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探析
時間:2022-05-25 03:00:12
導語: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取向和行為選擇,高校需要積極探索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途徑,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節日中蘊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因素和正能量,高校要堅定節日途徑開拓的原則,講究節日途徑開拓的策略,使節日在高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功效得以實現。
關鍵詞: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節日;路徑
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強調,要“發揮重要節慶日傳播社會主流價值的獨特優勢”。節日作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表現形態,展示了一定時期的精神追求和價值選擇。如何以節日為載體,發揮節日在高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作用,是我們尋求推進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路徑。
一、節日中蘊藏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因子
節日文化蘊藏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因子,寄托著中國人民歷經千辛萬苦確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載著我們每個人的美好愿景。1.節日蘊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節日,就是一種具有民俗意義或者紀念意義的社會性活動的日子,一般有固定的日期,有特定的主題,有群眾的廣泛參與。”歷經歲月積淀和發展,節日蘊涵著極其豐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資源,今天仍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和教育價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在不同的節日中有不同的側重和展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會賦予節日以戰略上的意義,從而增強節日參與者的使命感和自豪感。“自由、平等、公平、法治”的社會層面的價值追求是一些節日產生的淵源。節日活動的參加者了解節日本身的旨趣,能夠激勵他們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能與節日文化精神產生共振的效應。在共振中,節日所蘊含的教育內容會逐步轉化為學生的內在意識,然后外化為日常行為。2.節日具有培育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特有方法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有效的途徑。節日具備的約束、熏陶和強化特性,會對高校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產生“潤物細無聲”的作用。(1)約束法。節日發展過程中約定俗成的社會價值和行為規范,不僅能使親身參與節日活動的學生更深入地了解與體會節日文化的精神內涵,而且能對參與者有一種無形的約束。同時,節日文化所表現出的道德要求以及顯性與隱性教育的方式,能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大學生的價值觀念、行為方式起到規范作用。(2)熏陶法。外因是變化的條件,環境對人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在節日中,高校舉辦和鼓勵學生參與各種各樣的節日活動中,通過校園媒體多方面營造節日氛圍,不僅能活躍校園文化,而且能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宣傳,從而在不知不覺中使學生的品行發生變化。(3)強化法。節日在一年中定時出現,這種分布使得過節成為廣大學生不斷重復的文化行為方式,會對學生產生不斷延續的心理體驗,促進學生個體價值觀的形成。同時,節日又多是以年為周期循環往復,使其擁有獨特的社會記憶功能,從而能使節日中所蘊含的價值觀念、道德觀念以及審美情趣得到強化。3.節日具有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包容度節日具有較強的包容度,能夠整合融入新觀念、新思想、新方式,進而使其得以延續。節日的包容度主要體現在參與性、集體性和非強制性。(1)節日的參與性。每逢節日到來之際,高校學生通過參與節日活動,主動成為活動中的一員,能夠更深刻地體會節日文化所特有的精神內涵,能夠在潛移默化之中培養對民族和國家的熱愛。(2)節日的集體性。節日能夠在相對集中的時間節點上,喚起學生的文化自覺,使學生將身心融入各種節日活動中。節日這種集體性優勢為培養高校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良機。(3)節日的非強制性。節日能使參與者自然地感知、自覺地接受蘊藏在節日中的理念導向,形成一種潛在的驅動力。節日對學生的教化方式是一種自我的約束機制,利于高校學生對其所蘊含的價值觀念自覺、深入地接受。
二、節日活動傳遞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正能量
相對于單純的說教,滲透于節日活動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更能得到受眾的認同,更能提高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我們利用節日對高校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就應充分發揮它的凝聚、引領和調節功能。1.凝聚功能在多元文化日益受到尊重的環境下,節日作為一種有標識度的文化,已根植于民族精神與傳統文化的土壤中,具有很強的凝聚力。我們要積極鼓勵大學生參與節日活動,使他們潛移默化地接受熏陶,接受節日文化所賦予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觀念。2.引領功能節日活動形式多彩多樣,但是節日活動的精神實質在于真善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追求真善美的價值觀。這樣節日核心要義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一致,可以使參與節日者更好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3.調節功能隨著社會的發展,高校學生面對來自于學業、就業、社交的壓力越來越大,節日可以充實學生的空虛心理,驅散學生的消極心理,進而培養學生積極向上、樂觀豁達的品性。
三、節日期間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考
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節日活動相脫節、學生個人內化不足等問題,學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當從培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著眼,在遵循繼承創新、寓教于樂、協調共享原則的基礎上,講究“四個結合”節日途徑開拓策略。1.堅持節日途徑開拓的原則(1)繼承創新原則。在大數據時代,新思想、新觀念、新技術不斷涌現,這要求節日內容不斷充實豐富,否則有再多的節日資源也發揮不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效果。要使節日與現代高校生活對接,學校必須賦予節日新內涵和新形式,在保持其歷史性的同時與時俱進。學校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不僅要從歷史長河中打撈起不慎丟棄的節日傳統,而且要從世界各地節日的發展演變中探尋創新性發展。(2)寓教于樂原則。有些節日積淀深厚且富含教化意蘊,顯得有些沉重、缺乏吸引力。我們在節日途徑開拓中,要把節日文化以更娛樂、更輕松的方式表達出來,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知識性、科學性與節日的娛樂性、趣味性相結合,從而激發廣大學生投身節日活動的熱情。(3)協調共享原則。高校要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轉化為大學生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就需要將節日與學校的地理位置、人文環境現實生活相結合,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節日活動推進的各層面,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學校要在把握地域差異、民風差異、認同差異等多重因素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精心做好節日和學生實際相結合的“文章”,不斷增強學生的獲得感、幸福感。2.講究節日途徑開拓的策略(1)節日活動的頂層設計與制度保障相結合。探索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節日途徑,學校要從頂層設計的高度出發,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戰略理念為指導,設計好具體的路徑和措施。要深入開展相關理論研究,認真規劃設計,形成節日宣傳教育的戰略思路。當然,好的設計離不開基本的制度支撐,高校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需要相應的制度保障。為此,學校要加大對弘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節日的建章立制的力度,建立和完善組織領導制度、研究制度、評價獎勵制度等,不斷完善制度保障體系。(2)節日內涵的外宣與內化相結合。開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節日路徑,學校要深入研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效引領社會思潮的方式方法,通過生動鮮活的語言,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科學內涵和先進性講清楚,讓廣大學生深刻理解、高度認同、形成共識。要充分營造節日氛圍,運用校報校刊、廣播電視、微博微信號等多種載體,生動地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和要求。學校要充分發揮節日陶冶情操、溫潤心靈作用,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增強高校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信心、自豪感。(3)節日內容存量的激活與重構相結合。開拓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節日路徑,學校要把節日內容的存量采用當代高校學生喜歡的方式進行宣傳和介紹,從而引起他們對節日的關注、熱愛和向往之情。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三個倡導”注入節日內容中,貫穿于每一個節日活動中,完成節日外在符號形式和實踐層面的重構,從而增強節日的時代魅力。(4)節日進程的全面性與層次性相結合。尋找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節日路徑,一方面,學校要把握一年中節日活動開展的整體性,注重形成規模效應,要理清節日與節日之間的間隔性和延續性,把有限的節日資源利用到最優。另一方面,學校要結合學生的專業特色和知識結構層次,開展有差別、有特色、有實效的節日活動,努力尋找孕育在節日中的驅動力量,從而不斷推進高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進程。
參考文獻:
[1]錢穆.中國文化精神[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2]劉姍姍.論中國節日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D].吉林大學,2012
[3]黃嵐.論思想政治教育與中華文化的傳承和發展[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2
[4]侯文廣.與時俱進:論中國傳統節日德育資源的開掘和利用[J].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0
[5]巴兆祥.中國民俗旅游[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作者:高潔光 王嘉 單位:西安工業大學
- 上一篇:反腐倡廉建設路徑研究
- 下一篇:農村土地流轉服務體系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