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學教育技術利弊分析
時間:2022-05-18 03:17:50
導語:小學教學教育技術利弊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技術推進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現代技術是人類在生產勞動中創造的產物,提高了人們的工作效率。現代教育技術在優化教學效果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弊端。本文從現代教育技術概念的界定、現代教育技術在小學教學中的有利分析、現代教育技術在小學教學中的弊端分析三個方面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情境;直觀性
一、現代教育技術概念的界定
現代教育技術是以現代教育思想、理論和方法為基礎,以系統論觀點為指導,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手段的教育技術,是體現現代教學設計、教學媒體和媒體教學的綜合方式,是以實現教學過程、教學資源、教學效果、教學效益最優化為目的的教育技術。筆者認為現代教育技術將先進的教育技術手段應用于教育教學,以提高教學質量、教學效果為目的。時展使教育技術被賦予了新的內涵,但現代教育技術發展的根本目的仍然是服務于教育教學。
二、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于小學教學的有利分析
1.創設和模擬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是上好一堂課的良好開端,也是達到事半功倍教學效果的途徑。先進的教學多媒體設備集合視覺、聽覺、視聽覺等多種感官刺激,具有很強的渲染效果。例如: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山雨》《索溪峪的野》描寫了大自然的景象,表達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但是城市中的學生遠離大自然,難以感受到山川、河流、草原等美景。而利用現代多媒體設備可以模擬山雨的聲音,教師在講授《山雨》時可以通過導入山雨聲音的音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身臨其境,對課文的理解更加深刻。直觀性教學原則是教學的經典性原則,它建立在感知直觀的基礎上。在小學六年級學習長方體、圓柱、圓錐體積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動態的公式推導動畫,使抽象復雜的公式推導過程變得具體、直觀。這樣不僅使復雜問題變得簡單化,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公式。2.打破教學時空局限性,實現教育資源共享。現代教育技術與網絡技術相結合,可以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通過網絡實現遠程教學,在小學英語課堂上可以實現與外籍教師的口語交流。課程可以根據學生的需要錄制成微課,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求反復學習微課,打破了學習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目前,電子書包、慕課、翻轉課堂、智慧課堂都是對傳統教學方式的變革。現代教育技術在打破教學時空局限性的同時,擴大了教育對象的規模。
三、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于小學教學的弊端分析
1.教育技術使用不當,扼殺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教育技術要根據教學內容在恰當的時機運用。如果多媒體技術使用不當或過多使用,往往會造成隱性的負面效果。小學六年級屬于學齡中期,是培養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重要階段。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謹慎合理地選擇教學技術。以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少年閏土》為例,如果教師在未講解課文時先播放少年閏土的影視資料,影視當中的閏土形象容易先入為主,使少年閏土的形象在學生心里千篇一律,扼殺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如果先學習《少年閏土》一文,通過讀課文或教師講解,每個學生腦海中的閏土形象就會各不相同。所以教師在使用教學技術時,要避免因教育技術過多使用給學生帶來負面影響。2.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學生失去興趣。目前大多數小學教室中配備了電子白板和多媒體投影設施,便于教師使用PPT課件進行教學。而教師備課資源共享,也為教師備課帶來了很大的便利。教師可直接從備課幫、優質課等平臺上下載課件,以至于課堂上形成了教師播放和講解PPT為主的教學模式,使教學方法過于單一。久而久之,學生對單一的教學方法會失去興趣。因此,教學方法應基于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性質和任務以及學生的年齡階段等方面考慮,盡可能多樣化。
四、結語
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與發展是為了教學效果的最優化而服務。當今大多數教師沉浸在教育技術給教學帶來極大便利的喜悅中,對教育技術給教學帶來的負面影響卻未有明顯反應。基于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教師應該在教學中結合新教育理念、核心素養六項標準以及教學內容的前提下,選擇合適的教育技術。
參考文獻:
劉徐湘,胡弼成.從感知到理智:現代直觀性教學原則的意義擴展[J].教育學報,2012(2).
作者:劉雙 劉陽 單位:1.哈爾濱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2.諸城市皇華鎮中心學校
- 上一篇:高中生物教育技術研究
- 下一篇:禮儀教育提升大學生人文修養