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內科護理學教改策略

時間:2022-06-19 04:45:00

導語:談論內科護理學教改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談論內科護理學教改策略

內科護理學是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和就業應聘考試中最主要的內容之一,在各項考試科目中所占比例較大。每年護士執業資格考試中涉及內科護理學內容的有40%以上,各級醫院應聘考試題中內科護理學內容也占1/3左右,且考試內容和題型有逐年增加廣度和深度的趨勢。學生在復習和考試時均反映內科護理學知識難復習、難掌握,做內科護理學試題成功率不高,信心不足。我校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從內科護理學教學初始就進行針對性內科護理學教學方法的改革,在提高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和就業應聘成功率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

1一般資料

1.1教師結構

我校目前有內科護理學教師11人,平均年齡35.7歲,每年承擔中職二年級、高職四年級護理和助產專業二十個左右班級的內科護理學教學任務,以及護士執業資格考試考前輔導任務。具體情況見表1。

1.2學生情況

我校2005級、2006級高職護理畢業生共625名,為中招第二批次錄取;2006級、2007級、2008級中職護理、助產畢業生共2264名。為中招第三批次錄取。2889名畢業生入學時文化基礎情況見表2[1]。

2做法

2.1提高內科護理學教師知識水平,及時彌補知識結構不足

各個學校內科護理學教師多由臨床醫學或護理學專業畢業的老師擔任。年輕的內科護理學教師缺乏執教經驗,所學的本專業知識不扎實,護理專業畢業的教師內科疾病方面知識欠缺,臨床專業畢業的教師護理程序方面的知識不完善。承擔內科護理學教學任務時需要盡快彌補各自的不足,學習所教教材在大學內沒學的內容。否則,執教時只有照本宣科,沒辦法精彩授課,無法做到深入淺出的啟發學生學習。可以鼓勵他們通過聽臨床專業和護理專業教師的授課、外出進修、自學缺乏的知識、深入臨床一線體驗內科與護理知識結合的技巧等形式,盡快勝任內科護理學課程的執教工作。年長的內科護理學教師往往缺乏創新意識,易于墨守成規,知識傳授過程缺乏活力、新意。可以通過外出參觀考察,布置科研任務,使其自加壓力,不斷學習,才能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在內科護理學教學中發揮帶頭人的作用。

2.2內科護理學課程安排趨于合理化

教學大綱要求內科護理學總課時146~168學時(高職168學時,中職146學時),其中理論課課時占2/3,實驗課時占1/3。我校根據內科護理學教材涉及范圍廣、重難點知識多,結合護士執業資格考試中內科護理學考點內容細化,考試題型多種多樣的特點。理論課安排時,教學內容依據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要求取舍教材內容;實驗課安排時,依據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題型需要增加了“病例分析”課時的安排時間。

2.3努力把內科護理學打造為精品課程,注重建設一流教學團隊

2.3.1首先要求內科護理學教師從自身素質方面不斷提高如教師的言談舉止,儀表風度,精神風貌從走進課堂開始就以最佳的狀態展示給學生,使學生對老師有“一見鐘情”之感;要求所有內科護理學教師說普通話,語調親切動人,抑揚頓挫;板書字體優美,設計合理,粉筆色彩應用恰當。因為只有學生喜愛老師,才會專心上老師教的課,才能主動與老師交流,最終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3.2重視上好內科護理學的第一堂課,即《緒論》部分要想方設法地調動學生學習內科護理學的興趣,幫助學生認識學習本課程的重要性和趣味性。提醒學生學習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解決困難的方法,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做到有備無患地進入學習內科護理學的學習過程。

2.3.3提高教學效率,精心設計內科護理學教學課件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學生學習能力不同、專業特色不同、教師年齡及經驗不同,每位內科護理學教師都承擔了相應部分的內科護理學教學課件的設計任務,完成的課件在教研組內先試講,經全體內科護理學老師討論確定后,再用于課堂教學。

2.4內科護理學理論課教學方法多樣化,實驗課教學形式因地制宜

2.4.1每一堂內科護理學課程開場,老師以“談家常,說趣事,道原委”形式展開本次課學習內容的講解,讓學生輕松進入學習過程,誘發學生探求“真知”的好奇心,讓學生體驗身臨其境的感受。如講授“甲亢”時,我描述一個場景:某醫院就診廳,排了長隊,一女青年徑直上前就診,隊伍中有人批評其行為,她張口就說粗話,多人指責,她卻不退讓,會診醫生出來發現:她爭吵的“臉紅脖子粗,怒目圓睜”道出她行為的原委-“甲亢”病人神經興奮性高、甲狀腺腫大、突眼。由此,開始“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病人的護理”教學過程。

2.4.2恰當分配每節課教學方法應用的時間隨著科技發展,學校在教學硬件應用上更完善,更先進。但應根據學生來源不同,吸收知識的能力不同,除在教學內容上取舍恰當,在教學手段應用上應安排合理,否則會弄巧成拙。如初中畢業的高職高專、中職學生自學能力差,理解能力、分析問題能力不足,需要在教師引導下由淺入深的講解、分析、歸納才能掌握重難點內容。針對這種情況,在安排教師講授及板書所化的時間上要比課件、影像資料放映的時間長。而高中畢業的專科、中職學生基礎知識扎實、自學能力強,對新知識需求量大,故在上課時間安排時可增加多媒體教學方法應用的時間,滿足學生需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指導課后知識歸納、求索的方法。既能達成教學目標,又可因材施教,彌補高中專、高大專班級課時不足的缺憾。

2.4.3根據內科護理學授課內容不同,靈活應用不同教學方法如《內科護理學》每章節“概述”的內容多是復習基礎課曾經講授的內容,學生有過理解和記憶,教師可利用解剖掛圖、表格、解剖模型幫助學生復習、回憶。《內科護理學》中“護理評估”的內容可用情境式教學方法、角色扮演法、多媒體教學法等教學方法教學。不同形式的教學方法靈活應用,比教師單純講授、解惑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護理診斷”“護理目標”“護理措施”除在常見癥狀、體征護理中按傳統教學法系統講解外,在每個疾病中可用PBL教學法達到教學目標,因PBL教學法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是在教師指導下通過提出問題、收集資料和分析歸納得出結論的過程。能培養學生發現、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及自主學習和終生學習的能力[2]。適用于學校硬件資源不足,教學課時不夠,學生課余擴展學習機會不多的學校教學。

2.4.4內科護理學實驗課教學應占重要地位內科護理學是理論聯系實踐的一門學科,實驗課課時安排按大綱要求應占總學時的1/3,但事實上實驗課安排學生到醫院見習的機會并不多。因為每年學生生源數量大,招生人數多,學生質量參差不齊;另一方面,附屬醫院規模小,典型病人少;其他市級醫院無帶教的硬性任務,每年醫院的實習生人員安排已經出現超負荷,再接受學生去見習,擔心影響醫院的正常工作秩序。所以內科護理學實驗課安排多是理論上的實驗,實際上的理論課形式。所以在教學方法上選擇恰當的教學手段是彌補實驗課教學資源不足的唯一“良方”。其中典型病案錄像放映是實驗課最常用的教學手段;通過模擬人或模擬設備幫助學生認識“診療技術操作的護理”過程;角色扮演+病例分析是情景式教學、PBL教學法的融會貫通,在內科護理學實驗教學中也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5發揮內科教研組的集體力量,合理安排有經驗的教師參與護士執業資格考試考前輔導,對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有促進作用

從表3顯示:班主任相同、學生知識水平相同,其他課程輔導教師相同,內科護理學輔導教師的經驗和水平對考試過關率有一定影響。

2.6完善內科護理學教學評價體系,及時分析評價結果,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2.6.1內科護理學教學效果檢測與國家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形式接軌內科護理學課程結束后,按教學大綱要求精心設計考試題型,與每年國家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接軌,為100道選擇題。其中A1型題(單句型)占20%、A2(病歷摘要型)、A3(病歷組型)占30%。A4(病歷串型)題占20%。根據班級學生座位情況,以縱排為一組分別測試A、B、C、D四套內容相同,排序不同的試卷,避免學生抄襲,以獲取每個學生的真實成績。通過此方法檢測學習效果,學生學習內科護理學的態度更加端正,對復習過程更加重視,監考教師對考場紀律更加滿意。能真實地了解教學效果,發現教學中薄弱的環節。

2.6.2每學期組織學生對教師、教師之間進行教學方面的測評,幫助教師及時總結教學中的經驗,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結合教師量化考核附加分作為每位教師年度考核結果的依據。其中學生測評方法是:所有班級學生給每門課任課教師打分,測評內容有:教學態度、備課講課、教學方法、板書、語言表達、課堂氣氛、教學效果、作業批改、課后輔導,經班級匯總得出每位任課教師班級測評分。教師測評方法是:各學科每位教師給本學科教師打分,測評內容有:教育事業心、教育思想、品德修養、專業知識、教育理論水平、掌握教材水平、教育能力、教學能力、科學研究能力、履行本崗位職責、履行校內其他崗位職責、教育工作成績、教學工作成績、科研成果和指導培養教師成績。教師量化附加分內容包括:超課時量,參與課題類型及排名,,兼職班主任工作,出勤率,教學事故。上述三項得分由教務部門收集、整理、綜合,最終得出本學期每位教師測評總分并排名。

3結果

3.12010、2011學年度對內科護理學教師測評結果見表4,2010年度有87名教師參與測評,2011年度有99名教師參與測評。內科護理學教師有2名到臨床進修。

3.2據統計,護士執業資格考試

2009年中職通過率為58%;2010年五年高職通過率為97%,中職通過率為83%;2011年護士執業考試大綱、題型、時間均有改變,但我校五年高職通過率為97%,中職通過率為71%[3];內科護理學教師在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針對性教學和考前輔導等環節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3.3結果分析

3.3.1教師測評結果顯示多數內科護理學教師測評成績在全校教師測評成績中排名較前。其中教師之間互相測評有情感因素的影響,差距不顯著;學生測評成績相對公平;量化考核成績是明確指標。結果說明內科護理學教學方法改革措施得到學生和同行認同。個別老教師需補充新的教學教法,學習現代化教學手段,跟上時代的步伐。個別年輕教師需注重提高教學水平,加強科研能力的培養。

3.3.2學生入學時基礎水平較差,但通過幾年在校學習,學生畢業時獲取“雙證”機會均等。說明我校教學管理、教學教法、學生能力培養等措施行之有效,內科護理學在護士執業資格考試考前輔導中占重要地位,對學生參加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幫助較大。

4討論

4.1加強團隊建設,發揮集體力量學校要重視學科、教研組建設,針對不同年齡、不同學歷層次、不同需求的教師特點,制定相關培養計劃,實施培養目標,使每位教師各取所需,均衡發展,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在各項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科或教研組集體力量,促使大家積極參加,集思廣益,共同進步,體現團隊建設的成效。

4.2提高教師自身素質,不斷研討教學教法現在是一個知識不斷更新的時代,廣泛開展教研活動,可以幫助教師取長補短,提高業務能力。如開展游戲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討論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教學法、問題教學法、任務型教學法、網絡多媒體、聽課、評課、說課、專題討論、觀摩教學、外出學習等活動。

4.3加強教研組之間的互相協作,管理和利用學校優質資源如基礎護理學老師可以指導其他學科教師的護理方面知識,臨床各科教師可以互相研討各課程特點,探討各科教學特色,相互交流、促進。計算機教師可以指導各科教師多媒體應用技術、課件制作技巧,幫助教師掌握現代化教學技術。

總之,改革和發展內科護理學教學方法,可以有助于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和就業應聘考試的通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