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多媒體教學中存在問題及策略
時間:2022-06-18 11:30:00
導語:小議多媒體教學中存在問題及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多媒體教學在高校教師的教學實踐中不同程度上存在著一些問題。本文以抽樣調查數據為依據,分析當前高校多媒體教學現狀及其普遍存在的問題,為高校教師改進多媒體教學提供借鑒。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數據分析;應對策略
隨著教學理念的變革與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高校都已把多媒體建設作為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舉措。如今,多媒體教學手段已得到教育行政部門、教師、學生等多方面的普遍認同。但無可否認的是,當前多媒體教學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這些問題更多是與教師在運用過程中的某種忽略有關,因此,重新審視與思考多媒體教學手段中存在的問題,揚長避短,對提高高校的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問卷調查的基本情況
(一)調查對象。從高校文科的1-3年級中隨意抽班展開調查。由于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接受全程多媒體教學的并不多,所以,在大學所處的年級會影響到對多媒體教學的認識,并且,學生接觸不同的教師也會影響他們的判斷。但這并不影響調查結果的合理性。
(二)調查表預設與回收。本課題從調查對象入手,通過多次召集學生座談會,了解當前多媒體教學的現狀,并對學生提出的幾十個問題進行分析歸類,最后落到20個比較集中的點上,組成學生問卷調查的基本內容。發放調查表260份,收回245份,回收率達90%以上。其中,1年級91份,2年級95份,3年級59份。
(三)幾個相關概念。“關注度”:指在收回調查表中對某一問題的關注程度,即對某一問題關注份數與回收表總數的百分比。它直接反映某一問題在學生中的影響,與影響度成正比。
“比差”:指反映學生對某一問題的肯定或否定態度的“差”,即回收調查表中對某一問題的關注者中肯定者與否定者的百分比之差,直接反映了學生對問題的認同態度。“比差”越大,肯定與否定的傾向越明顯,表示態度傾向一致。
“關注指數”:指應當給予重視的程度,由“關注度”與“比差”為參照。以★的多少表示。關注度越高,說明學生關注的人多,比差越大,說明對問題的認同度越高。
二、問題與分析
(一)宏觀數據
1.“關注度”問題。“關注度”反映某一問題在學生中的影響大小。如果以關注度在80%以上作為學生最關注問題的話,在20個選項中有14項達到,如表一:
以上14個問題反映了當前多媒體教學手段存在的問題在文科大學生受調查者中影響大小的順序。
2.“比差”問題與“關注指數”。“比差”直接反映學生對多媒體中某些問題的認同態度。比差“+”表示肯定性評價,“-”表示否定性評價,可對問題作定性分析;比差的大小可對問題做定量分析。在20個問題中,受調查者關注度達84%以上,比差遞減方式排列如表二:
3.關注指數。如果將“關注度”與“比差”聯系起來看,學生對當前多媒體教學現狀的態度便直接呈現出來(見表2)。“★”越多,表明學生的態度,就自然成為當前多媒體教學中教師們應當高度重視的問題。
(二)數據分析
現對“關注指數”在三星以上的問題作出重點分析。
1.多媒體是否適應現代教育教學的需要
(1)從表三可知,平均關注度92.1%,多數學生關注這問題;平均比差+92.8%,肯定性選項占絕對多數。特別是大3學生全部肯定,顯示這一教學手是適應現代教育教學需要。這也是全國高校普遍提倡多媒體教學的合法性基礎。
(2)相比之下,大1學生的關注度與肯定性比例略低,但大3級同學對這一判斷更客觀。他們經過3年的學習,得出結論更能反映實際情況。從大1—3認識的梯度可以看出學生對問題認識的深入過程。
2.是否利于激發課堂教學的生動性
(1)肯定性評價遠超過否定性評價,反映學生問題的普遍認同。從表四看,平均關注度88.1%;特別是大2,高達94.6%;平均比差為+52.6%,表明肯定能提高課堂生動性的學生3.2倍于(76.3%÷23.7%)否定者;特別是大2學生,比差+70.9%,更是達到了驚人的6.5倍(83.3%÷12.7%)。
(2)教學手段的生動性得到學生的廣泛認同。由于它的形象生動性,體現了不同于傳統教學的特色,受到學生的歡迎,成為它最受學生肯定的原因之一,因此,應該加強這一特征的發揮。
3.節奏較快是否會產生沒有理解就已經被翻到下一頁
(1)對上課節奏問題的預設。從表五看,關注度為84.4%,不算太高;但比差卻高達+72.0%,肯定者6.1倍于(86.0%÷14.0%)否定者,表現了關注者們的高度重視。這是多媒體教學手段中遇到的最普遍的、最突出,也是最受關注的問題。
(2)從數據中還可以看到,年級的遞增,關注度從76.8%↗88.3%↗91.4%遞增,比差也從(+57.0%)↗(+78.4%)↗(+81.4%)遞增。特別是大3,關注度高達91.4%,比差高達+81.4%,肯定者10倍于(90.7%÷9.3%)于否定者,說明越到高年級,問題越突出。這一調查數據足以提醒每一位教師,一定要把握上課的進度,使教學節奏與接受節奏達到盡可能地協調。
4.是否注意筆記而不注意老師的講解
(1)對課堂教學中時間與空間關系問題的預設。從表6看,關注度86.1%,比差+64.8%,肯定者4.7倍于(82.4%÷17.6%)否定者。兩個指數都比較高,說明在學生中,這是極普遍的問題。學生不僅要聽課,而且還得記錄,一心兩用,事半功倍。
(2)從表六可知,關注度隨著年級由75.7%↗88.0%↗98.2%遞增;但比差卻從(+73.8)↘(+59.4)↗(+62.3),總體趨勢遞減,表明大1學生更注重課堂筆記,大2、3的學生對課堂筆記的依賴相對較少。特別是大3,關注度高達98.2%,比差也達到+62.3%,肯定者4.3倍于(81.3%÷18.7%)否定者,說明年級越到,問題相對突出。平均比差達+64.8%已有足夠的理由提醒老師們,一定要處理好講授與課堂記錄的關系,協調好學生記筆記與聽講授的沖突。
6.過度乏味的PPT是否會失去對教學內容的興趣
(1)是對教師PPT制作的要求而設立的。從表七可知,關注度和比差分別達到89.3%和+57.8%,數字都比較高,說明學生對乏味的多媒體課件所持的否定態度。PPT中知識含量的多少,制作技術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到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興趣。
(2)從具體的數據看,2年級的關注度達92.6%,比差高達+72%,肯定者6.6倍于(89.3%÷13.7%)否定者。可見,PPT的制作非常重要,老師的教學大綱、內容的設置、鏈接、信息量的多少,知識內容的架構等,都成為課堂成功與否的關鍵。
7.信息量過多是否影響突出關鍵信息
(1)針對課堂教學的信息量與重點內容關系而設立的問題。從表八看,關注度高達90.5%,3個年級的差距不大;平均比差達+35.6%,其中大1的比差達+51.8%,肯定者3.1倍于(75.9%÷24.1%)否定者,說明這個問題對一年級還沒有適應大學特點的學生來講更為普遍。
(2)這是一個普遍的,也是比較嚴重的問題。內容與信息量大是多媒體教學手段的特點之一,但運用得不當,就可能被扼殺,甚至走向它的反面。這就要求教師處理好信息量與教學重點之間的關系,喧賓奪主不是教學的目的。
從以上調查數據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多數學生肯定多媒體教學能提高課堂教學的生動性,但也存在許多問題,集中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教師對教學的節奏把握得不夠好,學生跟不上教師的節奏,專心抄寫筆記,忽略了教師的講解,更沒有時間動腦筋思考問題;二是由于課堂信息量比傳統教學方式大得多,教師常常忽視突出課堂重點,使得學生無所適從;三是教師忽視了與學生的雙向交流,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總之,多媒體教學是現代教育技術發展的方向,它集文本、圖像、聲音、動畫為一體,具有形象直觀,生動活潑,信息量大等優點。我們進行多媒體教學問題調查數據分析,不是要否定多媒體教學手段,而是旨在引起教師們關注的側重點,以引起高度的重視,在使用中盡量避免其負面性影響,多發揮它的優點,以提高多媒體教學的質量,更好地為高校的教育教學服務。
- 上一篇:淺析高校檔案人員的職業幸福感
- 下一篇:實施STS教育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