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人才管理培養機制研討

時間:2022-05-17 05:07:00

導語:藝術人才管理培養機制研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藝術人才管理培養機制研討

近年來,隨著我國的一些高校不斷地進行擴招,有很多藝術人才的培養,在種類高校教育中,也開始呈現大眾化的趨勢。一些理工高等院校也開始打破以往沉舊的教育格局,也紛紛建立起了藝術系,對于人才的培養開始體現出多面性的特點。由于藝術類教學具有其自身的獨特性,使得理工類高校管理者需要了解和掌握這些藝術類大學生,在新形勢下教育特點,不斷地對藝術人才管理培養機制進行探索,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提高對于這類學生的管理水平,更好地為學生的成長成才的教育工作,提供良好的條件。下面就針對理工高等院校藝術人才管理和培養,進行探索和分析。

1、理工高等院校藝術類大學生的性格特點

1.1跟理工類大學生相比,個性張揚情感豐富。

作為理工高等院校的藝術類大學生的情感特點和思維特點,跟理工類的大學生在這兩方面都存在顯著的區別,理工類的大學生一般邏輯思維能力強、感情比較保守、自我表現能力不強。藝術類學生則比較喜歡張揚、情感豐富、形象思維強、思維比較活躍、自我表現能力強。在生活上衣著打扮具有獨特的個性,在衣著上表現奇異、行為上不喜歡受約束自己,在思想上比較激進,感性認識豐富,樂意與他人進行溝通和交流。

1.2跟理工類大學生相比,更為追求自我獨立感強。

理工高等院校藝術類大學生,跟近年來招收的藝術類大學生,他們跟理工類的大學生相比,完全不像理工類的大學生,思維謹慎,做事認真。他們在追求藝術自由的同時,更注重追求行為的自由,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喜歡我行我素,獨來獨往。在衣著上不修邊幅,不注重自我外形設計,追求個性化藝術設計,有的上課還比較隨意,遲到、早退、甚至曠課的現象經常發生,由于過分地追求自我,甚至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不良習氣,集體意識淡薄,不會顧及他人的情感。

1.3跟理工類大學生相比,文化知識掌握能力弱。

由于藝術類大學生,在高考錄取時文化課分數時,一般都低于本學校理工科專業的分數,有很多藝術類大學生,是由于高中階段因為文化課成績不好,進而考入高校的理工類學藝術院校,因此大多數只是注重專業課的學習,對于文化課的學習不感興趣。學習積極性不高,一般課堂學習紀律,以及學習效果也不是很好,甚至還會出現缺課逃課的現象。他們絕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花費在對于專業課程的學習上。對文化課程學習,遠遠沒有同一學校理科類大學生那樣重視,這將會影響到藝術類大學生,在文化素質方面的提高,進一步影響到他們創造力的發揮。

2、理工高等院校藝術類大學生管理機制

2.1為藝術類大學生,提供充分的發展空間

藝術類大學生對于理工高等院校,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團體,要不斷貫徹以學生為本的觀念,對于這些藝術類大學生個性,要能夠給予充分發展的空間。由于藝術類大學生的自我個性比較鮮明,因為藝術所具有的創新思維,對于藝術類大學生有著較深的影響,使他們顯現出鮮明的獨特的個性,在一定的條件下,需要擁有一個能夠抒發自己情感的空間,這樣才能充分展現出藝術類大學生的活力,這將十分有利于藝術作品的創新。因此高校的教育工作,必須要充分關注藝術類大學生的個性發展,支持藝術類大學生在理工高校中,能夠展現其鮮明的個性,熱愛和欣賞每位藝術類大學生,分析他們所存在的長處和優勢,使其充分顯示出鮮明的個性,在因勢利導中,引導藝術類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2為藝術類大學生,尋求寬嚴相濟的平衡點。

理工高等院校,正常對待理工大學生,能夠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不斷地加強紀律教育,做到嚴格管理。可是對待藝術類大學生,卻不能以同樣的標準,需要做到“寬嚴相濟”,不斷地尋求“嚴”“寬”結合的平衡點,充分發揮各種規章制度,對藝術類大學生的各種行為規范,要能充分地進行激勵,不僅要能夠起嚴格的制約作用,還要起到導引他們發揮自我個性的積極作用,特別對于剛入學的藝術類大學生,在大力宣傳校紀校規的基礎上,增強自我約束能力,引導他們不斷地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同時,要考慮到藝術類大學生具體的性格特點和本專業的性質,根據藝術類大學生的個體差異,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在對待藝術類大學生的管理上,既要做到嚴格要求,又要做到適度寬適當放松,在教育工作中不斷地尋求寬嚴相濟的平衡點,通過原則性和靈活性相互結合的管理方法,根據藝術類大學生實際情況,鼓勵他們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和特長,讓他們能夠在校園內展現出自己優秀的一面。

2.3為藝術類大學生,提高文化素質教育。

對于理工高等院校藝術類大學生,一般在高考錄取時,由于其文化課的成績偏低,使得這些藝術類的大學生對于文化課的學習興趣不強,對于文化課的學習缺乏真正的自信,因此在努力的程度上,跟理工科的大學生相比,文化素質普遍不高。因此,藝術類大學生需要不斷地加強自身的文化素養,增強其學習知識的能力,提高其綜合素質,正確引導這些藝術類大學生,培養對于文化課學習的興趣,鼓勵他們上好學校開設的各類公共文化課,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同時高校的各院系之間,可以適當地安排理工類和藝術類的大學生進行橫向交流,根據高校的實際情況,安排一些文化交流活動,采用演講、競賽等喜聞樂見的形式,使理工類大學生跟藝術類大學生之間形成一種互動,能夠不斷做到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形成一種良好的校園氣氛,使藝術類大學生的文化學習能力,在理工類大學生的促進下不斷地提高,這樣更可以體現出理工高等院校,在培養藝術人才上的優勢。

對于理工高等院校藝術人才管理培養機制,還需要不斷地進行探索,需要以更適合藝術人才發展的角度,來體現理工高等院校的社會價值,從而能夠尋找出更多的癥結,解決在培養藝術人才上所存在的問題,不斷地完善教育體系,使在培養藝術人才上不斷地取得突出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