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生科技創新思維結構培養路徑

時間:2022-06-18 03:23:00

導語:高校生科技創新思維結構培養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生科技創新思維結構培養路徑

思維是人類智力的核心,也是科技創新的源泉,恩格斯將思維美譽為“地球上最美麗的花朵”,囊括人類的一切科技創新成果幾乎都是思維運作的結晶,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在科學技術領域,沒有科技創新思維,就沒有創新實踐,科技創新成果更是無從談起。因此,研究科技創新規律首先應該從科技創新思維入手。大學生作為科技創新的中堅力量,承載著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歷史使命,這對大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大學生科技創新的能力結構中,科技創新實踐推動著科技創新技能的發展與進步,而在創新實踐中,創新思維又具有先導性的作用。一、大學生科技創新思維的結構分析對于“科技創新思維”這個名稱我們并不陌生,但是“熟知并非真知”,因此我們首先要界定科技創新思維的內涵,并在此基礎上對科技創新思維予以分類。

1.科技創新思維的內涵

(1)科技創新思維是人類思維的一種相對高級形態的思維方式。“思維方式是人們思維活動中用以理解、把握和評價客觀對象的基本依據和模式”,[1]各個學科都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創新思維作為人類高級的思維活動,是人的意識能動性的突出體現,它分為三個層面:日常生活創新思維(也稱常識創新思維)、科技創新思維和哲學創新思維??萍紕撔滤季S是人類思維的一種相對高級形態的思維方式。

(2)科技創新思維的生命力在于創新,它與保守思維相對應,獨創性和求異性是科技創新思維的根本特質。創新思維是指主體通過突破傳統思維習慣和邏輯規則而產生的一種具有獨創性和求異性的思維方式。“不難看出,創新只能從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具體活動結果與原認識、原事物的比較中來判定。……凡是在具體思維活動中能夠產生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新東西的思維方式,都可視為創新思維。或者說,任何一種思維方式,在具體思維活動中都可以歸之于創新思維或保守思維”。

(3)科技創新思維是特指科學與技術領域中的創新思維。科技創新思維包括科學創新思維和技術創新思維,判斷科技創新思維的標準是要看它的成果要物化在科學技術當中,具體表現在發明了新的定理和定律、推翻了前人的定理和定律,或將科學領域中發現的成果應用于技術領域,發現新產品、新材料以及新工藝的運用等。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將“科技創新思維”界定為人類在科學與技術領域中,以獨創性和求異性為根本特質的人類思維的一種相對高級形態的思維方式。”

2.科技創新思維的類型

(1)發散性思維和收斂性思維。發散性思維又稱擴散性思維。它試圖從不同的方向、途徑和角度去設想,探求多種答案,最終使題獲得圓滿解決的思維方法,具有流暢性、多端性、靈活性、新穎性和精細性等特點。收斂性思維是指主體從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圍繞既定核心進行全方位的思考,運用比較、排除、綜合、概括等方法,最終確定一個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的思維方式。

(2)求異性思維與求同性思維求異性思維是對傳統思維方式的批判或超越,通過對事物共同本質的探究,找出事物特殊的運行規律與過程。求同性思維是對傳統思維方式的接受和認同,通過對已經認識不同事物的特殊本質進行科學的歸納總結從而類推到認識事物一般的本質的思維方式??萍紕撔滤季S是在求異性思維和求同性思維的矛盾運動中發展的。

(3)經驗思維與理論思維。經驗思維人運用生活的親身感受、活動的直接體驗以及習慣傳統觀念而進行的非規范化、非模式化的思維活動。其功能主要是認識和把握具體的事物、現象及其外部聯系。理論思維是指人們運用科學理論把握事物的整體、本質和發展態勢,它可以透過現象把看本質,能在分析現狀的基礎上預測未來,顯示出科學的前瞻性和預見性。經驗思維是理論思維的基礎,經驗思維有待于上升為理論思維,“沒有理論思維,就會連兩件自然的事實也聯系不起來,或者連二者之間所存在的聯系都無法了解”。

(4)邏輯性思維與非邏輯性思維。邏輯性思維按著嚴格的邏輯規則進行,具有單一過程的嚴密性、不可逆性、確定性。非邏輯思維是指用通常的邏輯程序無法說明和解釋的那部分思維活動,其主要表現形式是直覺、靈感、想象等。這里要注意,所謂非邏輯思維并不是沒規律的或不符合邏輯的,而是指它不能用傳統的形式邏輯來解釋和說明,非邏輯性并非“不邏輯”,它滲透著邏輯性,可以用以辯證法為基礎的辯證邏輯來解釋??萍紕撔滤季S的類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幾種,還可以根據不同的標準將其分為實在思維與虛擬思維、還原思維與生成思維、后饋思維與超前思維等。

3.科技創新思維的特征

科技創新思維的主要特征包括:獨創性、求異性、懷疑性、批判性和超前性。

(1)獨創性。所謂的獨創性,含義有二:“一是獨立于他人,二是,不論方法還是結果,沒有雷同”。[4]科技創新思維就是人的個性在科技活動中的體現,是人的自主性、創造性的標志。只有具有首創精神,才能在科技領域有所發明、有所發現、有所創造。

(2)求異性。求異性就是獨辟蹊徑、獨樹一幟,它是科技創新的基本特征。法國哲學家艾米•查提爾說:“當你只有一個點子時,這個點子再危險不過了”。[5]求異求變,從別人習以為常的地方發現問題,敢于突破思維定勢的干擾,以開放的心態打破傳統思維方式的人,堅持獨立思考,才可能發掘新事物,發現新規律,提出新見解。

(3)懷疑性。懷疑不是對前人的成果簡單地說“不”,不是為了懷疑而懷疑,而是為了確信而懷疑,即把前人發現的真理建立在可靠的基礎之上,以便為人們繼續探索真理尋找“阿基米德之點”。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懷疑性又是批判性的必要條件。

(4)批判性。堅持批判性是科學研究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對現狀的不滿、否定和超出,不受框框條條的慣性束縛大大開拓了我們的思路,從而達到科技創新的目的。批判的頭腦是科技工作人員的一個主要儀器。正是他們這種敢于批判的精神,使他們在科技領域有了一個又一個創新。

(5)超前性。超前性是指人們對事物發展的趨勢的大致情形進行的推斷和估計,是對未來的一種瞻望。它可以對創新前景進行前瞻性思考。其特點是在科技實際變化之前,就考察其未來可能出現的主要趨勢,狀態和結果。

二、大學生科技創新思維的培養途徑探析

俄國著名生理學家巴普洛夫指出:“科學的躍進往往取決于方法上的成就,研究方法每前進一步,我們也仿佛升高一層,從那高處,我們就可以望見廣闊的遠景,望見許多先前望不見的事物。因此,我們頭等重要的任務,乃是制定研究方法。”他還說:“方法掌握著研究的命運”。

1.融合文理知識,拓展創新思維具有綜合性的知識結構,是拓展創新思堆的基礎。我國大學里的文理專業人為分科已經成為制約創新思堆的瓶頸因素,因此,要打破文理科人為設置的藩籬,融合文理知識,拓展創新思維。這就要求大學生要同時具備科學素質與人文素質的,力爭做一個文理兼備的“通才”。具體來說,理工類的大學生要主動加強人文科學素養,弘揚人文科學精神,發展他們的想象、直覺、感悟等形象思維能力,以便為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廣博的深厚的文化底蘊,進而完善自己的思維方式。文科類的大學生也要提高自己的科學素養,發展他們的定性、定量、推理、分析等邏輯思維能力,以提高他們思維的精致性。這里要注意,兼備文理知識并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一種機械的拼湊,或者表現為各種不同的知識板塊的機械組合,而應當理解為對各種不同知識的一種整合能力,內化能力,表現為知識的融合性、滲透性。必須明確,學生知識整合、內化能力的培養,不是傳統的“專業”疊加,即“專業+專業”,也不是狹義的專業再加局部的綜合,即“專業+綜合”。

2.更新教育理念,推行創新教育應試教育即使在大學教育中還大有市場,大學生對各種各樣的考試疲于應付。由于這些傳統教育的惰性思想存在于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學生家長及社會方方面面的人的頭腦之中,從而成為應試教育能夠存在的社會基礎,而從本質上看應試教育是創新教育的死敵,應試教育占據支配地位,便沒有創新教育的立足之地。創造性教育主張發展學生的個性,給學生以自由發展的空間。只有營造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氣氛,學生創造性思維才能有適于萌發、產生的土壤?!皞鹘y的以學科為中心、以繼承為中心、以發展智力為中心、以做事為中心的教育思想,必將被以育人為中心、以創新為中心、智力和非智力協調發展、做人與做事相結合的新的教育思想所替代,教育國際化、信息化、終身化、個性化的趨勢已成定局”。

3.營造創新氛圍,培養創新人才影響和制約大學生科技創新思維的各種環境因素是極其復雜的,但從根本上來說,學校教育環境起著主導作用。我們全社會的人特別是教育工作要改變觀念,積極探索,努力營造一個適于創新人才涌現的良好氛圍。而在大學里,對創新思維培養影響最大的是學校的社團活動和學生第二課堂(以各種智力競賽為代表):以知識為載體,以創新為主導,以思想為導向,以娛樂互動為媒介的校園社團文化。這些社團不僅能活躍學術氣氛、開闊學生眼界、增強凝聚力,而且能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諸多培養和提高,培養一批具有創新精神的復合型人才。[9]令人感到可喜的是,當前在大多數高校,第二課堂被提到較高的位置,成為一種隱性教育資源,發揮著潛在的教育功能;但尚需要在大學生中廣泛開展,打破科技競賽往往成為少數拔尖大學生的“專利”,力爭讓每一個立志于科技創新的學生享受到創新帶來的樂趣。

4.加大創新投入,增強創新能力科技創新投入與創新能力之間存在較強的相關關系,盡管各自的增長是非穩定的,但就長期而言,它們之間卻構成了長期的均衡關系。因此,要想獲得較強的科技創新能力,財政科技投入增長率應穩步提高,應不低于一般性財政收入的增長率,各級政府科技投入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應逐年提高,力爭2010年達到5%以上水平。對于增加財政科技投入的計劃、規劃,要堅決執行,提高計劃執行的剛性。要改進政府科技投入方式,重視公益、共性科技問題,明確社會公共科技在政府公共科技資源配置中的優先地位。

此外,按照市場經濟規律探索政府創新投入市場化模式。構建多種形式的財政投資渠道,如對基礎研究和科學活動的直接撥款制度,對大型基礎科研項目的專項國債籌資制度,對有可預見性經濟回報的科研項目的融資制度或證券化制度,增加政府采購的導向和力度,改革科技經費運行模式,探索市場化運作,實現科技經費有償使用、回收使用、滾動發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