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業教學模式的轉變

時間:2022-12-23 04:12:12

導語:新聞專業教學模式的轉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聞專業教學模式的轉變

【摘要】本文首先深入分析了新媒體環境下對新聞專業教學產生的主要影響,其后提出了一系列新媒體環境下新聞專業教學模式改革創新的途徑。

【關鍵詞】新媒體;新聞專業;教學模式;轉變

一、新媒體環境下對新聞專業教學產生的主要影響

(一)新聞傳播工作各崗位復雜多變。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新媒介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對社會新聞的傳播進行了改革創新,將傳播者的角色進行了重新定位。當前,越來越多的移動終端得到廣泛的使用,隨之而來的就是自媒體的出現和快速發展,自媒體對于媒體輿論的引導更為突出,同時將大眾的輿論監督進行了深入,使得其更為復雜多變,不管是什么平臺或是媒介都可以作為新聞的信息源。其中,以網絡媒介為典型的新媒體正不斷填充和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狀態,新聞信息的傳播者與大眾能夠及時進行互動交流,受眾本位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充分有效的體現。(二)重新定位新聞專業的發展趨勢。在新媒體環境下的新聞行業發展對于人才的實際需求已經不再局限于單純地實務工作者了,為了更好地滿足社會發展需要,與時俱進,相關新聞工作者應當是全能型的、綜合型的。基于此,在教學中,教師不僅僅應當注重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更應當關注學生實踐操作技能及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高校應當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創新,擯棄傳統落后的人才培養方式,為社會輸送更多的實踐性和應用性人才。傳統的新聞專業教學體系已經無法解決當前社會新聞行業發展的困境,調整優化教學結構和教學體系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了。(三)對新聞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媒體的出現和有效普及,對新聞專業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標準,素質型人才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迫切需求,相關新聞專業優秀人才應當采用多元化的手段和措施對新聞進行挖掘傳播,同時要對信息數據進行有效的管理和加工,對大量繁多的數據進行整合,并且根據社會中受眾群體的類別采用不同的形式進行傳播,從而實現信息傳輸的全面化和系統化。

二、新媒體環境下新聞專業教學模式改革創新的途徑

(一)明確人才培養目標,促進全能型、綜合型人才的發展。一方面,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深入了解并掌握新媒體時代下新聞傳播的方式,了解市場發展的規律和運行方式,明確掌握新媒體在新聞行業中的發展優勢,這樣才能知曉自身所處的社會環境,從而明確自己的未來職業規劃,有針對性地進行知識技能的學習。另一方面,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適當增加新媒體課程,積極開展實踐教學活動,不斷培養并提高學生的采編運作能力。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僅要注重學生新聞業務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更應當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鍛煉,例如立足于用戶實際需求和互聯網技術下的新聞發現、新聞整體策劃、跨界新聞以及新聞生產和傳播能力等等。(二)加強新聞專業實踐訓練。在新聞專業的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僅應當注重學生新聞采編能力的提升,還應當對受眾群體的實際需求進行明確的分析,促使新聞產品能夠滿足受眾群體的生產和體驗需要,注重對用戶的習慣的觀察。從一定意義上,新聞專業的實踐課程不應當集中在課堂內,為了提高新聞專業教學質量,高校應當將實踐課程融入到學生的生活和學習中,學生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實現實踐學習,從而增強對新聞媒體傳播渠道和傳播特征的了解。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對校園中的傳播媒介進行有效的使用,例如校園網站、BBS、廣播電臺等等,使學生通過實踐平臺主動參與到新聞的采寫編評過程中,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創建高素質師資隊伍。一方面,眾所周知,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媒介融合,并且其質量和效率主要取決于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生產能力的提高上。因此,基于新媒體環境的新聞專業教學改革應當注重對相關硬件、軟件設備設施和系統進行及時更新完善,只有具備一定的基礎條件,才能使學生從真正意義上接觸到新媒體,加強對其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要充分體現出教學優勢,就應當組建一支強大的師資隊伍,學生的全面系統發展直接取決于教師的綜合能力。基于此,高校新聞專業教師應當及時了解社會中新媒體的發展趨勢和主流形式,主動接觸新媒體,進入全媒體的運營方式,熟練掌握相關的操作技巧和發展規律,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才能向學生傳輸更全面的新聞知識。

綜上所述,高校新聞專業及教師應當明確人才培養目標,促進全能型、綜合型人才的發展,加強新聞專業實踐訓練,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創建高素質師資隊伍。

參考文獻:

[1]王胤.分析新媒體傳播環境對新聞學提出的挑戰[J].傳媒論壇,2018(15):35-36.

作者:姚鵬坤 單位:江西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