛能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農村學校的班級管理并非一件易事,它需要一個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需要一定的管理藝術,也需要師生、家庭及社會的共同參與。
- 上一篇:組工干部新形象會發言稿
- 下一篇:通用版職工愛崗敬業入黨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