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家庭教育中的缺點

時間:2022-01-17 05:33:00

導語:剖析家庭教育中的缺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剖析家庭教育中的缺點

“父親如山,母親如水。真山真水出真人。”每個人都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共同產物。家庭教育好,才有可能培育出好孩子和人格健全的有用人才。然而我們遺憾地看到,許多家長在家庭教育中陷入誤區而不能自拔,使家庭教育喪失了應有的功能。

誤區之一缺少平等

“爸爸媽媽辛辛苦苦賺錢,省吃儉用,供你吃、供你住,給你交學費,你還不知足?還不乖乖聽話、好好讀書?”相信不少家長都給孩子講過類似的話。

其實,家長、孩子都是國家的公民,從人格上來講是平等的。家長養育孩子、使孩子健康成長是應盡的義務,絕不能因此而在孩子面前居高臨下、盛氣凌人。處在開放的全球化時代,家庭教育應當體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征,那就是平等、民主、包容、理解。家庭教育應以孩子為本位,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平等對待孩子,使孩子從小“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生存”。

然而在現實中,許多家長卻做不到這一點,認為子女是屬于父母的,不尊重孩子的隱私和權利,牽涉到孩子的決定不和孩子商談。對孩子要么嚴管重罰,使孩子僅僅變成一個學習工具,喪失了主體性和人生應有的樂趣;要么百依百順、有求必應,成為“小皇帝”的奴仆,放棄了家長應盡的教育、監護義務,最終使孩子放任自流,成了“問題少年”、“問題公民”。

誤區之二重身輕心

家庭教育首先應當確保孩子身體健康、心理健康,人格健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越來越多樣化,但如何讓孩子吃得營養、吃得健康,依然是許多家庭尚未解決的重大問題。現在的孩子在身體發育方面呈現“兩極化”:要么太胖,要么偏瘦。許多孩子的身高、體重大大偏離標準。但是,與身體健康相比,許多家庭往往更容易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少孩子不是自卑就是自負,不是大大咧咧就是小里小氣,對困難、挫折的承受能力很差。家庭教育應當幫助孩子客觀地了解自己,培養和提高自我認識能力;學會緩解壓力、控制心態平衡的方法,增強心理承受力;學會尊重他人、理解和支持他人,確保孩子的心理健康。

誤區之三重分輕能

“考得怎么樣?為什么不是第一?”這是許多家長經常掛在嘴邊的話。激烈的升學競爭,使得多數家長總是把學習成績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反而忽視了能力、活力、毅力、性格、是非、善惡等對人生更為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和能力培養,“造就”了大量“高分低能”、“有才無德”、心理脆弱、缺少責任感和正義感的不合格“人才”。其實,在做家務的過程中,孩子會體驗到父母的辛苦,享受到勞動成果的喜悅,養成處理事情、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家庭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幫助孩子脫離父母走向獨立,成功地構筑自己的生活;而做家務就能逐步培養能力、不斷增強孩子的成就感和自信心。除了配合學校教育搞好學習外,家長還應幫助孩子學會待人接物、處事處世、競爭與合作,對孩子進行生活、社交、消費、創業等方面的指導,使家庭成為孩子全方位社會化的動力基地。

誤區之四陰盛陽衰

中國體育界的“陰盛陽衰”眾人皆知,但家庭教育中的“陰盛陽衰”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有關部門的一項調查表明,家庭教育中父親真正起主導作用的不到3成。

古語云“養不教,父之過”,父親放棄教育子女的責任是一個極大的錯誤。如果缺少父親的言傳身教,孩子的性格、情感、意志、思維方式等都會受到一定影響。母親的溫柔、細致、耐心、體貼,父親的豁達、豪爽,對孩子都很有好處,家庭教育必須做到陰陽平衡。美國耶魯大學的一項研究成果表明:由男性帶大的孩子智商高,他們在學校里的成績往往更好,將來走向社會也更容易成功。從教育方式上看,男性教育更傾向于自立、冒險、運動、操作、探索和邏輯思維,對孩子成長十分有利。在孩子的心目中,“母親是水,父親是山”,山水相依、缺一不可。所以,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都應該承擔起自己的責任,盡量做到陰陽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