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職業教育管理論文
時間:2022-05-26 11:42:40
導語:高等職業教育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1新常態下經濟增速放緩導致就業壓力
新常態下經濟發展增速由高速增長向中高速轉變,這一增速放緩成為新常態,即GDP增速放緩。而GDP是與就業呈現正相關關系的。故我國在經濟新常態下也存在著較大的就業壓力。這就要求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管理不斷調整人才培養及管理模式,使培養的人才盡可能多地掌握職業技能,減少失業。因此培養人才機構需要調整培養人才的策略和原則,注重就業,針對性地制定人才培養策略,訂單式培養,消除經濟增長速度過緩造成的就業壓力。
1.2新常態下產業結構調整及升級的要求
經濟結構的調整不是短時期可以完成的,保守估計調整期至少為5年。根據歷史經驗,每一次大規模的經濟結構調整都會帶來一些嶄新的職業。這就要求我國高等職業院校必須根據這些新增職業對本校的專業設置進行合理調整。專業作為廣大高等職業院校和社會經濟的重要紐帶與接口,直接關系到高職院校能否持續貫徹其“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的總方針,關系到高職院校是否能夠成功提高其就業率,關系到高職院校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因此,廣大高職院校改革必須根據新常態下國家產業調整規劃以及科技創新的動態來設置,根據高等職業學院的具體實際,從國家創新發展產業上尋求出路,并及時進行優化與更新。
1.3新常態下內外紅利消失對創新驅動的需求
我國經濟過去高速發展是由于人口紅利和全球化紅利的驅動,但隨著老齡化加劇,經濟潛在增速放慢,使得我國勞動力缺乏比較優勢;且全球經濟貿易平衡不斷加速,外部需求及資本退潮加速導致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這表現為我國對創新人才和知識極為渴望。而高等職業院校作為人才培養基地,應加強應用型人才和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從而為新常態下經濟發展服務。
2高等職業教育管理體系的構建
新常態經濟形勢的存在使得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管理體系創新勢在必行,且改革還必須遵循新常態中經濟調整的產業趨勢,與新常態這一經濟背景相契合。本文旨在構建以促進國家經濟水平提高、企業經濟發展為核心,并符合我國具體實際的高等教育管理體系。這需要我們轉變發展理念,緊跟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并以學生就業為理念,從學生未來發展出發,建立符合我國國情和新常態經濟形勢下的全方位高等職業教育管理體系。
2.1政府及教育監管機構層面
首先,明確高等教育學校應適應新常態發展的方向。出謀劃策是教育行業領軍人物的基本職能。適應新常態的發展方向必須緊跟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戰略,同時還需結合學校的已有特色和長處,緊密跟蹤各級政府、企業等重大決策,及時提供動態監測、效果評估和信息反饋。綜合深化改革,提升創新力,從源頭上解決科學研究與決策需求脫節的問題。其次,釋放高等院校辦學活力。政府和教育監管機構應以社會和市場來評價教學,而非大學所具備的“985”、”211”身份。在新常態下,競爭更加激烈,每所大學應該都可以通過創新來獲得出彩的機會,從而激活大學活力。最后,完善高等教育的評價機制。教育部門對高等教育學校的考核也應當以緊跟國家產業政策和產業布局為導向。此外,考核學生成績的評價機制過于陳舊,分數和績點不再是高等教育的要求和目標,而是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運用和書本知識的具體化考核,綜合性地評價每一個學生人才。
2.2學校層面
首先,處理好高等職業自身規律與新常態經濟發展相適應的關系。順勢而為,遵循高等人才培養的規律,調整思路,適應社會經濟形勢的發展,推陳出新。其次,處理好頂層設計與具體辦學之間的關系,圍繞教育功能,明確人才培養目標,承載社會和歷史使命,立足品牌和多元化的教學模式。第三,課程設置和實踐環節都要以崗位和職業為導向。注重“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理論聯系實際,實踐和理論結合。第四,培養理論與實踐雙優的師資隊伍。即一方面要求師資隊伍中有較高的學歷水平,同時也應需擁有實戰經驗豐富的兼職教師。這既有益于鞏固學生的基礎理論知識,也對學生實踐方面有較大的幫助。第五,加強“校學企”合作模式的建設。校企合作,促進學校進步的同時也加快企業的經濟發展,共同促進,實現雙贏。
3高等職業教育管理體系實現亟須解決的問題及策略
新常態經濟像是給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管理體系以新的考驗,必須以新常態的思維來應對未來高等職業院校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同時著力改革創新。新常態下要實現上述教育管理體系還需從根本上解決以下問題。
3.1轉變傳統的“只管教,不就業”的教育理念
高職教育管理應當以就業為基本導向,在當前經濟形勢影響下,積極促成就業長效機制的建立,從而提升高校就業效率和質量,使高等院校的發展與社會的發展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如果只關注課本知識灌輸,忽略我國經濟發展的具體形勢,不能有效地適應我國新常態經濟形勢下對人才的需求和渴望。這就要求高等職業學校必須加強對新常態經濟形勢下的機遇分析,以適應當前產業結構的調整速度,堅持“學生出去能就業”的基本職業教育理念,有效推進學科專業建設,不斷優化人才培養方案,開創人才培養新模式,從根本上轉變管理觀念,將市場需求與就業作為高等職業教育管理的目標與方向。
3.2有效把握高職教育管理新模式的總方向,實現統籌協調
與時俱進,立足于國家、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循序漸進、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提高新常態下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管理水平,促進我國高等職業學校健康、快速發展。
3.3擴展課程體系建設的視野
目前,世界各國的高等職業學校都十分重視學生技術應用與開發能力。我國高等職業學校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實踐的重要性。雖然我國大多數高等職業學校也設置了部分實踐課程,但是大多只限于形式主義并沒有真正意義上地進行貫徹和實施,影響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效率和質量。新常態下高等職業教育管理體系要求把課程體系建設放在高等教育發展的首位。一方面要求學校課程設置圍繞當前經濟發展的具體需求;另一方面需加強實踐性課程的比例,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實踐性教學中來。
4小結
高等職業教育管理模式直接關系到我國高職院校的就業率,關系到高職院校學生的健康成長,關系到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因此,高等職業教育管理體系應當立足于目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現狀,結合高校的自身特點,順應當前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需求,從宏觀把控高職教育管理新模式和專業課程設置等方面出發,全面提高新常態下高等職業教育管理水平,推動我國高等職業院校健康、快速發展。
作者:桂誠單位:湖南外貿職業學院
- 上一篇:學生安全集中整治工作方案
- 下一篇:縣委副書記在農業座談會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